龟山之孙杨子顺肇庆一见相投随至德庆谋馆寓

作者: 曾丰朝代: 宋代

原文

吾教落南无祖师,问谁传得祖师衣。
渊明抵掌今诚是,伯玉摇头昨似非。
相谢十州风月去,自担千古圣贤归。
归囊道价重于利,未必轑羹不下机。

诗词问答

问:《龟山之孙杨子顺肇庆一见相投随至德庆谋馆寓》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丰的名句有哪些?答:曾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南无

佛学用语又作南牟。佛教徒称合掌稽首为“南无”,并常用来加在佛名、菩萨名或经典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一种尊敬

祖师

(1) 学术或技艺上创立派别的人

(2) 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

渊明

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抵掌

(1).击掌。指人在谈话中的高兴神情。亦因指快谈。《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见説 赵王 於华屋之下,抵掌而谈。”《史记·滑稽列传》:“﹝ 优孟 ﹞即为 孙叔敖 衣冠,抵掌谈语。” 裴駰 集解引 张载 曰:“谈説之容则也。” 唐 韩愈 《送穷文》:“抵掌顿脚,失笑相顾。” 清 魏源 《偶然吟》之八:“学问同献酬,风俗同抵掌。” 康有为 《六哀诗》之二:“足迹徧西域,抵掌好谈兵。”

(2).指掌。《梁书·王僧孺传》:“ 甘泉 遗仪, 南宫 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宋 王禹偁 《送许制归曹南序》:“然生行周业茂,于人无媿,将见受乡老荐取太常,第犹抵掌尔。”

诚是

(1).犹言如果确实这样。《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布衣紃屨之士诚是,则虽在穷阎漏屋,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以国载之,则天下莫之能隐匿也。”

(2).确实正确。《荀子·荣辱》:“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楚辞·惜誓》:“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王夫之 通释:“诚是,是非之实也。”

(3).犹言实在是。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冤狱书》:“幸能察罪明辜,穷奸极党……诚是陛下神断之明,抑亦尽忠之効。”

摇头

头左右摇动

十州

泛指 黄河 以南的中原地区。 明 李东阳 《闻鸡行》:“十州父老皆部曲,谁遣其儿作都督。中原未清壮士死,遗恨 吴 江半江水。”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道价

僧家在修持方面的声望。 宋 王十朋 《哭纯老》诗:“莫年住 甌 闽 ,道价高远迩。”《剪灯馀话·听经猿记》:“其后道价高重,虎侍猿随,变幻神奇,不可胜述,世称为 肉身菩萨 。”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诗文赏析


【原题】:
龟山之孙杨子顺肇庆一见相投随至德庆谋馆寓迹过从年余辞归乡赋诗送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