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佛鉴禅师语录

作者:释怀深 朝代:宋代

阅佛鉴禅师语录原文

说禅要似钟山老,有口无心几个知。

要我舌端轰霹雳,就渠眼里下钳锤。

平时却出活人剑,险处聊为死马医。

惭愧丛林宗匠在,与人扫尽百生疑。

诗词问答

问:阅佛鉴禅师语录的作者是谁?答:释怀深
问:阅佛鉴禅师语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阅佛鉴禅师语录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怀深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怀深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禅要

禅学要义。《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於是 印宗 执弟子之礼,请受禪要。”

钟山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有口无心

嘴上说的厉害,心里却没有啥

老爷此时早看透了邓九公是个重交尚义、有口无心、年高好胜的人。——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几个

少数的

相对来说没有几个朋友

舌端

(1).舌尖,舌头。《韩诗外传》卷七:“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辞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即有时偶涉诗书,亦係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

(2).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北齐书·卢文伟传》:“ 询祖 词情艷发,早著声名,负其才地,肆情矜骄,京华人士,莫不畏其舌端。”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是时 游 夏 辈,不敢措舌端。”

霹雳

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眼里

在心目中,考虑或想到

眼里不能没有国家和民族利益

钳锤

亦作“ 钳鎚 ”。1.铁钳和铁锤。 元 张宪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鎚股为礪。”

(2).谓剃落头发,锤打身体。比喻禅家的授受点化。 宋 苏辙 《赠方子明道人》诗:“钳鎚橐籥枉心力,虀盐布被随因缘。”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金鎞抉翳,全蒙 迦老 钳锤。” 清 郑燮 《扬州福国和尚至范赋二诗赠行》之二:“本分钳锤公透脱,更何了悟教诸孙。”

(3).一钳一锤。比喻严格的训练,严厉的教诲。 宋 德洪 《跋山谷字》:“ 山谷 翰墨妙天下,盖所谓本分钳鎚。”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夫子亦下 子贡 钳锤。” 清 恽敬 《与来卿书》:“盖知吾壻心性豪奇,必有出流之事,故痛下钳锤耳。”

见“ 钳锤 ”。

平时

(1) 通常的普通的时候(区别于特定的或非常时候)

(2) 指平常时期(区别于非常时期,如战时、戒严时)

出活

指单位时间内干出的活儿

死马医

谓病已无望,犹姑试医治。常喻最后的尝试。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世俗无可奈何,尚欲救之者,谓之死马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死马医》:“有名士为 泗 倅者,卧病既久。其子不慧。郡有太医生 杨介 ,名医也。适自都下还,众令其子謁之……其子曰:‘大人疾势虽淹久,幸左右一顾,且作死马医也。’闻者无不絶倒。”

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丛林

(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宗匠

造诣高深、成果卓著、为众人所宗仰的巨匠

于时《汉书》学者,以萧包二人为宗匠。——《隋书·包恺传》

二指禅宗匠的传人

画界宗匠

与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百生

人民;民众,生,通“ 姓 ”。 马王堆 汉 墓帛书乙本《老子·德经》:“百生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按,甲本作“百姓”;今本作“民”。参见“ 百姓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