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成之中书舍人使虏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送王成之中书舍人使虏原文

帝遣唐朝第一人,玉门关外赐金银。
使星芒动梅花早,汉月光垂塞草春。
故国山河迎诏旨,中原父老识词臣。
十分宣慰华戎了,归为君王转大钧。

诗词问答

问:送王成之中书舍人使虏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送王成之中书舍人使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杨万里送王成之中书舍人使虏书法欣赏

杨万里送王成之中书舍人使虏书法作品欣赏
送王成之中书舍人使虏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第一人

(1).指才能、德行、姿容等方面最好的人。《梁书·刘孝绰传》:“﹝ 刘孝绰 ﹞出为 上虞 令,还除秘书丞, 高祖 谓舍人 周捨 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 孝绰 居此职。” 唐 杜甫 《哀江头》诗:“ 昭阳殿 里第一人,同輦随君侍君侧。”《新唐书·李揆传》:“ 揆 至 蕃 ,酋长曰:‘闻 唐 有第一人 李揆 ,公是否?’ 揆 畏留,因紿之曰:‘彼 李揆 ,安肯来邪?’” 宋 陈师道 《谢赵生惠芍药》诗之三:“一枝賸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花月痕》第十四回:“ 痴珠 细细打量一番,好像见过的人,遂向 稷如 道:‘这个姑娘就是并门花谱第一人么?’ 稷如 笑道:‘正是 秋痕 ,先生见过?’”

(2).指科举中式名列第一者。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品术·状元》:“《东斋遗事》: 蔡齐 及第第一,詔自今第一人及第令给七人,当直许出入,则两对引喝传呼。”按,《宋史·蔡齐传》作“﹝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 齐 始也。”七驺,即七名侍从。

玉门关

关名。 汉武帝 置。因 西域 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 时为通往 西域 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 甘肃 敦煌 西北 小方盘城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时 汉 军正 任文 将兵屯 玉门关 ,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 唐 骆宾王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诗:“魂迷金闕路,望断 玉门关 。”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妃怨》:“离龙楼倏度 玉门关 ,悵胡天遥隔 昭阳殿 。”

金银

(1).黄金和白银。《列子·周穆王》:“化人之宫,构以金银。”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水浒传》第二二回:“ 柴进 取出些金银,送与 武松 。”

(2).谓印绶。《后汉书·班超传》:“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 西域 。” 李贤 注:“金银,谓印也。金印紫綬,银印青綬也。”

(3).指纸锞,冥镪。《 * 词话》第八四回:“金炉内炷了香,焚化了纸马金银。”

星芒

(1).星的光芒。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圭角星芒,明丽烂逸。”

(2).指彗星出现。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星芒一丈燄,月晕七重轮。” 唐 杨炯 《浑天赋》:“日晕长虹,星芒伏鳖。”《元史·世祖纪二》:“比者星芒示儆,雨泽愆常,皆闕政之所繇。”

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汉月

(1). 汉 家或 汉 时的明月。 南朝 陈 张正见 《明君词》:“寒树暗胡尘,霜栖明 汉 月。”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 汉 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2).借指祖国或故乡。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七:“已去 汉 月远,何时筑城还?”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万里隔关山,一心思 汉 月。”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山河

山岭和河流,指国家的疆土

锦锈山河

诏旨

诏书、圣旨。《后汉书·周举传》:“羣臣议者多谓宜如詔旨。”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任法不如任人,苟非其人,虽法令昭昭,视如不见;詔旨切切,听如不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吾愧此名甚,无厌,是辜詔旨也。”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 陈平 大胆!你敢违抗先皇帝诏旨?”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父老

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词臣

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唐 刘禹锡 《江令宅》诗:“ 南朝 词臣 北朝 客,归来唯见 秦淮 碧。” 明 徐光启 《疏辩》:“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从来无此官衔;以词臣而出典兵,从来无此职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所谓国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词臣,我们在 南朝 的几个末代时,可以找出这实例。”

十分

(1) 很,甚,非常,极其

十分高兴

十分难过

(2) 达到极端的程度

十分惊恐

(3) 总是;老是

十分在衙门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水浒传》

宣慰

谓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御史大夫 李季卿 宣慰 江南 ,至 临淮县 舘,或言 伯熊 善茶者, 李公 请为之。” 宋 范仲淹 《陈乞邓州状》:“臣既获闻命,因敢请行,遽将宣慰之恩,来安屯戍之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孙士毅 、 许世亨 入城宣慰而出。”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 清 政府忽而派大员入 川 宣慰,忽而调军队进 川 剿办,陷入极端混乱之状态。”

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大钧

(1).指天或自然。《文选·贾谊<鵩鸟赋>》:“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李善 注:“ 如淳 曰:‘陶者作器於钧上,此以造化为大钧。’ 应劭 曰:‘阴阳造化,如钧之造器也。’” 晋 陶潜 《神释》诗:“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 唐 李白 《门有车马客行》:“惻愴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王闿运 《愁霖赋》:“余以身心为策兮,大钧为轮;四时为马兮,百年为旬。”

(2).古乐中的大调。《国语·周语下》:“大钧有鎛无钟。” 韦昭 注:“大调,宫商也。”

(3). 三国 魏 有《武始》、《咸熙》、《章斌》三舞,总名为《大钧之乐》。《宋书·乐志一》:“臣等思维,三舞宜有总名,可名《大钧之乐》。钧,平也,言 大魏 三世同功,以至隆平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