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寄云中完颜公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

作者: 耶律履朝代: 元代

原文

紫琼洼*,算何年、砻琢云根山骨。
理润坚温,知雅称、绝格风流人物。
待价因循,一时奇遇,得失才容发。
千金先许,玉堂初认仿佛。
老坡疑是前身,赤蛇宵吼,肯迟留扪拂。
尚有当时耽玩趣,习气终难摩没。
更莫矜夸,武夷玉窦,千尺兴平窟。
开奁发幂,隶僮已倦嗟咄。
律履耶律文献公词三首

诗词问答

问:《念奴娇 寄云中完颜公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的作者是谁?答:耶律履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耶律履的名句有哪些?答:耶律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砻琢

磨炼。 明 张居正 《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古之所为学道术者,将以礱琢其理性,而磨莹其瑕纇。”

云根

(1).深山云起之处。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仇兆鳌 注:“ 张协 诗‘云根临八极’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醉归去松阴满身,泠然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

(2).山石。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 傅尃 《瘗鹤铭》诗:“墨痕斑驳蘚花溼,云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愒曾臺兮陟云根,坐涧下兮越风穴。”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云根禪客居,皆説旧吾庐。”

山骨

(1).山中岩石。 唐 刘师服 侯喜 等《石鼎联句》:“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 金 元好问 《十一月五日暂往西张》诗:“林烟漠漠鸦边暗,山骨稜稜雪外青。” 明 袁宏道 《祝雨》诗:“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

(2).山的内在神韵。指绘画而言。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 范宽 ﹞卜居 终南 、 大华 ,徧观奇胜,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而与 关 李 并驰方驾也。”

雅称

(1).素称。《后汉书·韦彪传》:“好学洽闻,雅称儒宗。”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

(2).美称。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借以为雅称,是以鬼事人也。”

风流人物

原义是指很有才学而又洒脱不拘的才子,今义是指英俊杰出对一个时代有影响有贡献的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待价

见“ 待贾而沽 ”。

因循

(1) 沿袭按老办法做事

因循守旧

(2) 迟延拖拉

因循坐误

(3) 轻率;随便

苟或因循,何由体悟。——《五灯会元》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奇遇

(1) 出乎意料之外的幸会

失散40年的父子俩在街上碰见了,真是奇遇

(2) 奇特遭遇

生活中已经没有奇遇了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 利弊;好处和坏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题》

才容

才貌。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徐德言 ﹞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絶矣。儻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人恨才容不足,我怪身名太馥。”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玉堂

(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朱阁玲瓏於林间,玉堂阴映於高隅。”

(2). 汉 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 宫……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 大鸟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汉武故事》:“ 玉堂 基与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宫殿。 唐 杜甫 《进雕赋表》:“令 贾马 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

(4).官署名。 汉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汉书·李寻传》:“过随众贤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颜师古 注:“ 玉堂殿 在 未央宫 。” 王先谦 补注引 何焯 曰:“ 汉 时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时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后,翰林遂并蒙玉堂之号。”《宋史·苏易简传》:“帝尝以轻綃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简 牓於厅额。” 明 李东阳 《院中即事》诗:“遥羡玉堂诸院长,酒杯能緑火能红。”《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业,我过了景了。” 王闿运 《郭新楷传》:“君逸才也,玉堂群彦为愧多矣。”

(5).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颜师古 注:“玉堂,嬖幸之舍也。”《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諂之党,损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处。《文选·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 刘逵 注:“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宅赏白牡丹》诗:“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贵的宅第。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惊雷鸣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张柬之 《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参差绣户悬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传説小名儿,檀板能歌絶妙词。”

(8).经穴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顙也。”

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老坡

指 宋 苏轼 。 轼 别号 东坡居士 ,故称。 宋 范成大 《寄题永新张教授无尽藏》诗:“快诵 老坡 《秋望赋》,大千风月一毫端。”

前身

(1) 佛教用语。指轮回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个状态

赤蛇

赤色的蛇。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 桓帝 时, 陇西 太守 冯緄 始拜郡,开綬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 緄 令 曼 筮之。卦成, 曼 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东观汉记·安帝纪》:“自在邸第,数有神光、赤蛇嘉应,照曜于室内。又有赤蛇盘紆殿屋牀笫之间。”

迟留

停留;逗留。 汉 王充 《论衡·状留》:“贤儒迟留,皆有状故。” 唐 韩愈 《别知赋》:“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宋 沉遘 《过冀州闻介甫送虏使当相遇继得移文又以诗见寄次韵和答》:“闻报故人当遅留,便临近舘为邂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僕终疑其伪,阴与主人谋,迟留不进,相失,遂杳。”

有当

犹言有定数。《楚辞·九歌·大司命》:“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适合;合宜。 鲁迅 《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惟歷史殊特,异乎 欧 西,彼所尚者,此不能用,自应远据前史,更立新图,确有本抵,庶几有当。”

耽玩

亦作“ 耽翫 ”。专心研习;深切玩赏。《三国志·吴志·士燮传》:“耽玩《春秋》,为之注解。”《晋书·皇甫谧传》:“耽翫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太平广记》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幼有文,性耽翫书史,以致忘寝食。” 宋 叶适 《包颙叟墓记》:“退而教子读书,择古人之义,耽玩传写,申论反覆,陶然有以自乐。”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皇甫涍》:“与 蔡 王 二行人广搜六代之诗,披味耽翫,稍回旧好,雅许 昌穀 。”

习气

不良的习惯或作风

官僚习气

矜夸

同“ 矜侉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孙楚 矜夸凌上。” 唐 王昌龄 《塞下曲》:“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騮好。” 明 高启 《江上看花》诗:“花应得我相慰赏,似笑欲舞争矜夸。” 王统照 《鬼影》:“厚阔的嘴唇,恰与他那好自矜夸的态度相合。” 郭沫若 《羽书集·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一时的胜利并不足以怎样的矜夸,一时的退却也并不足以怎样的忧虑。”

同“ 矜侉 ”。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 宋 司马光 《送同年郎景微归会稽荣觐序》:“是以得之者矜夸满志,焜燿於物,如谓天下莫己若也。”

夷玉

美玉之一种。《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陆德明 释文:“夷玉, 马 云:东夷之美玉。《説文》:夷玉即珣玗琪。”

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兴平

昌盛太平。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王主能致兴平,治主能行其政,存主能保其国。”《后汉书·郎顗传》:“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以发愤忘食,恳恳不已者,诚念朝廷欲致兴平,非不能面誉也。”

隶僮

奴仆。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乃令 洛阳 ,岁且四终。惟刑之慎,掌正隶僮。”

耶律

复姓。初为 契丹 部落名。 辽 建立后为国族之姓。《辽史·国语解》:“《本纪》首书 太祖 姓 耶律氏 ,继书皇后 萧氏 ,则有国之初,已分二姓矣。有谓始兴之地曰 世里 ,译者以 世里 为 耶律 ,故国族皆以 耶律 为姓。”

文献

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