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推官幽居十咏载酒寻梅

作者:王炎 朝代:宋代

陈推官幽居十咏载酒寻梅原文

幽花信美如玉,不愿游人见知。
唤取曲生同载,为春物色南枝。

诗词问答

问:陈推官幽居十咏载酒寻梅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问:陈推官幽居十咏载酒寻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炎名句大全

王炎陈推官幽居十咏载酒寻梅书法欣赏

王炎陈推官幽居十咏载酒寻梅书法作品欣赏
陈推官幽居十咏载酒寻梅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花信

(1) 花开的信息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范成大《元夕后连阴》

花信尚早

(2) 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岁

游人

见“游客”

见知

(1).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尧 舜 至於 汤 ,五百有餘岁。若 禹 、 皋陶 ,则见而知之;若 汤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效使见知闻之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 老 名号。”

(2).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韩非子·难一》:“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知不悖於前,赏罚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飞廉 以善走事 紂 , 恶来 多力见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杀 恶来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见知 王荆公 ,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进誉献諛,初不及文字间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元子》:“ 嵩阳 守 重庆 , 铜梁 大司马 张襄宪公 佳胤 以童子见知,爱如己子。”

(4).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而天下之文雅鉴赏者,固虽欲观之,而祕阁禁严,不能到也,是终无由见知於世也。”

(5).见“ 见知法 ”。

唤取

呼请。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四:“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謫仙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清 陈维崧 《玉蝴蝶·无闷》词:“絳帐生徒, 青州 从事,唤取鸕鷀杓到,付侍立清清小童洗。”

曲生

亦作“麯生”。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载:道士 叶法善 ,居 玄真观 ,有朝客数十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人傲睨直入,自称 曲秀才 ,抗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 法善 以为是妖魅,俟其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醲醖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坐客醉而揖其瓶曰:‘麴生风味,不可忘也。’”后因以“麴生”作酒的别称。 宋 陆游 《烹茶》诗:“麴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故麯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

同载

共同乘坐车或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昔 卫灵公 与 雍渠 同载, 孔子 适 陈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晋文帝 与二 陈 共车过,唤 钟会 同载。”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罢酒,主悦甚, 薛 未及就马,遽召同载而还。” 宋 曾巩 《发松门寄介甫》诗:“故人曾期此同载,捨櫂直抵 云山 游。”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物色人才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瞅见;看到

免亲友物色

(4) 风物;景色

(5) 各种物品

南枝

(1).朝南的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双燕》诗:“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 唐 李白 《山鹧鸪词》:“ 苦竹岭 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鷓鴣飞。” 明 吴国伦 《寄远曲》:“ 章臺 杨柳緑如云,忆折南枝早赠君。”

(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鸕鶿谿别业》诗:“ 越 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3).借指梅花。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南枝,梅也。” 清 宋琬 《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诗:“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田汉 《赠刘雨岑先生》诗:“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 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国。《周书·杜杲传》:“ 王褒 、 庾信 之徒既覊旅 关中 ,亦当有南枝之思耳。” 唐 储嗣宗 《早春》诗:“踟蹰 歷阳 道,乡思满南枝。” 郁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