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罗袍

作者: 李景云 崔时佩朝代: 明代

皂罗袍原文

贴:为甚么心无惊怕。赤紧的夫妻。

意不争差。俺这里蹑足潜形俏的听咱。

一个羞惭一个怒发。张生无语。

姐姐变卦。一个俏俏冥冥。

一个絮絮搭搭你看那张生不识羞的涎脸。叉定着手儿妆聋做哑。

诗词问答

问:皂罗袍的作者是谁?答:李景云 崔时佩
问:皂罗袍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景云 崔时佩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景云 崔时佩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六十种曲 南西厢 第二十三出

参考注释

甚么

什么。 唐 吕岩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诗:“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元 刘唐卿 《蔡顺奉母》第二折:“要我这婆婆好,不问要甚么,都得捨。”《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鸟好,教众人喝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对江烟火更大,江桥被烟包围着,甚么也看不见。”

惊怕

惊慌害怕

大家要安定下来,不要惊怕

赤紧的

(1).犹言实在是;真个是。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他为臣不守法,将官府敢欺压,将妻女敢夺拿,将百姓敢蹅踏,赤紧的他官职大的忒稀诧!”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头儿望。待颺下教人怎颺?赤紧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非是我 王仲宣 胸次高,赤紧的 晏平仲 他那度量窄。”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遥望见竹篱茅舍两三家,赤紧的人依古道,鴈落平沙。”

(2).犹言无奈,没奈何。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婆婆,你道那水牀上热热的蒸饼你要吃一个儿……赤紧的喒手里无钱呵,可着甚的去买那!” 元 沙正卿 《斗鹌鹑·闺情》套曲:“愁的是针拈着玉笋,怕的是灯点上银釭,恨的是帘控着金钩,赤紧的爷娘又不解,语话也难投。”

(3).犹言想不到,没料到。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 孙权 云]:‘妹子,你休得推託,你那生时年月,我已写的去了也。’[正旦唱]:‘赤紧的老萱堂将我年月时早送与新壻家,怎再辞?’”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你道他弟兄虽多兵将少……赤紧的将 夏侯惇 先困了。”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二折:“兀的不气堵住我咽喉,哥也,赤紧的君子落在您这小儿彀!”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二折:“你因甚相通这书一缄?莫怪我等閒特故来摇撼。赤紧的 张横渠 不肯贪婪,只待要坐取公侯伯子男。”

(4).形容时间短促,犹言一时间、转眼间。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 荆王 云:‘贤士可曾投託人么?’正末唱:‘赤紧的难寻东道主。’”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见如今老菊匆匆瘦,赤紧的新梅渐渐肥,刀尺临逼。”

(5).形容迅速,疾忙。 元 周文质 《斗鹌鹑·自悟》套曲:“赤紧的乌紧飞,兔紧催,暂时相赏莫相违。” 明 金白屿 《粉蝶儿·重过蒋南泠休园》套曲:“眼见的金飇送爽,怎禁他玉露凋伤。赤紧的流光逝水,却又早碧梧凉影堕银牀。”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称兵的 安禄山 ,赤紧的离了 渔阳 ,陷了 东京 ,破了 潼关 。” 清 洪昇 《长生殿·刺逆》:“趁着这残更频报,赤紧的向心窝刺一刀。”

(6).犹言着急的,担心的。 元 关汉卿 《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 明 冯惟敏 《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为民为国非干誉,赤紧的君恩未报,民命难苏。”

夫妻

夫妇;男女二人结成的合法婚姻关系。也作“夫妇”

争差

(1).欠缺;差别。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 宋公明 武艺堪夸, 吴学究 又无争差。”《水浒传》第四九回:“第二个好汉,名唤 邹润 ,是他侄儿,年纪与叔叔仿佛,二人争差不多。”

(2).差错;意外。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倘或间有些儿争差,儿也,将您这一双老爹娘,可便看个甚么?”《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若子弟贤的,一般如凡人叙用;若有些争差的,罪责却也不小。” 清 洪昇 《长生殿·驿备》:“此奉钦遵,切休得有争差。”

(3).纠纷。 元 郑庭玉 《后庭花》第三折:“兀的是人命争差,恰便似金刚厮打,佛也理会不下。”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我想他家中大妻小妇必有争差,少不得要告状打官司的。”

这里

这个地方

我们从这里往哪儿

蹑足

(1) 放轻脚步走

他蹑足溜到门口

(2) 插足,等于说“出身”

蹑足行伍之间。——汉· 贾谊《过秦论》

潜形

隐藏形迹。 唐 吕岩 《酹江月》词:“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戴进传》:“ 戴 尝奔走南北,动由万里,潜形捉笔,经几春秋,无利禄以繫之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灭丑》:“天兵到此,鬼魅即潜形。”

一个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羞惭

感到羞耻和惭愧

怒发

勃发。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

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姐姐

(1) 同姐

(2)

(3) 同姐

(4) 对一般年轻女子的称呼,也可以称呼妻、婢女、妓女

只见浑家坐在床上,雀宁道:“告姐姐,饶我性命!”——《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5) 女儿

变卦

突然改变原来的主张或己定的事情(常含贬义)

俏冥冥

悄悄地。俏,通“ 悄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俺入宫的,俏冥冥已将 望帝 春心递;那醉酒的,黑魆魆兀自 庄周 晓梦迷。”

絮絮

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识羞

有羞耻心;自觉羞耻

真不识羞

涎脸

(1).厚脸皮。《 * 词话》第十三回:“ 李瓶儿 在帘外听见駡‘涎脸的囚根子’不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我同他初会面,怎么也这般无厌起来了!并且一作了,就攘为己有,真可以算得涎脸的了。”

(2).指厚脸皮的人。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乘夜逾垣》:“这涎脸好来了呵!” 明 李日华 《禅关假馆》:“呸,好不识羞的涎脸!”

(3).嬉皮笑脸。《轰天雷》第九回:“姨娘在外见了不像样儿,忙道:‘ 荀大人 ,你有甚么话,等先生起来了好讲,不要这么涎脸。’”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脚,丑脚挺胸学黑头……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克非 《春潮急》二二:“少扯那些,谁和你涎脸!”

定着

审定著录;写定。 汉 刘向 《孙卿书录》:“所校讐中 孙卿 书凡三百二十篇,以相校,除復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皆以定杀青,简书可缮写。”《晋书·刑法志》:“其后遂詔有司,禁絶鉆钻诸酷痛旧制,解祅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餘事,定著于令。”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 梁 陈 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著。”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沉潜反復,盖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説而折其中,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竢后之君子。”

犹着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平生踪跡无定著,如断蓬。”著,一本作“ 着 ”。

确定的打算和主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 对公子道:‘吾等此去,何处安身?郎君亦曾计议有定着否?’”《说唐》第四五回:“ 叔寳 道:‘小弟在此打搅不当,所以要往别处去,尚未有定着。’”

见“ 定著 ”。

妆聋做哑

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却早禁住 隋何 ,迸住 陆贾 ,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明 李日华 《南西厢·乘夜踰垣》:“你看那 张生 不识羞的涎脸,叉定着手儿妆聋做哑。”参见“ 装聋作哑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