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晚兴

作者:张嵲 朝代:宋代

初夏晚兴原文

微月破幽树,草露生夕凉。
夏木纷已成,时禽暮归翔。
閒花自白红,无人领幽芳。
晚沐岸轻帻,披衣暂倘佯。
外徇志自局,理会言可忘。
俯仰婚宦初,未省离土疆。
那知天壤内,有地名魏塘,朅来岁再华,及此身方强。
岂但理茨栋,种树日望长。
分将百年身,送老湖海荒。
人生等如寓,何必还故乡。

诗词问答

问:初夏晚兴的作者是谁?答:张嵲
问:初夏晚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微月

犹眉月,新月。指农历月初的月亮。 晋 傅玄 《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唐 杜甫 《水会渡》诗:“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王闿运 《七夕立秋作》诗:“虚庭一叶下,微月千里阴。”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兴。”

草露

(1).草上的露水。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下船登高防,草露霑我衣。” 唐 宋之问 《王子乔》诗:“空望山头草,草露溼人衣。” 唐 杜甫 《日暮》诗:“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2).比喻恩泽。《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信凯讌之在藻,知和乐之食苹。桑榆之阴不居,草露之滋方渥。” 吕延济 注:“草露之滋方渥,喻君恩已被霑矣。”

时禽

随节候而出现的鸟。 晋 陆机 《悲哉行》:“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 唐 钱可复 《莺出谷》诗:“玉律阳和变,时禽羽翮新。” 明 刘基 《春谷诗》:“谿花明锦绣,时禽响弦筦。”

自白

(1) 把自己的意图说明白;自我吹嘘

(2) 披露隐私或内心情况的声明,多为书面陈述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幽芳

(1).清香。亦指香花。 唐 张九龄 《南还赠京都旧僚》诗:“欲赠幽芳歇,行悲旧赏移。” 唐 李商隐 《赠从兄阆之》诗:“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日与 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朱丹 《高加索大道上》诗:“泉水在山谷里鸣唱,野花放散着幽芳。”

(2).比喻高洁的德行。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惧老且死,不能振幽芳,昭遗绪,岂惟不肖又抱不孝之罪以殞!”

轻帻

便帽,软帽。 唐 柳宗元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诗:“新沐换轻幘,晓池风露清。”

披衣

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韦应物 《寄冯著》诗:“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人披衣待旦,别 袁 而归。”

倘佯

同“徜徉”

理会

(1) 明白;理解

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

(2) 注意(多用于否定)

人家求了半天,他也不理会

(3) 关心;在意

儿子死了,他会一点不理会

(4) 评理

和你官司里去理会。——《水浒传》

明日与他理会

(5) 料理;处置

你去理会一下

(6) 办法

慌做一堆,正没理会

(7) 应付

他如今来这里理会差遣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婚宦

结婚与作官。《宋书·郑鲜之传》:“ 文皇帝 以 东关 之役,尸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废婚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年登婚宦,暴慢日滋。” 宋 苏轼 《与刘宜翁书》:“某齠齓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

未省

未曾,没有。 唐 白居易 《寻春题诸家园林》诗:“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剜眼截头之苦行,未省施为;捨身捨命之殊因,何曾暂作?” 蒋礼鸿 通释、“﹝未省,﹞未曾,没有。” 宋 柳永 《鹤冲天》词:“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箇。”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犖确。”

土疆

领土;疆界。《诗·大雅·崧高》:“王命 召伯 ,彻 申伯 土疆。” 三国 魏 曹植 《汉武帝赞》:“威振百蛮,恢拓土疆。”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军赏罚》:“国家所取,惟土疆尔。”《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海疆一带,小民不安……主上因我熟悉土疆,命我前往安抚。”

天壤

(1) 天和地

天壤间

(2) 相隔极远;相差极大

地名

地方(如城市或城镇)的名称

来岁

来年。《周礼·春官·肆师》:“社之日,涖卜来岁之稼。” 郑玄 注:“社祭土为取财焉,卜者问后岁稼所宜。” 晋 陶潜 《酬刘柴桑》诗:“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印卖状元赋》:“梦神授以《来岁状元赋》。”

岂但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仅”

岂但喜爱足球,他样样都喜爱

种树

(1).种植;栽种。《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史记·李斯列传》:“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文帝纪》:“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2).栽树。 晋 潘岳 《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送老

(1).养老;怡老。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四:“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唐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 成都 堪送老,当罏仍是 卓文君 。” 宋 苏轼 《送王敏仲北使》诗:“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2).犹送终。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一齐的去那 皖子城 中送老。”《西游记》第三二回:“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快替我穿了送老的衣服,我立刻就要去了。”参见“ 送终 ”。

(3).旧时风俗。女嫁之夕,女伴为之送别,谓送之与丈夫偕老。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卷四:“ 岭 南嫁女之夕,新人盛饰庙坐,女伴亦盛饰夹辅之,迭相歌和,含情凄惋,各致殷勤,名曰‘送老’,言将别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

湖海

(1).湖泊与海洋。《南齐书·王敬则传》:“ 会 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韦应物 《登重玄寺阁》诗:“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统志·应天府·形胜》:“ 长江 千里,险过汤池,外连 江 淮 ,内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莱 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虽在湖海飘零,自信有此絶艺,不甘轻配凡女。” 郁达夫 《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诗:“十年湖海题诗客,依旧青衫过此桥。”

(4).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清 陈济生 《怀友》诗:“颇忆 元龙 久湖海,近来风雅復何如?”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