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七十五

作者: 释广闻朝代: 宋代

原文

二千年前旧公案,九十日夏过一半。

雪窦道得十成,犹亏一半。

诸人全身担荷,未搆一半。

灵利汉不赴两头不住中间。

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七十五》的作者是谁?答:释广闻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广闻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广闻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2. 中夏

参考注释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公案

(1) 指官吏审理案件时用的桌子

令人排好公案,预备人犯来时在神前审讯。——沈从文《新与旧》

(2) 官府处理的案牍。后来指疑难案件,泛指有纠纷或离奇的事情

今来公案,见在户部,可以取索案验。——宋· 苏轼《辨黄庆基弹劾剳印子》

府尹也巴不得了结这段公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九十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一半

部分地

欠收原因一半由于干旱,一半由于虫灾

雪窦

(1).山名。山在 浙江省 奉化市 西,为 四明山 别峰,有 雪窦寺 、 妙高台 、 飞雪亭 、 千丈岩瀑 、 三隐潭瀑 等名胜。《景德传灯录·明州雪窦山常通禅师》:“ 明州 雪竇山 常通禪师 , 邢州 人也,姓 李 氏,入 鹊山 出家…… 大顺 二年,郡守请居 雪竇 ,鬱然盛化。” 元 成廷珪 《送澄上人游浙东》诗之一:“晓饭 天童 笋,春泉 雪竇 茶。”

(2).寺名。在 雪窦山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雪竇 在 四明 ,与 天童 、 育王 俱号名刹。”

(3). 唐 宋 时的一些高僧名号,因挂单 雪窦寺 而得名。 宋 苏轼 《再和并答杨次公》:“高怀却有 云门 兴,好句争传 雪竇 风。” 王十朋 集注:“ 次公 曰:‘ 雪竇禪师 有集行於世。’ 尧卿 曰:‘师讳 重显 ,字 隐之 , 遂州 李氏 子。后出家,受供,学经论业於乡里。晚参 随州 智门祚 和尚,遍游丛林,迁 四明 之 雪竇 。由是云门之道,復振於 江 浙 。’”

十成

(1).十层。《楚辞·天问》:“璜臺十成,谁所极焉?” 洪兴祖 补注:“ 郭璞 注《尔雅》云:‘成,犹重也。’”

(2).十分。谓达到完满程度。 宋 许月卿 《多谢》诗:“园林富贵何千万,花柳功勋已十成。”

(3).犹完全。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李大哥》:“妹久昏眩不醒,是夜顿苏。今十成无事,但未敢出风耳。”

诸人

(1).众人。《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梁书·刘显传》:“ 任昉 尝得一篇缺简书,文字零落,歷示诸人,莫能识者。”《红楼梦》第二九回:“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 贾 府诸人。”

(2).别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一出:“诸人怕你吃,恁爷不怕你吃。”

全身

(1) 整个身体

她全身都疼

(2) 外文活字一个字母的长度(m字宽),为破折号一半的短划线

担荷

(1).肩挑背负。《管子·小匡》:“今夫商羣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輅马,以周四方。”

(2).引申为担负的重物。 汉 严忌 《哀时命》:“负担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3).承当。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女子为天生之人,即当同担荷天下之事者也。”

(4).承受的压力或担负的责任。 明 李贽 《复周柳塘书》:“若特地出来,要扶纲常,立人极,继往古,开群蒙,有如许担荷,则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观听,一行之谬,乃后生小子之所效尤,岂易放过乎?” 郭沫若 《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木刻工作者的担荷和责任是多么地加重了呀!”

灵利

灵巧,麻利

两头

(1) 两端

甘蔗没有两头甜

(2) 两方面

我招谁惹谁了,弄得个两头受气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