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原文

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
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
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胜翻。
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

诗词问答

问: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苏轼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书法欣赏

苏轼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高隐

隐居。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古者有高隐殊逸,未被爵命,敬之者以其德业,号而称之,玄德玄晏是也。” 明 范汭 《琴川夜泊怀孙齐之》诗:“残梦风前柝,归心曙后鸡,还知高隐处,只隔水东西。”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八:“弱龄羡高隐,端居媚幽独。”

在前

从前;先前

在前,他是个老师

扶床

谓年幼扶床学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牀;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累累外孙,有携有婴,扶牀坐膝,嬉戯讙争。”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序》:“ 鲁卿 纳币, 穆姜 犹嫌非姒;叔妹扶牀, 班氏 恐其自尊。”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赏春

玩赏春景。 五代 刘兼 《春游》诗:“柳成金穗草成茵,载酒寻花共赏春。” 金 元好问 《满江红·舟过水南》词:“记 水南 ,昨暮赏春回,今华髮。”

桂酒

用玉桂浸制的美酒。泛指美酒。《汉书·礼乐志》:“牲茧栗,粢盛香,尊桂酒,宾八乡。”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桂酒,切桂置酒中也。”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酌桂酒,鱠鲤魴。” 唐 白居易 《宴周皓大夫光福宅》诗:“緑蕙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让花鈿。”

柴门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金人

铜人

铸以为金人十二。——汉· 贾谊《过秦论》

头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 * 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迎风

(1) 面对着风吹的方向

迎风飞翔

(2) 随着风吹去的方向

彩旗迎风招展

彩胜

(1).即旛胜。 唐 宋 风俗,每逢立春日,剪纸或绸作旛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以庆祝春日来临。 唐 张继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诗:“遥知双彩胜,併在一金釵。” 宋 苏轼 《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强镊霜鬚簪彩胜,苍颜得酒尚能韶。”

(2).谓博戏取胜。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彩选》:“《<彩选>序》曰:‘ 唐 之衰,任官失序,而廉耻路断, 李贺州 郃 讥之,耻当时职任用投子之数,均班爵赏,谓之彩选。’言其无实,惟彩胜而已。”

(3).指彩头、奖品。《天雨花》第十一回:“我便以此剑为彩胜,速作两诗,诗若好,即以此剑与你。”

古代的一种饰物。立春日用五色纸或绢剪制成小旌旗、燕、蝶、金钱等形状,簪于髻上,以示迎春。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綵胜》载:“《岁时记》曰:‘人日剪綵为胜,起於 晋 代 贾充夫人 所作,取 黄母 (即 西王母 )戴胜之义也。’”诗文中常用为立春之事典。 唐 陆龟蒙 《人日代客子》诗:“人日兼春日,长怀復短怀;遥知双綵胜,併在一金釵。” 宋 辛弃疾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词:“綵胜鬭华灯,平把东风吹却。” 清 钮琇 《觚賸·秋灯》:“製成綵胜出文鸳,剪就银花迴舞燕。”

蓬鬓

鬓发蓬乱。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鬢衰颜不復粧。” 唐 卢纶 《逢病军人》诗:“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宁调元 《武昌狱中书感》诗:“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鬢已添霜。”

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新元

(1).新年号。《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以来,考之行度,密于《太初》,是又新元,效于今者也。” 宋 陆游 《春晴登小台》诗:“谁知老子痴顽甚,看改新元十一回。”

(2).新春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宋 赵长卿 《探春令·寻春》词:“新元纔过,渐融和气。”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