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上方山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雨中游上方山原文

楞伽登绝顶,塔影近才迎。

树木纷垂露,烟云坌入楹。

须臾阴翳敛,震泽下方明。

变幻胥真谛,如观乾闼城。

诗词问答

问:雨中游上方山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雨中游上方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雨中游上方山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七

2. 府志楞伽山一名上方山

参考注释

楞伽

亦作“ 楞迦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绝顶

(1) 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

聪明绝顶

(2) 最高级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绝顶的漂亮

近才

指才识浅陋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序》:“夫以焦侥之步,而企及 夸父 之踪,近才所以躓阂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吾庸夫近才,见浅寡闻。”

树木

(1) 树的总称

(2) 种树;养树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垂露

(1).露珠下滴。《后汉书·仲长统传》:“垂露成幃,张霄成幄。”

(2).比喻佛法普施。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尘根久未洗,希霑垂露光。”

(3).指垂露书。 北周 庾信 《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垂露悬针,书恩不尽。” 唐 杜甫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诗:“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篆法﹞有‘垂露’者,亦 喜 所创,取草木婀娜垂露之象,皆出新意。”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拾零星之剩语,泻垂露於赫蹏。秋泪渍乎行间,春魂回夫掔底。”

烟云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阴翳

见“荫翳”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震泽

湖名。即今 江苏 太湖 。《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厎定。” 晋 李颙 《涉湖》诗:“ 震泽 为何在,今唯 太湖 浦。” 清 方文 《梅墩杂吟》之二:“ 震泽 多良友,招寻日不虚。”

下方

(1) 下边;处于较低位置的

房檐的下方住着一窝燕子

(2) 指人间;下界

变幻

常常发生没有规律地改变

阿尔卑斯山上阳光的变幻状态

真谛

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

要弄清其中的真谛实非易事

乾闼

同“ 乾闥婆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