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何龙友太史因李太史付寄

作者: 伍瑞隆朝代: 明代

怀何龙友太史因李太史付寄原文

与君曾有十年期,今日真能称往时。

天下论才如尔少,匣中看剑喜吾知。

应教翰藻争金石,渐有风猷属鼎彝。

旧社李生还并署,春风岐路益相思。

诗词问答

问:怀何龙友太史因李太史付寄的作者是谁?答:伍瑞隆
问:怀何龙友太史因李太史付寄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怀何龙友太史因李太史付寄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伍瑞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伍瑞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真能

真正的才能。《列子·仲尼》:“知而忘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

往时

过去的时候;往日

他还像往时一样健谈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论才

评论文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及 陈思 论才,亦深排 孔璋 。”

选拔人才。论,通“ 抡 ”。 宋 王安石 《详定试卷》诗:“当时赐帛倡优等,今日论才将相中。”

中看

好看,令人悦目

这东西好吃不中看

应教

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历山草堂应教》诗。 唐 王维 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翰藻

文采,辞藻。 汉 王粲 《砚铭》:“墨运翰藻,荣辱是若。”《新唐书·李百药传》:“翰藻沉鬱,诗尤其所长。” 章炳麟 《文学总略》:“是皆名理之言,诸子之鼓吹也,而以精富才藻为目,足知 晋 时所谓翰藻者,正在此类。”

金石

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风猷

(1).风教德化。《晋书·傅玄传论》:“ 傅祗 名父之子,早树风猷,崎嶇危乱之朝,匡救君臣之际,卒能保全禄位,可谓有道存焉。”《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原夫存树风猷,没著徽烈,既絶故老之口,必资不刊之书。” 吕向 注:“猷,道……言风教道德,死当著其美业,故老既没必资於铭记。”

(2).指人的风采品格。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七:“风猷冠 淄 鄴 ,衽舄愧 唐 牧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异时获赐,今日先知;瞻望风猷,常在魂梦。”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荣寿》:“时人莫慢轻贫贱,玉汝于成意在天, 衞 霍 风猷岂浪传。”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剖晰圣贤之精义,描摹英杰之风猷,岂一言两语所能了事?”

鼎彝

亦作“ 鼎彝 ”。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前郡尹 温太真 、 刘真长 ,或功铭鼎彝,或德标素尚。” 李善 注:“《礼记》曰:鼎有铭,铭者,论譔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勋劳,而酌之祭器。《左氏传》: 臧武仲 曰: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以示子孙。” 宋 王安石 《韩忠献挽辞》之二:“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器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

生还

从危险的遭遇中活着返回

无一生还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岐路

(1).岔路。《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氏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诗:“美女妖且闲,採桑岐路间。”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离别分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 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迟迟於岐路之间也。”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三:“满身沙蝨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4).不正当的途径。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德裕 为兵部尚书,自得岐路,必当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艺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将财物逞,则俺这泼岐路恩情似画饼。”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