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安河叠辛巳旧作诗韵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过安河叠辛巳旧作诗韵原文

辛巳过濡水,初命浚濡源。

安东及高阳,仿佛名同传。

圣女出易州,实与易水连。

岁久浸入沙,无足资灌田。

天然利民泽,可使虚渗乾。

发帑俾疏剔,其功非唐捐。

安河易新名,听予有后言。

虽云善其初,久要宜敬旃。

闸坝时脩治,俾毋滥轶川。

轮日以输溉,人和可格天。

经过示梗概,所重惟吁年。

诗词问答

问:过安河叠辛巳旧作诗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过安河叠辛巳旧作诗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

2. 濡润也故以名水者不一而足在直隶已有三说文出安东入漆涑者涿郡之濡也左传出高阳者河间之濡也广舆记出易州穷独山一名圣女水者即此地方大吏名之曰安国河条陈疏渠事宜乾隆辛巳准其奏赐名安河是濡在州北为三易上源之一又独石口外濡水读作难即滦河源字同音异与此无涉也

参考注释

辛巳

六十甲子第十八位

夏四月辛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阳

(1).指高而向阳之地。《孙子·地形》:“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张预 注:“居高面阳。”《后汉书·冯衍传上》:“凿巖石而为室兮,託高阳以养仙。”

(2). 颛顼 有天下,号 高阳 。《楚辞·离骚》:“帝 高阳 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伯庸 。” 王逸 注:“ 高阳 , 顓頊 有天下之号也。”《史记·五帝本纪》:“帝 顓頊 高阳 者, 黄帝 之孙而 昌意 之子也。” 汉 刘向 《九叹·逢纷》:“云余肇祖于 高阳 兮,惟 楚怀 之嬋连。”

(3).“高阳酒徒”的略语。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何以遇 高阳 ?多营瓮头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人嗜酒,以斗为节。十斗一石,量之极也。故善饮若 淳于髠 、 卢植 、 蔡邕 、 张华 、 周顗 之辈,未有逾一石者。独 汉 于定国 饮至数石不乱,此是古今第一 高阳 矣。”

(4).池名。 晋 山简 置酒游赏的园池。 唐 李白 《襄阳曲》之二:“ 山公 醉酒时,酩酊 高阳 下。” 唐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诗:“ 山公 不可遇,谁与访 高阳 。”参见“ 高阳池 ”。

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圣女

有圣德的女子。常指将为后妃者,亦指女神。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宿瘤女》:“今日出游,得一圣女。”《汉书·元后传》:“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武都 秦冈山 ﹞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象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至于福应愆违,方俗是祈。” 王统照 《母爱》:“对于这位惠爱和祥的‘圣女’,她的良心不许她当面说谎。”

出易

犹出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积穀》:“积贮愈多,敛散出易之际,尤宜留心。”

易水

(1).水名。在 河北省 西部。源出 易县 境,入 南拒马河 。 荆轲 入 秦 行刺 秦王 , 燕太子 丹 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 北周 王褒 《 * 》诗:“萧萧 易水 生波, 燕 赵 佳人自多。” 唐 李白 《留别于逖游塞垣》诗:“耻作 易水 别,临歧泪滂沱。” 明 何景明 《易水行》:“寒风夕吹 易水 波, 渐离 击筑 荆卿 歌。”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独不思该犯身伏国法,死有餘辜。何至如低徊 易水 ,凭吊 夷门 ,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

(2).以指代 荆轲 。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古来有烈士, 軹里 与 易水 。”

(3).指《易水歌》。 姚华 《论文后编》:“后别为一体,《易水》、《虞兮》、《大风》诸作,为后倡矣。”参见“ 易水歌 ”。参阅《战国策·燕策三》。

无足

(1).指人或动物没有脚。《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晋书·鲁褒传》:“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无足妇人》:“时灯火尚存,自隙窥覘,乃无足妇人,负两肉翼。”

(2).指物体没有下部腿状的支撑物。《诗·召南·采苹》“维錡及釜” 毛 传:“有足曰錡,无足曰釜。” 唐 刘师服 侯喜 《石鼎联句》:“或讶短尾銚,又似无足鐺。”

(3).不值得。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目验尚且如此胡涂,则 S城 人之将眼睛理想化为小鲫鱼,实也‘无足深怪’了。”参见“ 无足道 ”。

(4).不知足,不满足。《东观汉记·杜林传》:“玉食狃猱之意,徼幸之望,曼延无足。”《晋书·宣帝纪》:“人苦无足,既得 陇 右,復欲得 蜀 !”

(5).不够,配不上。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聂从政》:“我几入鬼録,赖君復生,顾世间物无足以报德。”

天然

(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利民

(1).有利于民。《逸周书·王佩》:“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 舜 之祠田云:‘荷此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颇形於言矣。”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九回:“ 孙洪伊 哼了一声道:‘足下既有伟大的议论,何妨先向总理陈明,俟总理提出会议,果可利国利民,我等无不赞成。’”

(2).古代指工商业者。《商君书·去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説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芻藳之数。” 高亨 注:“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业者。”一说,指从事农业生产者。

疏剔

清理剔除。 宋 苏辙 《民政策上·第五道》:“臣闻近代以来,天下之变备矣。世之君子随其破败而为之立法,补苴缺漏,疏剔棼秽,其为法亦已尽矣。”

唐捐

落空;虚耗;虚掷。《法化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 观世音菩萨 ,福不唐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今汝此子,即是彼僊。由以强识,翫习世典,惟谈异论,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转未息,尚乘餘善,为汝爱子。” 季羡林 等校注:“唐捐:虚耗、废弃之义。”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昔功恐唐捐,异味今得饁。”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从事小説者,亦何必椎髻饰劳,黥容示节,而唐捐其本质乎?”

有后

有后嗣。《左传·桓公二年》:“ 臧孙达 其有后於 鲁 乎!君违,不忘諫之以德。” 唐 韩愈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铭》:“何寿之不遐,而禄之不多,谓必有后,其又信然耶!”《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今日到你这座家庙,便叫 玉郎 奉主入祠,使你二位老人家无后如同有后。”

久要

(1).旧约。《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久要,旧约也。平生,犹少时。” 邢昺 疏:“言与人少时有旧约,虽年长贵达,不忘其言。”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守一言於久要,歷岁衰而不渝者,信人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着他回本乡去,认了伯父伯娘,着他一家儿团圆,也见的我久要不忘之意。”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2).旧交。《文选·曹植<箜篌引>》:“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刘良 注:“久要,久交也。” 唐 沉亚之 《秦梦记》:“公谓 亚之 曰:‘本以小女将託久要,不谓不得周奉君子而先物故。’” 宋 王安石 《老人行》:“古来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须论久要。” 明 汪錂 《春芜记·访友》:“忆昔风尘订久要,奈雌伏盐车老。”

脩治

(1).制作。《韩非子·五蠹》:“其商工之民,脩治苦窳之器,聚弗麋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

(2).整修。《汉书·南粤传》:“亲昆弟在 真定 者,已遣人存问;脩治先人冢。”《陈书·宣帝纪》:“别观离宫,郊閒野外,非恆饗宴,勿復脩治。”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太守 夏侯嵩 于碑旁立 思贤亭 ,世世脩治。”

(3).谓处理事务合宜。《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五年》:“ 荆州 刺史、 彭城王 义康 ,性聪察,在州职事脩治。”

轮日

犹时日。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战守之议,不在虚言,空劳轮日,岂曰图全。”

人和

指人心归一,上下团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格天

感通上天。语本《书·君奭》:“在昔 成汤 既受命,时则有若 伊尹 ,格于皇天。” 晋 葛洪 《抱朴子·务正》:“故 元 凯 之佐登,而格天之化洽。”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对熙旦,正格天同德,全 魏 分疆。”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臣闻保民所以格天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九十生子,曾未前闻,乃翁之所以格天,与天之所以报翁。”

经过

(1) 通过

到现在大约经过六、七人之手

(2) 经历的过程

事情的全部经过

(3) 从某处过

这汽车经过北海公园吗?

梗概

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

略举梗概

故事梗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