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 送雷彦正西还,时授恩州卒

作者: 王恽朝代: 元代

原文

望都门、满山晴雪,葱葱君又西去。
当时汉将征西幕,气压瘴江烟雨。
还自许。
尽虎穴雄深,万里班超举。
燕台再过。
甚牢落高情,霜风偃薄,似*貂裘土。
弦歌事、正尔邯郸故步。
功名从此轩翥。
一麾回首甘陵树,千室正歌来暮。
须记取。
拊麾外催科,未*阳城古。
征鞍莫驻。
趁渭北春天,升堂拜慰,捧檄为亲舞。

诗词问答

问:《摸鱼子 送雷彦正西还,时授恩州卒》的作者是谁?答:王恽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恽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恽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都门

(1).京都城门。《汉书·王莽传下》:“兵从 宣平城门 入,民间所谓 都门 也。” 颜师古 注:“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 唐 韩愈 《丰陵行》诗:“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 宋 柳永 《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都中里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元皇帝 时,廷尉 张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门,早闭晚开。羣小患之。”

(3).借指京都。 元 揭傒斯 《送宋少府之官长洲》诗:“白髮 长洲 尉,都门万里船。” 清 顾炎武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诗:“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 刘 接见。询其邦族,曰:‘ 山东 临胊 秀才也,游都门二十年矣。’”

晴雪

(1).天晴后的积雪。 唐 钱起 《和王员外晴雪早朝》:“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鸯行。”

(2).诗词中亦用以喻白色之物。 清 陈维崧 《百字令·庚申长安闰中秋》词:“再泻金波,重悬晶饼,分外铺晴雪。”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题刘震修小像即次原韵》词:“中秋近矣,人间万顷晴雪。”此比喻月光。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此比喻白发。

葱葱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毛 * 《清平乐·会昌》

松柏葱葱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汉将

汉 代将军。亦借指其他汉族政权的将军。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拥旄为 汉 将,汗马出 长城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 蓟门 谁自北, 汉 将独征西。”

气压

即“大气压力”,在任何表面上,完全由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自许

自夸;自我评价。《晋书·殷浩传》:“ 温 既以雄豪自许,每轻 浩 , 浩 不之惮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明史·马林传》:“ 林 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时誉籍甚,自许亦甚高。”

虎穴

老虎洞,喻危险之地

虎穴追踪

雄深

(1).雄浑深沉。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其文信雄深,烂然今可玩。”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优柔敦厚, 周 也;朴茂雄深, 汉 也;风华秀发, 唐 也。” 鲁迅 《二心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倒是在他们的履历和作品的题目--故意题得香艳、漂渺、古怪、雄深。”参见“ 雄深雅健 ”。

(2).宏大幽深。 宋 欧阳修 《丛翠亭记》:“宜其山川之势,雄深伟丽,以壮万邦之所瞻。”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忽惊堂宇变雄深,坐觉风雷生謦欬。”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班超

(32-102)东汉大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公元73年,随窦固出击北匈奴获胜。又奉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使“丝绸之路”重又畅通。后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今波斯湾而归。他在西域活动三十一年,使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燕台

(1).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县 东南。相传 燕昭王 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诗:“谬忝 燕臺 召,而陪 郭隗 踪。”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明日 燕臺 传盛事,坐中宾客尽名流。” 明 陈所闻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再休嗟明珠暗投,正 燕臺 把千金骏求。”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题诗 碣石馆 ,纵酒 燕王臺 。” 唐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匹马东归羡知己, 燕王臺 上结交新。”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此时闻有 燕昭臺 ,挺身东望心眼开。”

(2).指 冀 北一带。 唐 祖咏 《望蓟门》诗:“ 燕臺 一望客心惊:簫鼓喧喧 汉 将营。” 明 何景明 《送马公顺视学湖南》诗之一:“同是 燕臺 旧游客,可堪相见又相违。” 陈毅 《闻八路军大捷》诗:“抗 日 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 燕臺 。”

(3).指幕府。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长吟远下 燕臺 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冯浩 笺注:“ 燕臺 ,指幕府……言我惟怀府公之德,别无閒情牵绕也。”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魏闕别当飞羽翼, 燕臺 独且占风流。” 南唐 李中 《和胊阳载笔鲁裕见寄》:“ 燕臺 多事每开颜,相许论交淡薄间。”

牢落

(1).犹寥落。稀疏零落貌;零落荒芜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烂熳远迁。” 李善 注:“牢落陆离,羣奔走也。牢落,犹辽落也。” 晋 左思 《魏都赋》:“ 伊 洛 榛旷, 崤 函 荒芜, 临菑 牢落, 鄢 郢 丘墟。”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天星牢落鸡喔咿,僕夫起餐车载脂。” 唐 罗邺 《仆射陂晚望》诗:“田园牢落东归晚,道路辛勤北去长。” 清 李重华 《拟魏武帝纪行》:“ 秦 原莽牢落,空舍无炊烟。”

(2).孤寂;无聊。 晋 陆机 《文赋》:“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唐 张九龄 《自彭蠡湖初入江》诗:“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更将心问影,於役復何求?”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出京南来,避地 江 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 乐天 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 清 陈学洙 《与缪天自夜话》诗:“牢落萧斋病后身,灯前款款话相亲。”

高情

(1)

(2) 盛情

高情雅意

(3) 崇高的情意;深厚的情谊

霜风

(1).刺骨寒风。 北周 庾信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三折:“断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风淅淅, 渭城 边烟雨霏霏。”

(2).指严明的风纪。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偃薄

(1).犹压迫。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朝则冒霜雾,昼则犯埃尘,夏则为大暑之所爆炙,冬则为风霜之所偃薄,非所以养性命、隆仁义也。”

(2).覆育亲近。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造化之所偃薄,灵谷之所啟处。”

(3).仰俯。 宋 文天祥 《与新知太平州赵月山书》:“偃薄起伏,如神龙天马不可羈。”

貂裘

用貂的毛皮制做的衣服

弦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邯郸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94万。邯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

故步

(1).见“ 故行 ”。

(2).旧踪;原路。 宋 王奕 《贺新郎》词:“ 蚩 塚黄花吟笑罢,下 新州 、 醉白楼 头赋。復 淮 楚 ,寻故步。”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余忽心动,毛髮森竪,乃蹟故步,还至水滸。”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轩翥

飞举。《楚辞·远游》:“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鸞鸟轩翥而翔飞。” 洪兴祖 补注:“《方言》:翥,举也。 楚 谓之翥。” 汉 班固 《典引》:“甘露霄零於丰草,三足轩翥於茂树。”《魏书·尒朱荣传》:“熊羆竞逐,虎豹争先,轩翥南溟,摶风北极。” 明 刘基 《题赵文敏公画松》诗:“交加各轩翥,崱屴相倚立。” 清 唐孙华 《石鼓歌》:“轩翥变化皆古态,俗书岂得夸银钩。”

一麾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襄公 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举事简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唐 杜牧 《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宋 曾巩 《和邵资政》诗:“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 清 沉涛 《迭韵和子方谢鹤》:“五貺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参见“ 一麾出守 ”。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陵树

(1).植于陵园的树木。《后汉书·虞延传》:“ 延 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諳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宋史·符瑞志中》:“太常丞上言,其日陵树叶有甘露,帝令百官采甘露。”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六和林卿韵》词:“投老泪,瞻 越山 紫翠,陵树青苍。”

(2). 汉 地名。在今 河南省 尉氏县 东北。《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冀州 平, 太祖 表封 攸 曰:‘军师 荀攸 ,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 攸 之谋也。’於是封 陵树亭侯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 建武 元年以户不满三千,罢为 尉氏县 之 陵树乡 ,又有 陵树亭 。 汉 建安 中,封尚书 荀攸 为 陵树乡侯 。”

千室

千家,千户。《左传·宣公十五年》:“ 晋侯 赏 桓子 狄 臣千室。”《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絃。”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作相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功均一匡,赏同千室。”

正歌

古代典礼中规定使用的乐歌之一种。行礼时用。《仪礼·燕礼》:“大师告于乐正曰:‘正歌备。’” 郑玄 注:“正歌者,升歌及笙各三终,间歌三终,合乐三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鲁国 以 公旦 次编, 商 人以前王追録,斯乃宗庙之正歌,非讌饗之常咏也。”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正歌一类是典礼中规定应用的……大都是矞皇典丽的篇章,不出南雅之外。”

来暮

《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叔度 , 廉范 字。后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藩维克振,既参来暮之歌;邦国不空,自有康沂之相。” 宋 柳永 《永遇乐》词:“拥朱旛,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復》:“《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嘆,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记取

牢记教训、嘱咐等

记取这个血的教训

催科

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 宋 郑文宝 《江南馀载》上:“ 钱氏 科敛酷惨,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汤悦 、 徐鉉 尝使焉,云夜半闻声若麞麂号叫,及晓问之,乃县司催科耳。”《宋史·职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狱讼无寃、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而身为州县者,又往往急催科,缓抚字,瘠百姓,肥身家。”

阳城

(1). 春秋 时 楚国 贵族的封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阳城 、 下蔡 ,二县名,盖 楚 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隐 《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 阳城 十万家。”

(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刘逵 注:“ 阳城 , 蜀 门名也。”

(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

征鞍

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唐 杜审言 《经行岚州》诗:“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宋 谢薖 《蝶恋花》词:“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王孙何处解征鞍,灵妃怨,瑶瑟与谁弹?” 刘国钧 《饯春词》之一:“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春天

(1)

(2) 冬天到夏天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是从三月的春分到六月的夏至

(3) 包含三、四、五月的季节

升堂

(1).登上厅堂。 唐 韩愈 《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2).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唐 顾况 《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云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 《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 汤公 起 梁 宋 ,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 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 路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梼杌闲评》第三六回:“ 许显纯 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

(4).见“ 升堂拜母 ”。

旧时官吏到公堂办公,谓之“陞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仪犹相沿 明 制,凡冠军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趋贺,悉如大部制,故其秩虽次领侍卫府,而威仪过之。”

拜慰

亲临慰问的敬词。 唐 韩愈 《宪宗崩慰诸道疏》:“某承詔不任号絶,限以官守,拜慰末由,伏增惶恋。”

捧檄

东汉 人 毛义 有孝名。 张奉 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 毛义 去任守令, 毛义 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张奉 因此看不起他。后来 毛义 母死, 毛义 终于不再出去做官, 张奉 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唐 骆宾王 《渡瓜步江》诗:“捧檄辞幽径,鸣桹下 贵洲 。” 南唐 伍乔 《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诗:“束书西上謁明主,捧檄南归慰老亲。” 明 徐渭 《谢督府胡公启》:“徒知母在而喜,顽然捧檄之情;务拟身教所先,遵以齐眉之敬。”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 毛义 捧檄色喜,固以家贫亲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