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四首

作者: 释绍昙朝代: 宋代

偈颂一百零四首原文

妙摄化权,使不辱命。
鹤唳东皋,云归乳岭。
拄杖子,黑粼皴,困卧壁根,声前唤醒。
舞蹈清风两腋生,安闲又入萝窗定。
宾主历然,头正尾正。

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零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释绍昙
问:偈颂一百零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绍昙的名句有哪些?答:释绍昙名句大全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书法欣赏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颂一百零四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化权

(1).教化之权。犹政权。 唐 权德舆 《贺外甥崔相国书》:“阜庶生物,操持化权。”《旧唐书·文宗纪下》:“ 注 ( 郑注 )内通敕使,外连朝官,两地往来,卜射财货,昼伏夜动,干窃化权。”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史嵩之始末》:“既而二公皆去位, 嵩之 独运化权。”

(2).化育万物之权。 宋 叶适 《祷雨题张玉庙》诗:“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不辱

(1).不辱没。《论语·子路》:“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出征入辅,幸不辱命。”

(2).不耻辱。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服役不辱言不讥,从我 荆州 来京畿。”

鹤唳

(1).鹤鸣。 清 王充 《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 唐 沉佺期 《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亦指鹤鸣声。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

(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 唐 刘禹锡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宋 叶适 《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 明 李东阳 《氐带箭》诗:“ 秦 鞭断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 老氐 带箭走。”参见“ 鹤唳风声 ”。

东皋

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铭》:“以东皋所入,日为鸡黍之具,故贫而常乐。”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见山川掩映,东皋丽日明,到处香车簇拥。”

云归

乘云归去。谓仙逝。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杖子

(1).棍棒。多指仪杖或刑杖。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又有裹锦缘小帽、锦络宽衫士兵,各执银裹头黑漆杖子。”《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山前行 回转头来,看着小娘子道:‘你见 静山 大王,吃不得几杖子。 * 放火都认了。’”

(2).板壁。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三章:“她听到 王大棒子 在大门外的叫骂声,急中生智,就奔到后院的木板杖子前,噔噔两脚把板杖子踹了个大口子,回身背起 玉宝 就钻出了杖子。”

唤醒

促醒;弄醒

五点半就被起床号唤醒了

早上唤醒我

舞蹈

(1)

(2) 一般有音乐伴奏的、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3) 跳舞

(4) 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安闲

安宁清闲

安闲自在

宾主

宾客和主人

宾主共进午餐

历然

清晰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法勖问》:“果荃蹏歷然,何疑纷错?鱼兔既获,群黎以济。”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 固 之总述,合在一篇,使其条贯有序,歷然可閲。”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於是为之分源别派,使其宗旨歷然。” 鲁迅 《坟·人之历史》:“上自单幺,近迄人类,会成一统,徵信歷然。”

头正

方言。犹对头,称心。《醒世姻缘传》第三回:“ 珍哥 被 晁大舍 説了个头正,也就笑了一笑,不做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