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和篇再和韵

作者:杜范 朝代:宋代

方山和篇再和韵原文

殷勤里社间,谈笑文字会。
平生一尊酒,无虑千百醉。
问梅穷涧冈,乐事引其最。
风霜尽木末,冰雪封户外。
谁其念岑寂,自昨以颠沛。
岁寒二三友,已不数苍桧。
卓彼方山翁,自许行偕辈。
古心味玄酒,於世百不嗜。
小小诵佳篇,搜句亦奇伟。
年来久不作,吾党几丧气。
珠璧忽堕前,畴昔曾梦寐。
三咏结束语,坐令百感至。
来者恐未然,往者非所计。
汗青几名节,徒起千载喟。

诗词问答

问:方山和篇再和韵的作者是谁?答:杜范
问:方山和篇再和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杜范的名句有哪些?答:杜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里社

(1).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史记·封禅书》:“民里社,各自财以祠。”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姓已上则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 清 杨守知 《咂嘛酒歌》:“含哺鼓腹忘帝力,岁岁里社如赐酺。”

(2).借指乡里。 元 麻革 《王子寿乡友生朝》诗:“讲学诗书义,论交里社情。” 清 孙枝蔚 《潼关》诗:“有家慙里社,无用悔词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尝闭户不与里社通,故未悉其家世。”

谈笑

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生一

即 太一 。神名。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诗:“登坛仰 生一 ,捨宅叹珣珉。”参见“ 太一 ”。

尊酒

犹杯酒。 唐 高适 《赠别沉四逸人》诗:“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尊酒之间,一谈一笑,甚有前辈风,今不復见矣。” 清 方文 《从吴锦雯读宋玉叔诗喜而有寄》诗:“惆悵掩尊酒,何时共懽讌。”

无虑

(1) 不计虑,指大约,大概

无虑百十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无虑五六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无虑十来人

(2) 无所顾忌,没有挂念

无忧无虑

(3) 不用考虑,不值得重视

无虑甲兵十万,老夫自有破敌妙计

千百

极言其多。 晋 左思 《吴都赋》:“缔交翩翩,儐客弈弈。出躡珠履,动以千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殊不知戏场脚色,止此数人,便换千百个姓名,也只此数人装扮。” 茅盾 《子夜》十四:“他觉得四面八方有千百条毒眼光射到他身上。”

乐事

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

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风霜

(1) 在有冷空气吹来的地区出现的一种气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久经风霜

木末

树梢。《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汉 张衡 《西京赋》:“陵重巘,猎昆駼,杪木末,擭獑猢。”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夫鸟居山上,层巢木末;鱼潜渊下,窟穴泥沙。” 明 王守仁 《宏上人所蓄秋山图》诗:“仙槎影没银汉远,木末芙蓉为谁剪?” 清 郑珍 《江边老叟诗》:“君不见壬寅 松滋 决七口,閭殫为江 * 吼;北风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老夫无船上木末,稚子衰妻復何有!”

冰雪

比喻清纯

户外

(1) 室外露天处

在正餐时间从户外回来

(2) 作为与室内有区别的室外

在户外度过白天

岑寂

高而静;清冷

去帝乡之岑寂。——《鲍照赋》

颠沛

受磨难、挫折;贫困

颠沛,偃仆也。——《论语·里仁》

岂其颠沛平城之围。——《后汉书·臧宫传》

岁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余捉蟋蟀,汝奋臂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清· 袁枚《祭妹文》

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已不

见“ 已否 ”。

山翁

指 晋 山简 。 唐 王维 《汉江临泛》诗:“ 襄阳 好风日,留醉与 山翁 。”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醉倒 山翁 ,但愁斜照歛。” 明 冯惟敏 《二犯傍妆台·此景亭雨酌》曲:“儿童莫笑 山翁 醉,麴米能消 杜甫 愁。”参见“ 山公 ”。

自许

自夸;自我评价。《晋书·殷浩传》:“ 温 既以雄豪自许,每轻 浩 , 浩 不之惮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明史·马林传》:“ 林 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时誉籍甚,自许亦甚高。”

古心

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 唐 韩愈 《孟生》诗:“ 孟生 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清 魏源 《别陈筠心》诗之一:“安得古心人,高举出尘壒。”

玄酒

(1).古代祭礼中当酒用的清水。《礼记·礼运》:“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户。” 孔颖达 疏:“玄酒,谓水也。以其色黑,谓之玄。而太古无酒,此水当酒所用,故谓之玄酒。”《南齐书·礼志上》:“玄酒不容多,鲜鱼理宜约。” 宋 叶适 《祭蔡行之尚书文》:“燕尔玄酒,公尸之熏。” 鲁迅 《无题》诗:“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

(2).指淡薄的酒。 晋 程晓 《赠傅奕休》诗:“厥客伊何, 许由 、 巢父 ;厥醴伊何,玄酒瓠脯。”《晋书·祖逖传》:“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小诵

指年小时所诵习的典传。《大戴礼记·保傅》:“简闻小诵,不传不习,凡此其属,少师之任也。” 王聘珍 解诂:“简闻,谓所闻於简策者。小诵,谓年小时所诵者。”

佳篇

佳作,优美的诗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子建 、 士衡 ,咸有佳篇。”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宗英乃禪伯,投赠有佳篇。” 明 叶显祖 《鸾鎞记·品诗》:“佳篇见投,他怎敢糊涂了应酬。”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这等小姐的佳篇,请念一念。”

搜句

寻求佳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是以搜句忌於颠倒,裁章贵於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 唐 李中 《宿青溪米处士幽居》诗:“静虑同搜句,清神旋煮茶。”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奇伟

奇特雄伟

奇伟瑰怪。——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吾党

(1).我的同乡。《论语·子路》:“ 叶公 语 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邢昺 疏:“言吾乡党中有直身而行者。”

(2).犹吾辈,吾俦。 唐 贾岛 《石门陂留辞从叔謩》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 严复 《论世变之亟》:“究吾党之所为,盖不至於灭四千年之文物。”

(3).我们的政党。 孙中山 《在梧州对 * 员的演说》:“吾党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种。”

丧气

(1) 因不顺心而情绪低落

灰心丧气

(2) 倒霉,不吉利

出门就下雨,真丧气

珠璧

(1).珍珠与璧玉。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沙砾无量,而珠璧甚尠;鹰隼屯飞,而鸞凤罕出。” 钱锺书 《管锥编·太平广记·钱可通神》:“贿赂必以其道……否则叱尔嗟来,乞人不屑,珠璧而暗投焉,反致案剑相眄耳。”

(2).喻指皎洁的光辉,光亮。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伏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声应物,宣六代之云英。” 宋 陆游 《云门溪上独步》诗:“泉响珮环鸣暗壑,月明珠璧散疏林。”

(3).比喻珍贵之物。 宋 苏轼 《近以月石砚屏献范子功》诗:“故将屏砚送两 范 ,要使珠璧栖窗櫺。” 明 胡侍 《真珠船·文选》:“ 汉 魏 六朝,文风最盛,士率能言,其採择所遗,亦多珠璧, 唐 以来,鲜能企及。”

畴昔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梦寐

睡梦;梦中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三国演义》

结束语

一篇文章或论说(如演说)的结束部分;对论点作的最后的通常是正式的总结(如在讲话中)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百感

种种感慨。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悽惻。” 宋 梅尧臣 《新霜感》诗:“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明 刘基 《题王起宗御史<江山烟靄图>》诗:“羈旅伤心缘百感,可堪回首忆吾庐。”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未然

还未变成现实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往者

(1).过去的事。《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墨子·鲁问》:“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 唐 韩愈 《复志赋》:“往者不可復兮,冀来今之可望。”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九世之深仇未復,十年之胆薪何在!往者不諫,来者可追,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

(2).过去,从前。《史记·秦本纪》:“ 秦 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 晋 復彊,夺 秦 河西 地。”《汉书·刘向传》:“往者众臣见异,不务自修,深惟其故,而反晻昧説天,託咎此人。”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往者 羌 虏背叛,始自 凉 并 。”

(3).去的人,离开的人。《国语·越语上》:“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庄子·山木》:“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4).死者。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往者不能讼当否,生者不得论曲直。”

非所

(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犹非时也。”

(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谓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康熙 癸未,状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

汗青

(1)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借指史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名节

名誉与节操。

出处:

《汉书·龚胜传》:“二人相友,并著名节。”

晋 李密 《陈情事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晋书·吕光载记》:“欲全卿名节 ,不使贻笑将来。”

宋 王禹偁 《上史馆吕相公书》:“今馆中之士先进者……皆砥砺名节,老于文学。”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董先生(董其昌)曰:‘ 公(袁可立)护名节,胜于功名。善刀而藏,见机勇退’”

明 于谦《无题》: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

许杰 《邻居》一:“人家的名节呢,你不能轻易毁坏。”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