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灿

作者:谭处端 朝代:元代

神光灿原文

当初学道,迤入玄门,逍遥物外优游。
占住庵儿,日夜不免寻求。
殷勤来来往往,惹尘劳、怎悟真修。
这踪迹,看何时功满,得赴瀛洲。
瞥地廓然猛省,勘元初一点,有甚闲愁。
落魄婪耽云水,恣访仙俦。
有似开笼俊鹞,又还如解锁猿猴。
我去也,把般般打破便休。

诗词问答

问:神光灿的作者是谁?答:谭处端
问:神光灿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神光灿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谭处端的名句有哪些?答:谭处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当初

(1) 一开始,最初

当初打算在这里盖栋大楼

(2) 泛指从前或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阿Q当初很不快,后来便很不平。—— 鲁迅《阿Q正传》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入玄

谓达到玄妙的境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緑窗相对无餘事,演谱推敲思入玄。”

逍遥物外

谓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宋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箇逍遥物外人。”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

优游

生活得十分闲适

优游的生活

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不免

免不了;难免

这段公路太窄,往来车辆有时不免拥塞

寻求

寻找探求;追求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来往往

来来去去。形容往来频繁。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我着你再休恋那红尘内赤力力虎鬭龙争,碧天边来往往鸟飞兔走。”

尘劳

(1).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无量寿经》卷上:“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何因动飞轡,暂使尘劳轻。” 明 李贽 《复陶石篑书》:“此观世音菩萨与我此地,赏我此等人,故我得断此尘劳,为今日安乐自在汉耳。”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有境相应行心,有非境不相应行心;若广分别言,则有八万四千尘劳,皆起一心。”

(2).泛指事务劳累或旅途劳累。 前蜀 李珣 《渔父歌》之三:“终日醉,絶尘劳,曾见 钱塘 八月涛。” 宋 秦观 《满庭芳》词之二:“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谁听。” 郭沫若 《<屈原>与<厘雅王>》:“他是和你一样从 香港 回来的,在极端的险厄之后,尘劳未定,便委屈他来担任了这一次的苦役。”

真修

精诚修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对 章子厚 数语暗嘲,顿起 琼崖 祸祟,仍在京师寄住,还期浄土真修。”

踪迹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时功

(1).谓应及时完成的农事。《管子·禁藏》:“赦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穀也。” 尹知章 注:“谓及时立农功,施力为生穀。”

(2).时令的功效。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瞥地

突然;迅速地。 前蜀 薛昭蕴 《浣溪沙》词:“瞥地见时犹可可,却来闲处暗思量。”

廓然

(1) 形容空旷寂静的样子

四顾廓然

(2) 静静地

廓然独居

猛省

(1).猛然觉悟;忽然明白过来。《朱子语类》卷二七:“ 曾子 迟钝,直是辛苦而后得之。故闻一贯之説,忽然猛省,谓这个物事元来只是恁地。”《三国演义》第二二回:“ 玄德 猛省曰:‘莫非 郑康成 先生乎?’” 清 黄景仁 《乙未除夕前五日》诗:“下士方在迷,达人已猛省。” 巴金 《春》一:“她不用思想茫然地过了片刻,然后猛省地拿起书。”

(2).忽然忆起。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五出:“沉吟一和,猛省孩儿事未员。”

(3).深刻反省。 明 高攀龙 《讲义·十室之邑》:“若使十室之忠信,有肯回头猛省的,岂不是絶世聪明睿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自尽》:“尔等试静思,猛省毋忽。” 巴金 《灭亡》第六章:“在从前她一点也不觉得,现在猛省起来才觉得从前的生活是何等危险的了。”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有甚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有甚心情取富贵?一日瘦如一日。”《水浒传》第四四回:“师父,你是个精细的人,有甚不省得?”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三:“偶尔有甚声丝,总疑是邮差又至。”

闲愁

亦作“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唐 张碧 《惜花》诗之一:“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宋 贺铸 《青玉案》词:“试问閒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明 文徵明 《是晚过行春桥玩月再赋》:“已知世事皆身外,肯着閒愁到酒边。”

落魄

(1) 穷困不得意

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史記·郦生陆贾列传》

闻甲落魄。——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亦称“落泊”

云水

(1).云与水。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 台州 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这堝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唐 黄滔 《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 明 高启 《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 清 施峻 《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唐 项斯 《日东病僧》诗:“云水絶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寻亲诚感》:“ 原 邑 赵孝子 名 威晋 ,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广东省 乐昌县 南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于 瀧水 ,又与 云水 合。”

仙俦

仙人的属。 清 王士禄 《浣溪沙· * 》词之二:“柳叶眉长惯似愁,当欢微歛越风流, 双文 、 小玉 总仙儔。”

有似

类似;如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驭文之法,有似於此。”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宋 张先 《定风波》词:“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还如

恰似,好比。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一:“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南唐 李煜 《子夜歌》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须信离合悲欢,还如玉兔,有阴晴圆缺。”《西游记》第九六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猿猴

猿和猴

剽疾如猿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般般

众多貌。 程善之 《拟古》诗:“衣锦返故乡,骑从何般般。”

(1).犹种种,样样,件件。 唐 方干 《海石榴》诗:“亭际天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 阮三 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我只怕你助边焚券般般好,却与那节用生财事事违。”

(2).犹斑斑。灿烂多彩。般,通“ 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司马贞 索隐:“般般,文彩之皃也。音班。”

打破

(1)

(2) 物件受到突然或猛烈的一击而出现缺口或裂为碎片或几部分

打破门扇。——《广州军务记》

(3) 突破原有的限制和约束

打破纪录

(4) 使突然结束

以果断的行动打破僵局

(5) 没有遵循或遵守

每一部伟大的小说都打破了很多清规戒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