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戊戌中秋,同西麓经历、佑之提举诸

作者: 张野朝代: 元代

原文

浩歌古调数曲,音韵清壮,座中莫不击节赏叹。
予亦效颦,作此侑觞。
若曰乐府,则吾岂敢,姑就其协律云耳一年好景君须记。
桂子天香飘坠。
蟾光自古,几番圆缺,几番明晦。
何况人生,祸中藏福,进中隐退。
向是非乡里,功名场上,百无事,苦萦系。
便得侯封万里。
到头来虚名何济。
人间最好,闲中岁月,酒中身世。
一炷龙香,数声水调,几多清致。
且今朝拚取,陶陶醉了,又陶陶醉。

诗词问答

问:《水龙吟 戊戌中秋,同西麓经历、佑之提举诸》的作者是谁?答:张野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野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野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张野水龙吟 戊戌中秋,同西麓经历、佑之提举诸书法作品欣赏
水龙吟 戊戌中秋,同西麓经历、佑之提举诸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浩歌

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説 荆軻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调数

调选任用。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贞祐 初,下令签军,会一时任子为监当者以春赴吏部调数。”

音韵

(1) 和谐的声调、韵律;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

这首诗音韵十分和谐

(2) 汉字发音的声、韵、调

清壮

清新豪健。 晋 陆机 《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宋 叶适 《姜安礼墓志铭》:“君诗清壮抑扬,而不刻削以反今人之律。” 金 松岑 《文学上心美术观》:“短簫鐃歌,表其清壮;横吹边奏,寄其悲凉。”

莫不

没有一个不;无不

听到这个消息,全校师生莫不为之失声痛哭

击节

(1).谓出使。节,符节,使者的凭证。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古之君子,遇有为之时,不能默然而止,击节驱驰,有事四方者,盖为斯也。”《宋书·庾登之传》:“ 义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击节驱驰,退告 刘穆之 ,以母老求郡。于时士庶咸惮远役,而 登之 二三其心, 高祖 大怒,除吏名。”

(2).打拍子。 晋 左思 《蜀都赋》:“ 巴 姬弹弦, 汉 女击节。”《晋书·乐志下》:“ 魏 晋 之世,有 孙氏 善歌旧曲, 宋识 善击节唱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飜酒污。”

(3).形容十分赞赏。《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良 留 荆州 ,与 亮 书曰:‘……此乃管絃之至, 牙 旷 之调也。虽非 钟期 ,敢不击节。’” 宋 陈亮 《题<喻季直文编>》:“四君子者尤工於诗,余病未能学也。然皆喜为余出,余亦能为之击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闈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茅盾 《锻炼》八:“‘对,对!’ 谢林甫 这番话还没完, 王保长 已经击节赞赏起来。”

赏叹

见“ 赏叹 ”。

亦作“ 赏嘆 ”。叹赏,嗟叹称赏。《新唐书·杜元颖传》:“数从使府辟署,稍以右补闕为翰林学士,敏文辞, 宪宗 特所赏叹。” 明 归有光 《送顾公节北上序》:“每朝会公卿间,敷奏经书,未尝不加赏嘆。”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节五八:“这好似 王百谷 一样, 元美 四十才子诗虽说‘ 百谷 命世才,兴文自绮岁’,很加赏叹,但不以录于五子之列。”

效颦

即“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出于《庄子·天运》:“西施(即西子)病心(心口疼)而膑(同“颦”,皱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以之为美),归亦捧心(用手按住心口),而膑其里。”后人称故事中的丑人为东施。将机械模仿者叫做“东施效颦”或“效颦”

侑觞

(1).劝酒,佐助饮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功甫豪侈》:“别有名姬十辈,皆白衣,凡首饰衣领皆牡丹,首带照殿红一枝,执板奏歌侑觴,歌罢乐止,乃退。” 明 何景明 《白菊赋》:“迺陈秋卉以侑觴,冀逸兴之可贷。”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顾谓二鹤,舞而侑觴,因相与剧饮,皆大醉。” 胡怀琛 《佳人》诗:“肠断不能饮,谁教汝侑觴。”

(2).指佐餐下酒。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谢眼妖术》:“又有民挈猪头以过者, 谢 曰:‘吾能得此以侑觴。’”

乐府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许用德制乐府。——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岂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谦逊或讥讽的意思

我岂敢单独行动

(2) 怎敢

他岂敢欺骗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称赞。谦辞

岂敢,岂敢!

协律

(1).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协律则 李延年 ,运筹则 桑弘羊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延年 以曼声协律, 朱 马 以骚体製歌。”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惜乎协律之署已墟,正音之谱不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 丘仲 造笛,作为协律的乐器。”

(2).协律都尉、协律校尉、协律郎等乐官的省称。 唐 韩愈 有《赠别元十八协律》诗。 唐 刘禹锡 有《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名编协律之籍,妙軼总章之观。”

(3).符合音律或格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儒士闻而竞观之,以为协律之词。”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生日用实之来韵》词:“老去山歌尤协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尝读时髦所撰,惜其惨澹经营,用心良苦,而不得被管絃,副 优孟 者,非审音协律之难,而结搆全部规模之未善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九言诗》:“九言诗,最难自然协律。”

(4).配以音乐声律,犹言谱曲。《汉书·王褒传》:“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

云耳

见“ 云尔 ”。

饰有云纹提梁的酒器。 宋 王千秋 《醉蓬莱·送汤》词:“紫府春长,凤池天近,看提携云耳。” 清 曹寅 《金缕曲·寿郭汝霖八十初度》词:“满尊前、云耳盈怀抱。倾露醑,醉瑶草。”

好景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桂子

桂花。 宋 柳永 《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天香

(1).芳香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图》:“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天香生空虚,天乐鸣不歇。” 前蜀 贯休 《山居》诗之二二:“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无月见村火,有时闻天香。”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刘克庄 《念奴娇·木犀》词:“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诗:“信有天香亦倾国,金罍在手莫辞乾。” 郭沫若 《梅花树下醉歌》:“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宫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补阙归朝》诗:“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应焚禁漏中。”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駟马宝车行赐礼,金章紫綬带天香。”

(4).祭神、礼佛的香。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元旦侵晨,禁中 景阳 鐘罢,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穀於上穹。”

(5).指美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非止国色难亲,天香未遇,即强颜陋质之妇,能见几人。”参见“ 国色天香 ”。

飘坠

犹飘落。 南朝 梁 刘孝绰 《于座应令咏梨花》:“岂不怜飘坠,愿入九重闈。” 唐 白居易 《江州雪》诗:“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在小小的灯火光中,闭目枯坐,如见雪花片片飘坠。”

蟾光

月色;月光。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飘颻餘雪,入簫管以成歌;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镜。” 唐 皎然 《溪上月》诗:“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 宋 吕渭老 《情久长》词:“岁华暮,蟾光射雪,碧瓦飘霜,尘不动,寒无际。”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人静更阑,正蟾光皎皎,花影珊珊。”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圆缺

指月亮的盈亏。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十:“华月屡圆缺,君还浩无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

明晦

(1).明暗;晴阴。 南朝 梁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诗:“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悬。”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若夫雪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暘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巖壑递明晦。”

(2).人世与阴间。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免离,下视汤火,岂復低身而卧其间乎?且夫据其生死,明晦未殊,学仙成败,则无所异。吾已得炼形之术也。”

何况

(1) 不消说

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 更加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3) 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

何况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中藏

(1).内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人嗜粥,故中藏实。”

(2).指内心情感或腹中才学。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比兴互陈,反覆唱叹,而中藏之懽愉惨戚,隐跃欲传。”《歧路灯》第十一回:“﹝ 侯冠玉 ﹞説了一会话,大约语言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3).喻诗文内容。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予谓文字之新奇在中藏,不在外貌。”

(4).中藏府的省称。

隐退

(1) 隐没;逐渐消失

往事早已从他的记忆中隐退了

(2) 退出政治生活,隐居起来;退隐;引退

称病隐退

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乡里

(1) 家乡(指小城镇或农村)

(2) 同一城镇或乡村的人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3) 又

乡里皆谓已死。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萦系

牵挂。 宋 毛滂 《惜分飞》词:“恰则心头托托地,放下了日多縈係。”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自矢》:“我为你一条心縈係。”

(1).牵挂。 宋 柳永 《慢卷紬》词:“又争似从前,澹澹相看,免恁縈繫。” 元 赵明道 《夜行船·寄香罗帕》曲:“心绪熬煎,形容憔悴,又添这场縈繫。” 明 高濂 《玉簪记·促试》:“不知何事苦相牵,心下常縈繫。” 叶圣陶 《微波》:“已经淡忘的对于 忆云 的爱又炽盛起来,不过性质有点不同,现在是哥哥萦系着可怜的妹妹的爱了。” 何其芳 《画梦录·黄昏》:“而我,竟惆怅又怨抑地,让那亭子永远秘藏着未曾发掘的快乐,不敢独自去攀登我甜蜜的想象所萦系的道路了。”

(2).缠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遂送至海岸。俾登舟, 阳 觅楫, 十娘 曰:‘无须此物。’因解裙作帆,为之縈繫。”

侯封

封侯。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长国者宜不絶侯封,以尊其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某处险要地,今以委卿,勿负朕意,侯封有日耳。”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到头来

到最后,结果

到头来空喜一场

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最好

(1)

(2) 胜过所有的人和物

(3) 最佳,好到极点

煮咖啡的最好方法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身世

指人生的经历、遭遇

你能否告诉我一些关于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龙香

(1).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木材淡黄褐色,细致,有芳香,可提炼芳香剂。也称垂柏。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花非龙香叶飞柏,独窃二美夸芳蕤。”

(2).砚名。 元 谢应芳 《赠董明府惠炭》诗:“砚池冰释龙香暖,写我朝来抱膝吟。”

(3).即龙涎香。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词:“透户龙香,隔帘鶯语,料得肌如雪。”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篆兹新龙香,拂彼旧蛛网。”参见“ 龙涎香 ”。

(4).御香。 元 马祖常 《送忽都达儿著作祀岳渎》诗:“日长东观著书清,絳荐龙香为帝擎。”《水浒传》第一回:“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齎捧御书丹詔,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

水调

曲调名。 唐 杜牧 《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 扬州 。”自注:“ 煬帝 凿 汴渠 成,自造《水调》。” 宋 贺铸 《罗敷歌·采桑子》词:“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秋风。”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海録碎事》云:‘ 隋煬帝 开 汴河 ,自造《水调》。’按,《水调》及《新水调》,并商调曲也。 唐 曲凡十一迭,前五迭为歌,后六迭为入破。” 清 钱谦益 《十月朔日抵广陵》诗之一:“旧事明月空在眼,新愁《水调》欲沾衣。”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

几多

询问数量;多少

布几多长?

清致

(1).清雅的风度;美好的情趣。《南史·柳世隆传》:“长子 悦 ,字 文殊 ,少有清致。” 宋 张道洽 《咏梅》之二:“纔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徜徉处,过雨苍苔满地,桐阴何限清致。”

(2).谓清雅而有风致。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咏此四絶句岂不清致,大志不浅!”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陶陶

欢乐

陶陶乐趣

陶醉

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

他们为光明的前景而陶醉

自我陶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