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

作者:叶宪祖 朝代:明代

江行原文

杳霭中流二水分,人传此地吊湘君。

南天渐隐巴陵树,西塞犹飞梦泽云。

傍晚鱼龙常涌沫,隔江凫雁自呼群。

年来已觉风波惯,枕上渔榔处处闻。

诗词问答

问:江行的作者是谁?答:叶宪祖
问:江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江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叶宪祖的名句有哪些?答:叶宪祖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八十八

参考注释

杳霭

见“ 杳蔼 ”。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水分

(1) 含在物体内部的水

水分充足

新鲜蔬菜中含有大量水分

(2) 比喻叙述中不切实、虚夸的成分

这个材料水分太多,需要核实

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的。——《简笔与繁笔》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湘君

(1). 尧 二女, 舜 妃。《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对曰:‘闻之, 尧 女 舜 之妻而葬此。’”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舜 陟方死於 苍梧 ,号曰 重华 。二妃死於 江 湘 之间,俗谓之 湘君 。”

(2). 湘水 本有水神,谓之 湘君 。《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汉 王逸 注:“君谓 湘君 ……所留盖谓此 尧 之二女也。” 洪兴祖 补注:“ 逸 以 湘君 为 湘水 神,而谓留 湘君 於中洲者二女也。”

(3).天帝女。《山海经·中山经》“ 洞庭之山 ……帝之二女居之” 晋 郭璞 注:“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也……按《九歌》 湘君 、 湘夫人 自是二神, 江 湘 之有夫人,犹 河 洛 之有 虙妃 也。此之为灵与天地并矣,安得谓之 尧 女?”

(4). 湘水 男神。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湘君湘夫人非尧女》:“ 湘君 、 湘夫人 ,盖 楚 俗所祀 湘山 神夫妻二人…… 屈原 《湘君》篇明言‘望夫君兮未来’,夫君,即指 湘君 也,若女子则不应称夫君也。”近人多主此说。

(5). 舜 正妃 娥皇 。 唐 韩愈 《黄陵庙碑》:“以余考之, 璞 与 王逸 俱失也。 尧 之长女 娥皇 为 舜 正妃,故曰君,其二女 女英 自宜降曰夫人也。”

南天

(1).南方的天空。《晋书·天文志上》:“夏至极起,而天运近北,故斗去人远,日去人近,南天气至,故蒸热也。” 唐 李白 《陪族叔晔游洞庭》诗之一:“ 洞庭 西望 楚 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八七:“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勛。” 毛 * 《送瘟神》诗序:“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2).指南方。有时特指 岭南 地区。 唐 李颀 《送卢少府赴延陵》诗:“ 北固 波涛险,南天风俗殊。” 金 周昂 《北行》诗:“北塞甘长别,南天欲远征。” 陈毅 《送旧友南归》诗:“君去南天,游击穿梭。分粮杀贼,日夜挥戈。”

陵树

(1).植于陵园的树木。《后汉书·虞延传》:“ 延 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諳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宋史·符瑞志中》:“太常丞上言,其日陵树叶有甘露,帝令百官采甘露。”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六和林卿韵》词:“投老泪,瞻 越山 紫翠,陵树青苍。”

(2). 汉 地名。在今 河南省 尉氏县 东北。《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冀州 平, 太祖 表封 攸 曰:‘军师 荀攸 ,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 攸 之谋也。’於是封 陵树亭侯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 建武 元年以户不满三千,罢为 尉氏县 之 陵树乡 ,又有 陵树亭 。 汉 建安 中,封尚书 荀攸 为 陵树乡侯 。”

西塞

山名。在 浙江省 湖州市 西南。 唐 张志和 《渔歌子》词:“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梦泽

即 云梦泽 。 唐 李白 《<大猎赋>序》:“ 楚国 不过千里, 梦泽 居其大半。” 明 岑徵 《湘潭晚春寄耒阳胡使君》诗:“东风緑遍 章臺 柳,夜雨寒生 梦泽 云。” 清 魏源 《过洞庭》诗之四:“瞥眼 君山 失,吞胸 梦泽 涵。”

傍晚

靠近晚上的时候。亦称“黄昏”

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凫雁

亦作“ 鳧鴈 ”。1.野鸭与大雁。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荀子·富国》:“然后飞鸟鳧雁若烟海。”《楚辞·九辩》:“鳧鴈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2).鸭与鹅。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因思 杜陵 梦,鳧雁满回塘。”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近东即 迎祥池 ,夹岸垂杨、菰蒲、莲荷,鳧雁游泳其间。”

自呼

(1).自呼己名。 唐 宋之问 《谒禹庙》诗:“猿啸有时答,禽言常自呼。” 唐 王维 《白鹦鹉赋》:“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 唐 韩愈 《谢训狐》诗:“有鸟夜飞名训狐,矜凶挟狡夸自呼。”

(2).自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 魏文帝 穷览洽闻,自呼於物无所不经。”

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枕上

(1).床上。 唐 岑参 《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 江 南数千里。” 宋 陆游 《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杨朔 《秋风萧瑟》:“夜来枕上隐隐听见 渤海湾 的潮声,清晨一开门,一阵风从西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

(2).指梦中。 宋 萧东夫 《吕公洞》诗:“枕上功名祇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

渔榔

(1).渔人捕鱼时用以敲船舷、惊鱼入网的长木。 清 赵翼 《冯泾道中》诗:“村火有时闪,渔榔何处敲。”

(2).指渔船。 清 鲁超 《卖花声》词:“咿轧弄渔榔,摇漾云光,隔溪蓉柳学新妆。” 清 吴泰来 《题王德甫<三泖渔庄图>》诗:“吾家亦住香水曲,门前欸乃渔榔停。”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