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次韵予亦复次韵二首

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二儿次韵予亦复次韵二首原文

此君今日醉,不复记方隅。
窈窕因吾有,恢台到尔无。
青犹须雨沐,直不要人扶。
旁舍连高柳,何堪与作奴。

诗词问答

问:二儿次韵予亦复次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曾几
问:二儿次韵予亦复次韵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几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几名句大全

曾几二儿次韵予亦复次韵二首书法欣赏

曾几二儿次韵予亦复次韵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二儿次韵予亦复次韵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此君

《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方隅

(1).四方和四隅。借指边疆。《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疆埸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谢上表》:“旋属方隅不寧,朝廷多事。”《前汉书平话》卷上:“念尔福缘名分薄,何能端坐镇方隅。”

(2).全面积中的一部分。多指边侧之地或角落之地。《周书·任果传》:“ 任果 字 静鸞 , 南安 人也。世为方隅豪族,仕於 江 左。”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止方隅,而言併吞六合;福不盈眥,而称感致百灵。”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係於方隅。’”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方隅,老死不相往来的办法;只是‘不可以语冰’的‘夏虫’,井底蛙,磨坊里的驴子之流而已。”

(3).借指拘于一偏。 清 顾炎武 《复陈蔼公书》:“当世之通人伟士,自结髮以来奉为师友者,盖不乏人,而未敢存门户方隅之见也。”

(4).指边和角。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否则方隅不準,钩鬭难工。”

(5).方位。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若创建第宅,趣於落成,岁月方隅,或犯所禁,且不忖分量,唯务壮丽,祸不旋踵,自速其衅者多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天井水 亦曰 龙陂 , 酈道元 曰:‘广圆二百餘步,在 灵豀 东江 隄内。水至渊深,有龙见于其中,故曰 龙陂 。’以方隅求之,毫釐不失。”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恢台

亦作“ 恢炱 ”。亦作“ 恢胎 ”。旺盛貌;广大貌。《楚辞·九辩》:“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臧。” 洪兴祖 补注引 黄庭坚 曰:“恢,大也。台,即胎也。言夏气大而育物。” 王夫之 通释:“恢台,盛大而润悦也。”《文选·傅毅<舞赋>》:“舒恢炱之广度兮,阔细体之苛縟。” 李善 注:“恢炱,广大貌,炱与台古字通。”《后汉书·马融传》:“徒观其坰场区宇,恢胎旷荡。” 唐 刘禹锡 《楚望赋》:“恢台之气,发於春季,涉夏如鑠,逮秋愈炽。” 清 赵翼 《出郭》诗:“纔脱 吴 棉尚浅凉,恢台夏景倍舒长。”

不要

(1)

表示禁止和劝阻

不要逼我

(2)

制止或阻止一个倾向或一个冲动

请他不要打断别人讲话

旁舍

邻舍,邻居。《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唐 杜甫 《夏日李公见访》诗:“旁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 宋 秦观 《田居》诗之四:“孤榜傍横塘,喧春起旁舍。”

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卢 相 迈 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 清 吕大器 《镇羌道上有感》诗:“鹰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节至今无。”

(2).岂可;哪里能。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可。 宋 欧阳修 《笔说·峡州诗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清 潘陆 《彭泽县》诗:“地借 陶潜 著,人思 狄相 贤。何堪寻废县?沙草浸寒泉。” 叶圣陶 《穷愁》:“阿母一袄,春间已敝,不与补缀,何堪著体?”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