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子

作者: 顾夐朝代: 唐代

甘州子原文

一炉龙麝锦帷傍,屏掩映,烛荧煌。
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绣鸳鸯。
山琴上,私语口脂香。
每逢清夜与良晨,多怅望,足伤神。
云迷水隔意中人,寂寞绣罗茵。
山琴上,几点泪痕新。
曾如刘阮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绮筵散后绣衾同。
款曲见韶容。
山琴上,长是怯晨钟。
露桃琴里小楼深,持玉盏,听瑶琴。
醉归青琐入鸳衾,月色照衣襟。
山枕上,翠钿镇眉心。
红炉深夜醉调笙,敲拍处,玉纤轻。
小屏古画岸低平,烟月满闲庭。
山枕上,灯背脸波横。

诗词问答

问:甘州子的作者是谁?答:顾夐
问:甘州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甘州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顾夐的名句有哪些?答:顾夐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94-10

参考注释

龙麝

(1).龙涎香与麝香的并称。 宋 陶穀 《清异录·武器·风流箭》:“ 宝历 中,帝造纸箭竹皮弓,纸间密贮龙麝末香。每宫嬪羣聚,帝躬射之,中者浓香触体,了无痛楚,宫中名风流箭。”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梅侍读 询 ﹞好洁,衣服裒以龙麝,其香数步袭人。”

(2).泛指香料。 唐 司空图 《牡丹》诗:“得地牡丹盛,晓添龙麝香。” 明 王錂 《春芜记·报仇》:“金屋遍奢华,列琼筵满引流霞。博山龙麝,把银瓶遍插名花。”

锦帷

亦作“ 锦幃 ”。锦帐。 南朝 梁简文帝 《书案铭》:“厕质锦帷,承芳綺縟。” 唐 李商隐 《牡丹》诗:“锦幃初卷 卫夫人 ,绣被犹堆 越 鄂君 。”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一炉龙麝锦帷旁。屏掩映,烛荧煌。”《宦海》第五回:“和那位新夫人相对,正是锦幃初卷,绣被犹堆。”

掩映

彼此遮掩,互相衬托

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荧煌

辉煌。 唐 李白 《明堂赋》:“崇牙树羽,荧煌葳蕤。”《三国演义》第五回:“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开目,见高堂中巨烛荧煌。”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竹窗敞开,灯火荧煌。”

禁楼

宫苑中的楼台。 唐 姚合 《和卢给事酬裴员外》:“夕郎夜直吟仙掖,天乐和声下禁楼。” 唐 刘得仁 《访曲江胡处士》诗:“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刁斗

古代军中白天来烧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的用具(铜制)

罗荐

丝织席褥。 唐 刘禹锡 《秦娘歌》:“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夜深偷展香罗荐。暗窗前、醉眠葱蒨。”

鸳鸯

(1) 亚洲一种亮斑冠鸭(Aix galericulata),它与西半球的林鸭关系较近,常被人工饲养。比鸭小,雄的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的上部黄褐色;雌的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

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恩爱夫妻

私语

(1) 低声说知心话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窃窃私语

(2) 私下里谈论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私相密谈

九年,景公使 晏婴之 晋,与 叔向私语曰:“齐政卒归 田氏。 田氏虽无大德,公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史记·齐世家》

口脂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鏤牙筩。”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唐 刘禹锡 《代谢历日面脂口脂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詔及 贞元 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

(2).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黄昏,口脂闻暗香。” 茅盾 《参孙的复仇》:“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 参孙 的感官。”

每逢

每当遇到。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夫人终是放心不下,每逢督办出门,必要叫着他兄弟同走。” 茅盾 《子夜》十八:“每逢有什么脚步声从她房外经过,她就尖起耳朵听。”

清夜

清静的夜晚。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诗:“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内阁大臣,尤循常袭故,旅进旅退於唯唯诺诺之间,清夜捫心,其能 * 乎?”

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伤神

(1) 耗损精神

做这事真够伤神的

(2) 伤心

黯然伤神

意中人

原指心意相知的友人。后多指心中所眷恋的人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晋· 陶潜《示周祖谢三郎》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罗茵

亦作“ 罗裀 ”。丝制褥子。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云迷水隔意中人,寂寞绣罗茵。”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秋思》词:“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

泪痕

眼泪留下的痕迹

满脸泪痕

刘阮

(1). 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仙踪

(1).仙人的踪迹。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名山不远,访仙踨烟霞宿缘。” 清 胡会恩 《珠江杂咏》诗:“ 穗石 仙踪古, 花田 粉泽妍。”

(2).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 * 赴京者的行踪。 唐 刘禹锡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诗:“雷雨江山起卧龙, 武陵 樵客躡仙踪。十年 楚 水枫林下,今夜初闻 长乐 鐘。”

深洞

深切了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佞倖建言可采》:“此疏深洞边情,使当时从 天和 议,则大虏深入,不待 曾铣 在事时矣。”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绮筵

华丽丰盛的筵席。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之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綺筵。” 宋 李清照 《庆清朝慢》词:“綺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明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再生缘》第二一回:“綺筵富贵摆中堂,兽炭围炉暖气融。”

款曲

(1) 衷情,殷勤诚挚的心意

互通款曲

(2) 内情;详情

一一知其款曲,讯问周至。——《三国志·郭淮传》

(3) 周详;详细

款曲陈情

(4) 殷勤应酬

善与人款曲

韶容

(1).清新的风光。 唐 独孤授 《花发上林》诗:“上苑韶容早,芳菲正吐花。”

(2).美丽的容貌。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綺筵散后绣衾同,款曲见韶容。”

长是

时常;老是。 宋 欧阳修 《望江南》词:“纔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墻,长是为花忙。” 宋 姜夔 《清波引》词:“新诗漫与,好风景长是暗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秀才在大人家处馆读书,长是半年不回来。”

晨钟

清晨的钟声。 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鐘。”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鐘,令人发深省。”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一:“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鐘。”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太阳虽还在远方,海水中早听着晨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

露桃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后因用“露桃”称桃树、桃花。 唐 顾况 《瑶草春》诗:“露桃穠李自成蹊,流水终天不向西。” 前蜀 韦庄 《南省伴直》诗:“ 文昌 二十四僊曹,尽倚红簷种露桃。” 宋 黄机 《夜行船·京口南园》词:“红溅罗裙三月二。露桃开,柳眠又起。”

玉盏

亦作“ 玉琖 ”。亦作“ 玉醆 ”。玉饰的酒杯。《礼记·明堂位》:“爵用玉琖乃彫。” 孔颖达 疏:“琖, 夏后氏 之爵名也。以玉饰之,故曰玉琖。” 唐 元稹 《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雕鐫荆玉盏,烘透内丘缾。” 宋 晏殊 《玉楼春》词:“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斟长命酒。”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三弄临风,送得当筵玉醆空。”《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三个盏儿,一个是玉盏,一个是银盏,一个是瓦盏。” 清 姚燮 《双鸩篇》:“妾饮琉璃杯,郎饮白玉琖。”

瑶琴

用玉装饰的琴。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唐 王昌龄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诗:“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古琴品说》:“ 秦 汉 之间所製琴品,多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緑綺之号。”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青琐

亦作“ 青锁 ”。亦作“ 青璅 ”。1.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汉书·元后传》:“ 曲阳侯 根 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以青画户边鏤中,天子之制也。’…… 孟 説是。青琐者,刻为连环文,而青涂之也。”后华贵的宅第、寺院等门窗亦用此种装饰。《后汉书·梁冀传》:“ 冀 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綺疎青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僧房楼观一千餘间,雕梁粉壁,青璅綺疏。” 五代 张昭 《观德舞》诗:“氤氲龙麝交青琐,彷佛锡鑾下蕊珠。”

(2).借指宫廷。《晋书·夏侯湛传》:“出草苗,起林藪,御青琐,入金墉者,无日不有。”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臣闻紫机务重,青锁任隆。”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我五行差,没乱的难迭办,几能勾青琐点朝班。” 清 姚鼐 《郑前邨以辰州守被议授员外郎》诗:“青琐几人怜故侣,白头相遇数衔桮。”

(3).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瓏。”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黄扉蔼蔼,青琐沉沉,有若 张公 之万户千门。”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曲:“青琐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

(4).刻镂成格的窗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以为掾。 充 每聚会, 贾 女於青璅中看,见 寿 ,説之。”喻指篱笆。 唐 元稹 《红芍药》诗:“芍药绽红綃,巴篱织青琐。” 南唐 张泌 《芍药》诗:“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

鸳衾

(1).绣有鸳鸯的被子。亦指夫妻共寝的被子。 唐 钱起 《长信怨》诗:“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倚枕覆鸳衾,隔帘鶯百囀,感君心。” 清 李渔 《十二楼·拂云楼》第五回:“ 能红 也肯托熟,随他解带宽衣,并无推阻,同入鸳衾。”

(2).指一种特制的阔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鸳衾》:“ 孟蜀主 一锦被,其濶犹今之三幅帛,而一梭织成。被头作二穴,若云版样,盖以叩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餘锦则拥覆于肩,此之谓鸳衾也。”

月色

月光

衣襟

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枕上

(1).床上。 唐 岑参 《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 江 南数千里。” 宋 陆游 《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杨朔 《秋风萧瑟》:“夜来枕上隐隐听见 渤海湾 的潮声,清晨一开门,一阵风从西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

(2).指梦中。 宋 萧东夫 《吕公洞》诗:“枕上功名祇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

翠钿

(1).用翠玉制成的首饰。 南朝 梁武帝 《西洲曲》:“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鈿。” 宋 贺铸 《菩萨蛮》词:“帘下小凭肩,与人双翠鈿。”《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各出所有翠鈿金釧,瑶簪宝珥。”《歧路灯》第十回:“个个油头粉面,翠鈿仙衣。”

(2).犹翠靥。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鈿深。” 宋 晏殊 《采桑子》词:“试摘嬋娟,贴向眉心学翠鈿。”

眉心

双眉之间。 唐 白居易 《春词》:“低花树映小粧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凤侧鸞欹髩脚斜,红攒翠敛眉心折。”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妈妈的眉心一向打着结。爸爸的叹气声比猫头鹰叫还要幽沉可怕。”

红炉

(1).烧得很旺的火炉。 唐 杜甫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照室红炉促曙光,縈窗素月垂文练。” 唐 鲍君徽 《惜花吟》:“鶯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煑茗松花香。”些指茶炉。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六:“红炉迸溅炼金英,一点灵珠透室明。”此指道教炼丹炉。 明 李贽 《观音问》:“若我则又贪生怕死之尤者,虽死后犹怕焚化,故特地为塔屋於 龙湖 之上,敢以未死之身自入於红炉乎?”此指焚尸炉。

(2).今亦指打铁炉。

深夜

指半夜以后

工作到深夜

调笙

吹笙。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诗:“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宋 周邦彦 《少年游》词:“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觅缘》:“[生]春纤冷,想緑纱深处,小妇调笙。”

敲拍

敲击,拍打。 前蜀 顾夐 《甘州子》词:“红鑪深夜醉调笙,敲拍处,玉纤轻。”

玉纤

纤细如玉的手指。多以指美人的手。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对着这良宵美景,玉纤重把罗衣整。” 清 洪昇 《长生殿·私祭》:“玉纤抄秘谱,檀口教新腔。”

古画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人所作的绘画

烟月

亦作“烟月”。1.云雾笼罩的月亮;朦胧的月色。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诗:“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餘。” 后蜀 鹿虔扆 《临江仙》词之一:“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宋 秦观 《望海潮·越州怀古》词:“汎五湖烟月, 西子 同游。” 清 孙枝蔚 《坐朱纫芳半舟留题》诗:“烟月每逢歌管处,波澜难到酒壚旁。”

(2).烟花风月。指风流韵事。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三百年守在孤坟,二十载还了烟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 陈 隋 烟月恨茫茫,井带胭脂土带香。”

闲庭

安静的庭院

胜似闲庭信步

山枕

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慰夏孤》:“寳猊烟未冷,山枕梦成空。”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脸波

(1).眼波。形容女子目光清澈,流转如波。 唐 白居易 《天津桥》诗:“眉目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隄。” 南唐 张泌 《江城子》词:“ 浣花溪 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黛眉轻。” 后蜀 欧阳炯 《菩萨蛮》词:“晓来中酒和春睡,四支无力云鬟坠,斜卧脸波春,玉郎休恼人。”

(2).借指泪光。 前蜀 韦庄 《汉州诗》:“十日醉眠金雁驛,临岐无限脸波横。” 清 吴伟业 《王郎曲》:“最是囀喉偷入破,殢人肠断脸波横。”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