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后山僧谦自牧游

作者:艾性夫 朝代:宋代

赠后山僧谦自牧游原文

为僧不游醯瓮鸡,游不名山沮泽龟。
见山无诗僧亦俗,诗不高古犹无诗。
吾谦年少钟老气,发根甫断拨云去。
归来笠雪两肩寒,已觉囊中有佳句。
一枝瘦杖万里心,策策尚欲穷幽寻。
湖光山绿上下竺,谷花溪月东西林。
我亦爱山行不得,把酒高歌壮行色。
为语春风九里松,题诗野客今头白。

诗词问答

问:赠后山僧谦自牧游的作者是谁?答:艾性夫
问:赠后山僧谦自牧游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赠后山僧谦自牧游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艾性夫的名句有哪些?答:艾性夫名句大全

艾性夫赠后山僧谦自牧游书法欣赏

艾性夫赠后山僧谦自牧游书法作品欣赏
赠后山僧谦自牧游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醯瓮

酒坛。 元 徐再思 《水仙子·重九》曲:“钻醯瓮,检故纸,再谁题‘归去来兮’!”

不名

不直呼其名,表示优礼或尊重之意。《后汉书·梁冀传》:“ 冀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謁赞不名。”《隋书·恭帝纪》:“﹝ 义寧 ﹞二年春正月丁未,詔 唐王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凡朝会赞拜,则曰某官某;不名,亦殊礼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公( 魏文清 )清风俭德,至今乡里犹称道勿衰,呼为 魏老尚书 而不名。”

沮泽

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 郑玄 注:“沮谓莱沛。” 孔颖达 疏引 何胤 曰:“沮泽,下溼地也,草所生为莱,水所生为沛。言沮地是有水草之处也。”《孙子·军争》:“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曹操 注:“水草渐洳者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且是兽也,生岭嶠之外,出沮泽之湄。得其来,吾德不为之大;纵其去,吾德不为之亏。”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大军﹞因山谷沮泽,碍於驰骋,以致失利。”

诗僧

能作诗的僧人。 唐 皎然 《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 ,足下素识,具文章,挺瓌奇,自 齐 梁 已来诗僧未见其偶。”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 贾似道 当国时,一日退居湖山,有一 蜀 僧徘徊於其侧。问之曰:‘你为何僧?’对曰:‘某,诗僧也。’” 苏曼殊 《有怀》诗之二:“多谢 刘三 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二章:“ 齐己 和 贯休 齐名,是 五代 的两个大诗僧。”

高古

高雅古朴。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以 康乐 之奥博,多溺於山水;以 渊明 之高古,偏放於田园。”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陆公行状》:“﹝ 陆越 ﹞诗调高古,尽去浓艷。”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七》:“﹝几位雅人﹞却只能在呻吟古文时,显出高古品格;一到讲话,便依然是‘鄙俚浅陋’的白话了。”

年少

1、:年轻 

例子:青春年少 | 年少有为。

《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开美(袁赋正)、与参(袁赋诚)年少力学,好观古人成败之迹,开美固著书名山,而与参则乘时建树,所在藉藉。” 

2、:青少年(多指男子) 

例子:翩翩年少| 英俊年少五陵年少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老气

(1) 老练;沉着稳重

那位女士显得很老气

(2) 形容服装等的颜色深暗、样式陈旧

发根

犹发达。指显达,腾达。《 * 词话》第三五回:“﹝ 应伯爵 ﹞拏银子到房中,与他娘子儿説:‘老儿不发根,婆儿没布裙。’”

头发的根部。 宋 陆游 《夏日》诗:“颼颼风露髮根凉,月落菱歌尽意长。”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发髲》:“ 李当之 以为童男髮, 陶弘景 以为鬈髮, 苏恭 以为髮根, 宋奭 以为陈髮者,并误矣。” 清 郁永河 《土番竹枝词》之五:“丫髻三叉似幼童,髮根偏爱繫红绒。”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佳句

诗文中精辟的语句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策策

(1).象声词。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牕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披拂,策策鸣不已。” 宋 张孝祥 《满江红·思归寄柳州》词:“策策西风双鬢底,暉暉斜日朱栏曲。” 元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2).悲戚貌。 宋 叶适 《送高仲发》诗:“ 细君 吁久寂,季弟犹长贫,弃我涉远道,策策伤心神。”

(3).犹筹策。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天下有奇士》:“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

穷幽

(1).谓探寻幽深、僻静之处。 汉 王充 《论衡·遭虎》:“好入山林,穷幽测深,涉虎窟寝,虎搏噬之。” 唐 陆龟蒙 《上真观》诗:“穷幽不知倦,復息芝园舍。” 宋 朱熹 《倒水坑作》诗:“穷幽鲜外慕,殖志在丘园。”

(2).谓深入探求玄奥之理。《易·繫辞上》“以言乎远则不御” 晋 韩康伯 注:“穷幽极深,无所止也。”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夫 牟尼 出世,人天之师,次有 马鸣 、 龙猛 、 无箸 三大士,穷幽体玄,发扬胜义,荡荡乎固无得而称焉。”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行不得

(1).不可做。《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姑娘连连摆手説:‘这事断断行不得!’”

(2).行不到。《水浒传》第四回:“ 鲁提辖 便和 金老 行不得半里,到门首,只见老儿揭起帘子叫道:‘我儿,大恩人在此。’”《水浒传》第六七回:“行不得一日,正走之间,只见走过一条大汉,直上直下相 李逵 。”

(3).谓行路艰难。 宋 范成大 《两虫》诗:“鷓鴣忧兄行不得,杜宇劝客不如归。” 清 尤侗 《闻鹧鸪》诗:“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廖公侠 《感事》诗:“风雨瀟瀟行不得,鷓鴣声裡黯销魂。”参见“ 行不得也哥哥 ”。

把酒

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高歌

放声歌唱;高唱

高歌猛进

行色

行意。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犹指行旅

即赐御酒三杯,以壮行色。——《说岳全传》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九里松

地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北。 唐 刺史 袁仁敬 守 杭 时,于 行春桥 至 灵隐 、 三天竺 间植松,左右各三行,凡九里,苍翠夹道,人称 九里松 。后即以 九里松 名其地。 宋 吴说 有“九里松”题匾。见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野客

(1).村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籟。”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溪僧时问字,野客或知琴。” 清 谢淞洲 《支公禅院》诗:“野客闻鹤鸣,山僧报茶熟。”

(2).蔷薇花的戏称。 明 都卬 《三馀赘笔·十友十二客》:“﹝ 宋 ﹞ 张敏叔 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诗一章。牡丹,赏客;梅,清客……蔷薇,野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