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舟中

作者: 晁公溯朝代: 宋代

四月一日舟中原文

渺渺无风浪自平,顺流乘晓放舟行。
汀苹不与春同老,池草能随梦复生。
山色向人元不改,年华转景未须惊。
故人相会无多日,有酒何妨为我倾。

诗词问答

问:四月一日舟中的作者是谁?答:晁公溯
问:四月一日舟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公溯的名句有哪些?答:晁公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渺渺

形容悠远;久远

云海渺渺无际

风浪

(1) 风和波浪

(2) 比喻艰险的遭遇

久经风浪

顺流

(1).顺着地势而流动。 汉 陆贾 《新语·道基》:“百川顺流,各归其所。” 汉 焦赣 《易林·临之革》:“百川顺流,民安其居。”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他的船也许因舟人的努力或是水势的顺流,再摇一两橹,就到对面的水埠了。”

(2).顺着水流。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二:“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竺 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 周瑜 大寨前。”《明史·常遇春传》:“有败舟顺流下,触 遇春 舟乃脱。”

(3).比喻顺应社会潮流。《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 汉 兴,依日月之末光, 何 谨守管籥,因民之疾 秦 法,顺流与之更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4).指与前进方向一致的水流。 晋 陆机 《辨亡论上》:“羽檝万计,龙跃顺流,鋭骑千旅,虎步原隰。” 晋 束晳 《补亡诗·由庚》:“兽在於草,鱼跃顺流。”

(5).比喻安定的社会。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使平世顺流,以任宰执藩镇,其才岂减於 李德裕 、 张居正 哉!”

(6).顺利,顺当。《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长儿 赢得顺流,动了赌兴,问 再旺 道:‘还有钱么?’”甬剧《两兄弟》第三场:“﹝ 马宝凤 ﹞闷愁愁回转房门内--(进屋),保佑他生意顺流发大财。”

(7).传说中的雷电名。《《说郛》卷一○九引《起世经》》:“东方有电名曰无厚,南方有电名曰顺流,西方有电名堕光明,北方有电名百生树。无厚与堕光明相触相对,顺流与百生(树)相触相对,故虚空云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电光。”

放舟

开船;行船。 宋 梅尧臣 《鬼火赋》:“放舟於 潁水 之上,夜憩於 项城 之野。” 清 恽敬 《与姚秋农书》:“往岁十月,自 滕王阁 放舟东下,十一月三日抵家。”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杏南 兄放舟在何日,晤时,乞为我道念。”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人元

夏 历的岁首。亦借指夏历。元,岁之始。《汉书·李寻传》:“盖闻《尚书》‘五曰考终命’,言大运壹终,更纪天元人元,考文正理,推历定纪,数如甲子也。”《后汉书·陈宠传》:“ 宠 奏曰:‘夫冬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一月有兰、射干、芸、荔之应……天以为正, 周 以为春。十二月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以为正, 殷 以为春。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 夏 以为春。三微成著,以通三统。 周 以天元, 殷 以地元, 夏 以人元。’” 李贤 注:“十三月今正月也,天子迎春东郊,阴阳交合,万物皆出於地,人始初见,故曰‘人以为正, 夏 以为岁首’也。”

人相

(1).人的相貌、形貌。 唐 皮日休 《相解》:“今之相工,言人相者,必曰某相类龙……某至公侯。” 巴金 《坚强战士》:“他躺在草地上,深身湿得象一只落汤鸡,他已经失去人相了。”

(2).星相术用语。特指贵人之相。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法华经得相法》:“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

(3).佛教语。指一切众生外现的形象状态。《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 黄遵宪 《以莲菊桃作歌》:“众花照影影一样,曾无人相无我相。”

无多

没有多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 周亮工 《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更生,无多日月復成行。”

有酒

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