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闻人松庵

作者: 李曾伯朝代: 宋代

赠闻人松庵原文

官术犹能手不龟,子之为术亦如之。
价增三倍玉麟雇,言订千金木石诗。
鸥鹭寻盟吾自计,鷃鹏舆论界发尔何为。
异时蓬蓽来相验,直说太平卿相谁。

诗词问答

问:赠闻人松庵的作者是谁?答:李曾伯
问:赠闻人松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曾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曾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能手

指熟练掌握某种技能或特别擅长某项工作的人

织布能手

三倍

三的倍数的数量

他收入的三倍

增加到原来尺寸的三倍

玉麟

(1).麒麟的美称。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樊榭》:“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至今山客説,时驾玉麟归。”

(2).即玉麟符。泛指符信。 宋 梅尧臣 《饯彭城公赴随州龙门道上作》诗:“ 伊水 照虹斾, 楚山 怀玉麟。征轩不可恋,梗泪返城闉。” 明 沉鲸 《双珠记·勾补军伍》:“玉麟铜虎布新条,褰帷肃下僚。”参见“ 玉麟符 ”。

(3).指麒麟阁。 汉 代阁名。上图功臣像。 宋 梅尧臣 《送鲁玉太博挽词》之二:“自昔称 王 谢 ,于今亦盛门。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木石

(1).树木和山石。《孟子·尽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唐 杜甫 《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明 魏学洢 《核舟记》:“ 明 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指木头与石头。《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红楼梦》第十六回:“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 贾赦 住的乃是 荣府 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3).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躑躅不敢言。”《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世名 身穿囚服,一见两大尹即称谢道:‘多蒙两位大人曲欲全 世名 一命, 世名 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恩。’”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复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

(4).指刑具。《晋书·王坦之传》:“时卒士 韩悵 逃亡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 悵 偷牛,考掠服罪。 坦之 以为 悵 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

(5).指山水画。 宋 陆游 《游昭牛图》诗:“ 游昭 木石师 李唐 ,画牛乃自其所长。”

(6).指宫室等建筑工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徐充容 ﹞諫曰:‘ 玉华 ( 太宗 所造 玉华宫 )创制……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元史·武宗纪一》:“以 中都 行宫成,赏官吏有劳者……死於木石及病没者,给钞有差。”

(7).枳椇子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实,一名木石,一名木实。一名枳椇。”

寻盟

重温旧盟。《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 杜预 注:“寻,重也。寒,歇也。”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仪礼》注云:“寻,温也……则诸言寻盟者,皆以前盟已寒,更温之使热。温旧即是重义,故以寻为重。”

自计

犹自忖。自己估量。《孔丛子·巡狩》:“今子自计,必不能行。”《后汉书·公孙瓒传》:“自计必无全,乃悉縊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 * 。” 宋 陆游 《农家叹》诗:“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明 宋濂 《故王母何夫人墓铭》:“大父为夫人择配,环视诸弟子,心自计曰:无有出 王禕 右者。”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异时

(1).不同时候。《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路 者 颜回 父,父子尝各异时事 孔子 。” 晋 孙绰 《支遁方向子期》:“ 支遁 、 向秀 雅尚 庄 老 ;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唐 石贯 《和主司王起》:“絳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2).往时;从前。《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 司马贞 索隐:“异时,犹昔时也。”《新唐书·于頔传》:“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廞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 隋 有闕书録, 唐 有访书録, 宋 有求书録。异时人主留意若此。” 章炳麟 《訄书·订孔》:“异时 老 墨 诸公,不降志於删定六艺,而 孔氏 擅其威。”

(3).以后;他时。《史记·苏秦列传论》:“然世言 苏秦 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 苏秦 。” 宋 陆游 《跋<西崑酬唱集>》:“记之为异时一笑。” 清 姚莹 《与陆次山论文书》:“异时集成付刻,或即以此书列其首,亦无不可者。”

相验

察看;检验。 宋 苏轼 《申省论八丈沟利害状》之一:“其 八丈沟 利害, 軾 见子细相验,打量地势,具的确事件奏申次。”《元典章·兵部三·铺马》:“管城子的官人每相验者,委实好鹰鷂有呵。” 鲁迅 《呐喊·白光》:“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经县委员相验之后,便由地保抬埋了。”

直说

照实说;坦白直率地说出来。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今后武臣上殿奏事,并须直説,不得过为文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不妨直説,何须曲而又曲。”《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姑娘,话到其间,我也只得直説了。”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我心里有话,都是要直说的。” 瞿秋白 《乱弹·英雄的言语》:“难怪不好直说,而要绕着弯子哼哼唧唧的念出这两篇古文来。”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卿相

执政的大臣。《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加 齐 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起 不为卿相,不復入 卫 。”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高歌卿相宅,文翰飞省寺。”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人人皆可由白屋而为王侯、卿相、师儒,人人皆可奋志青云,发扬蹈厉,无阶级之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