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原文

枢相落成文甚古,府君卜筑墨犹新。
宛如酿枣分梨日,堪愧燃萁煮豆人。
五桂必攀昆季爽,三荆不析户庭春。
梦中犹识三溪路,安得登堂列下宾。

诗词问答

问: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枢相

唐 宋 对宰相兼枢密使者之称。 清 代对官至大学士的军机大臣亦有此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枢相》:“《宋朝会要》曰: 唐 以中官为枢密使, 后唐 始有带相印者。则枢相之始自 后唐 也。又 至道 三年八月,以 曹彬 为兼侍中充使, 大中祥符 五年九月,以吏部尚书 王钦若 、户部尚书 陈尧叟 并守本官同平章事充使,儒臣为枢密而兼使相,自 钦若 始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近二三年,京曹日窘,寻常部院官出无车马者什九,殊不足以自别於齐民。而堂堂枢相且日策骡车入 东华门 内直,则 公孙宏 之故智矣!”专称枢密使。参见“ 枢使 ”。

落成

古代宗庙、宫室盖好时所行的祭礼。始成的意思

凡房屋建造完成都叫落成

府君

(1). 汉 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广陵 太守 陈登 忽患匈中烦懣,面赤,不食。 佗 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 ﹞为 豫章 太守,至便问 徐孺子 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羣 * 府君先入廨。’”

(2).旧时对已故者的敬称。多用于碑版文字。 唐 柳宗元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以某年某月日,归葬于某县某原,祔于皇考吏部侍郎赠户部尚书府君之墓。”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宋 司马光 《司马氏书仪·慰人父母亡疏状》“先某位奄弃荣养”自注:“无官有素契,改先某位为先丈;无素契,为先府君。” 明 方孝孺 《郑府君哀辞》:“ 洪武 丁巳秋九月十日, 浦阳 义门八世之长 郑府君 年七十有二,卒于家。”参阅 清 王芑孙 《碑版文广例》卷七。

(3).旧时对神的敬称。 唐 王度 《古镜记》:“某是 华山 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岁老狸。”

卜筑

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梁书·外士传·刘訏》:“﹝ 刘訏 ﹞曾与族兄 刘歊 听讲於 钟山 诸寺,因共卜筑 宋熙寺 东涧,有终焉之志。”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依自然, 檀溪 不更穿。”《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卜筑 阳羡山 中,读书十餘年。” 清 赵翼 《华峒》诗:“他年拟抽簪,卜筑於此寄。”

宛如

(1) 好像;仿佛

绚烂的晚霞,宛如一幅锦绣

(2) 委曲顺从的样子

燃萁煮豆

同“ 煮豆燃萁 ”。 宋 刘克庄 《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诗:“宛如酿枣分梨日,堪愧燃萁煮豆人。”

五桂

旧称进士登第为折桂。五桂,对亲族五人相继登科的美称。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五桂》:“ 范致君 、 致明 、 致虚 、 致祥 、 致厚 ,相继登第,有 五桂堂 。” 宋 窦禹钧 之子 仪 俨 侃 偁 僖 ,皆相继登科, 冯道 尝赠诗美之云:“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见《宋史·窦仪传》。 元 曹之谦 《赵吉甫种德园》诗:“从今不羡 燕山 竇 ,五桂联芳老一椿。”

昆季

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玄宗 於诸昆季,友爱弥篤,呼 寧王 为大哥。”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终日品诗论画而已。更有 夏淡安 、 揖山 两昆季,并 繆山音 、 知白 两昆季。”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而 皖 中 胡子 朴安 、 寄尘 昆季,咸翩然来游焉。”

三荆

(1).一株三枝的荆树。《艺文类聚》卷八九引 周景式 《孝子传》:“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

(2).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晋 陆机 《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三荆摇落,五都悲凉,痛门户之无主,悼人琴之两亡。”

(3). 后魏 置 荆州 于 穰县 (今 河南 邓县 ),置 南荆州 于 安昌 (今 河南 确山县 ),置 东荆州 于 泚阳 (今 河南 泌阳县 ),谓之 三荆 。参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胡三省 注。《魏书·尒朱荣传》:“仍出 鲁阳 ,歷 三荆 ,悉拥生蛮北填六镇。”

户庭

户外庭院。亦泛指门庭、家门。《易·节》:“不出户庭,无咎。” 朱熹 本义:“户庭,户外之庭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南朝 宋 鲍照 《浔阳还都道中》诗:“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唐 李频 《府试老人星见》诗:“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故西人於水,则轮船无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户庭;万国九洲,儼同闤闠。”

梦中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 * ;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溪路

溪谷边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张九龄 《赴使泷峡》诗:“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嶔。”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一:“欲访 桃源 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唐 柳宗元 《入黄溪闻猿》诗:“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谿路:山间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诗:“寥寥远天静,谿路何空濛。”

登堂

升上厅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入门不咳,登堂无声,二不肖也。”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一:“县官踏飡去,簿吏復登堂。”《说唐》第十回:“二人携手登堂,喜动颜色,顶礼相拜。”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现在已到门庭,请举步入室登堂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