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进彦见寄

作者: 王之道朝代: 宋代

酬张进彦见寄原文

皇华应记去年曾,六辔驰驱问固陵。
道路向来荒枳棘,堤封从昔错沟塍。
烟销列嶂秋光远,木落长淮霁色澄。
自笑壮心穷未已,欲言言大怕人憎。

诗词问答

问:酬张进彦见寄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问:酬张进彦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皇华

(1).《诗·小雅》中的篇名。《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諏、谋、度、询,必咨於周。”后因以“皇华”为赞颂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歌《皇华》而遣使,赋膏雨而怀宾。” 明 何景明 《送杨驿丞》诗:“《皇华》歌送客,应閲出群才。” 清 龚自珍 《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览《皇华》而如 晋 兮,采 唐 魏 之佚调。” 叶恩 《上振贝子书》:“顷闻 贝 子以天潢之贵胄,作周道之皇华,庆加冕於 英 京,拓游踪於 美 地。”

(2).古代通俗歌曲名。参见“ 皇荂 ”。

应记

谓与所记的符合。《汉书·薛宣传》:“ 宣 察 湛 有改节敬 宣 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姦臧,封与 湛 …… 諶 自知罪臧皆应记,而 宣 辞语温润,无伤害意。” 颜师古 注:“与 宣 书记相当。”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六辔

辔,缰绳。古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两边骖马之内辔系于轼前,谓之軜,御者只执六辔。《诗·秦风·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孔颖达 疏:“四马八轡,而经传皆言六轡,明有二轡当繫之。马之有轡者,所以制马之左右,令之随逐人意。驂马欲入,则偪於胁驱,内轡不须牵挽,故知纳者,纳驂内轡繫於軾前,其繫之处以白金为觼也。”后以指称车马或驾驭车马。《汉书·韦玄成传》:“绎绎六轡,是列是理,威仪济济,朝享天子。”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付八音於 师旷 ,孰敢争能;捐六轡於 王良 ,坐将致远。” 清 鄂尔泰 《昭陵石马歌恭和御制元韵》:“自来房駟无虚生,六轡乘时应乾九。”

驰驱

(1) 飞驰

策马驰驱

(2) 奔走效力,尽全力效劳

路向

(1).道路延伸的方向。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为什么我们要赶着走路?路向又不是沿着铁路而是指向东北。”

(2).引申为努力的目标。 王西彦 《在漫长的道路上》二:“当时中学里已经分科,他决不定自己的路向,感到很烦恼。”

枳棘

(1).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王逸 注:“以言贱弃君子而育养小人。”《文选·左思<咏史>》:“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吕向 注:“枳棘,有刺之木,喻谗佞也。”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朔 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2).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李贤 注:“枳棘諭艰难。”

堤封

堤岸;崖岸。亦以喻人的风操。 隋 《宋永贵墓志铭》:“堤封峻而不测,墻宇高而不窥。” 明 许承钦 《薄暮望徐州诸山》诗:“指顾中原横要害,紆迴大泽锁堤封。”

都凡;通共。详“ 提封 ”。

隄封:犹都凡、大凡。《汉书·匡衡传》:“初, 衡 封 僮 之 乐安乡 ,乡本田隄封三千一百顷,南以 闽佰 为界。” 颜师古 注:“提封,举其封界内之总数。”《后汉书·班固传上》:“下有 郑 白 之沃,衣食之源,隄封五万。”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广雅》曰:‘堤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太凡、诸凡也…… 李善 本《文选·西都赋》‘提封万井’,五臣本及《后汉书·班固传》并作‘隄封’,提封为都凡之转,其字又通作堤、隄。”

沟塍

沟渠和田埂。《文选·班固<西都赋>》:“沟塍刻鏤,原隰龙鳞。” 李善 注:“ 郑玄 曰:‘遂,广深各二尺,沟倍之。’《説文》曰:‘塍,稻田之畦也。’” 唐 戴叔伦 《女耕田行》:“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旧唐书·李愬传》:“ 愬 将袭 元济 ,会雨水,自五月至七月不止,沟塍溃溢,不可出师。” 清 唐孙华 《大雨行海淀道中》诗:“ 燕 地少沟塍,一雨成积涝。”

烟销

谓烧毁。 唐 章碣 《焚书坑》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 河 空锁 祖龙 居。”

列嶂

相连的山峰。 唐 李益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列嶂高峯举,当峯太白低。”

秋光

(1).秋日的阳光。 唐 李商隐 《商於》诗:“ 商於 朝雨霽,归路有秋光。” 清 刘大櫆 《吴氏节母墓志铭》:“悬皎日之秋光,倾 岷江 以涤也。”

(2).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司空图 《重阳山居》诗:“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艷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瀟洒。”

木落

树叶凋落。 晋 左思 《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 齐 王融 《议给虏书疏》:“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絶驱禽之欢。” 唐 李峤 《与雍州崔录事司马录事书》:“春还 江 北,时兴 楚 客之謡;木落 淮 南,乍动 潘生 之思。” 元 周权 《湘中》诗:“天寒 楚 云浄,木落 湘 山幽。” 清 顾炎武 《赋得老鹤万里心用心字》:“木落依空沼,云多失旧林。”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行够多时,又是夏尽秋来,但平林木落,远山含烟。”

长淮

指 淮河 。 唐 王维 《送方城韦明府》诗:“高鸟长 淮 水,平芜故 郢 城。”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长 淮 望断,关塞莽然平。” 清 顾炎武 《送归高士之淮上》诗:“送君孤棹上长 淮 ,千里谈经意不乖。”

霁色

一种蓝色,与雨后天晴的天空一样的颜色

壮心

宏大的志愿;壮志

壮心不已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言言

(1).指欢言。《诗·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唐 孟郊 《自惜》诗:“徒有言言旧,惭无默默新。” 清 龚自珍 《怀我生之先箴》:“吾末从而游,吾恍惚与言言,与语语。”

(2).高大貌;茂盛貌。《诗·大雅·皇矣》:“临衝闲闲,崇墉言言。” 毛 传:“言言,高大也。” 孔颖达 疏:“言言是城之状,故为高大。” 宋 王令 《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 《篷轩铭》:“斯堂暨轩,闲闲言言。”

(3).用言语表达。《列子·说符》:“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张湛 注:“言言则无微隐。” 卢重玄 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尝,唯神之无方。知言之谓者,神会也。”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序:“色空无得,不物物也;嘿语无际,不言言也。”

(4).句句。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白乐天 如 山 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 金 元好问 《丰山怀古》诗:“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于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于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1).和敬貎。言,通“ 誾 ”。《礼记·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郑玄 注:“言言,和敬貌。” 陆德明 释文:“言言,鱼巾反。” 孔颖达 疏:“ 皇氏 云:‘读言为誾,义亦通也。’” 明 何大复 《赠向先生序》:“君子之受爵也,一爵而洒然,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2).威严貌。言,通“ 誾 ”。 唐 刘禹锡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惟 唐德宗 ,道类 汉宣 ,责实绳下,风稜言言。”《新唐书·段秀实颜真卿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明 宋濂 《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总管府事致仕赵侯神道碑铭》:“言言 赵侯 ,万人之英,歷仕州邑,以治剧称。”

怕人

(1) 使人害怕

夏天的时候,这一排向西的房子热得怕人

(2) 害怕畏惧他人

这孩子从小不怕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