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舂

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闻舂原文

我居田野间,籴米如赁佣。
晴天得晒暴,雨日还燎烘。
昼役薪水事,故尝多夜舂。
簸之有余谷,再以瓶罍充。
时时付手碓,玉粒胜腐红。
三年食官仓,尘土填腹胸。
归乃值岁歉,半菽了不供。
糊口于四方,指囷其谁逢。
啼号暂远耳,梦寐深有攻。
宦游竟何得,不如学为农。
水旱纵莫逃,穮蔉年会丰。
因闻村舂声,竟晓成噞喁。

诗词问答

问:闻舂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闻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田野

野外,田地旷野

春日的田野开满了鲜花

赁佣

受雇为佣工。《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穷困,赁佣於 齐 ,为酒人保。”

天得

谓得之于天,天然具备。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悬然天得,不谋成心。”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绍述 无所不学,於辞於声天得也。”

雨日

一天降雨达0.1毫米以上(包括0.1毫米)的日子

燎烘

烘烤。 宋 宋祁 《蜀地海棠》诗:“回文锦成后,夹煎燎烘时。”《西游记》第九回:“ 龙门 鲜鲤时烹煮,虫蛀乾柴日燎烘。”

薪水

(1) 采薪汲水;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条件

取了两封银子,给骆龙以为贴补薪水之用。——《镜花缘》

(2) 工资

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瓶罍

泛指小口大腹的陶瓷容器。 唐 杜甫 《回棹》诗:“巾拂那关眼,瓶罍易满船。”《新唐书·阳惠元传》:“既行,有馈於道,惟 惠元 军瓶罍不发。” 宋 杨万里 《鲎酱》诗:“忽有瓶罍至,捲将江海来。”罍,一本作“ 罌 ”。

时时

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玉粒

(1).指米、粟。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发私藏之铜鳧,散垣下之玉粒……受惠之家、飡恩之士咸谓 櫟阳 之金自空而坠, 南阳 之粟自野而生。” 唐 杜甫 《茅堂检校收稻》诗之一:“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慳。”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空。” 清 吴伟业 《题二禽图》诗:“却笑雪衣贪玉粒,羽毛憔悴闭雕笼。”

(2).犹玉散。指仙药。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玉粒虽软,金膏未鎔,方流道业,济彼昏蒙。”

食官

(1).靠官府所给的粮食而生活。《国语·晋语四》:“工商食官。” 韦昭 注:“食官,官稟之。”

(2).谓侵害官府,贪污。食,通“ 蚀 ”。 宋 梅尧臣 《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诗:“扰民可以夺,食官可以窜。”

掌管饮食的官。《周礼·天官·序官》“膳夫上士二人” 汉 郑玄 注:“膳夫,食官之长也。”

尘土

细小的土灰

半菽

(1).谓半菜半粮,指粗劣的饭食。《汉书·项籍传》:“今岁飢民贫,卒食半菽。”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半,五升器名也。’臣 瓚 曰:‘士卒食蔬菜以菽杂半之。’ 瓚 説是也。菽谓豆也。” 唐 元稹 《竹部》诗:“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 周芳容 ﹞连遭丧病,家亦奇贫,笔耕所出不能谋半菽之养。”

(2).指少许之物。《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视若游尘,遇同土梗,莫肯费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吕延济 注:“浇薄之人视之如游尘,土梗,莫肯以半豆一毛而济之。”

了不

绝不;全不。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 苏轼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 金 元好问 《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糊口

勉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

粥以糊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指囷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周瑜 为 居巢 长,将数百人故过候 肃 ,并求资粮。 肃 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 肃 乃指一囷与 周瑜 。”后以“指囷”喻慷慨资助。 唐 李咸用 《古意论交》诗:“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囷。” 宋 赵蕃 《闻舂》诗:“餬口於四方,指囷其谁逢?” 陈去病 《丰镇见雪》诗:“愿作丰年瑞,时危好指囷。”

啼号

哭叫

梦寐

睡梦;梦中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三国演义》

宦游

为求官而出游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汉书·司马相如传》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何得

怎能;怎会。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 唐 杜甫 《最能行》:“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 屈原 宅?”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周汉》:“四人东南西北,原非同气弟昆,何得悬合若此?”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水旱

(1) 水涝和干旱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水陆

水旱交界

年会

1.社会团体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

村舂

指乡村中舂米的碓声。 唐 杜甫 《村夜》诗:“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唐 李商隐 《归墅》诗:“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 明 杨慎 《黄莺儿·离情》曲:“月明闲杀秋千影,梦艰成。村舂相应,疑是棹歌声。”

噞喁

(1).鱼口开合貌。《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鏤甲,诡类舛错,泝洄顺流,噞喁沉浮。” 刘逵 注:“噞喁,鱼在水中群出动口貌。”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禽惊格磔起,鱼戏噞喁繁。” 宋 王禹偁 《续戒火文》:“社鸟鸣以啁唧,池鱼涸而噞喁。”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置之盆池,游泳噞喁,粲若锦綺。”

(2).借指鱼。 唐 元稹 《度门寺》诗:“画井垂枯朽,穿池救噞喁。” 宋 梅尧臣 《重送曾子固》诗:“谁知天上争腾跃,偶落池中杂噞喁。” 宋 陆游 《舟中作》诗:“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

(3).比喻开 * 谈。 宋 黄庭坚 《阻风铜陵》诗:“言语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4).比喻求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