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作者:张道洽 朝代:宋代

梅花原文

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
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生长元从琼玉圃,安排合在水晶宫。
何须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梦里通。

诗词问答

问:梅花的作者是谁?答:张道洽
问:梅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花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张道洽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道洽名句大全

张道洽梅花书法欣赏

张道洽梅花书法作品欣赏
梅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清致

(1).清雅的风度;美好的情趣。《南史·柳世隆传》:“长子 悦 ,字 文殊 ,少有清致。” 宋 张道洽 《咏梅》之二:“纔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徜徉处,过雨苍苔满地,桐阴何限清致。”

(2).谓清雅而有风致。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咏此四絶句岂不清致,大志不浅!”

雪霜

(1).雪和霜。《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緑。”

(2).比喻一尘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涤荡纷秽,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刘禹锡 《望夫山》诗:“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綺点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评事》诗:“春来烟渚上,几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发。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雪霜各满鬢,朱紫徒为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芦花。 唐 黄滔 《题山居逸人》诗:“十亩餘芦苇,新秋看雪霜。”(3)盐。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王钦若 三司勾当,来 亳州 散食盐钱。知州有诗一句云:‘雪霜散处民心悦。’ 钦若 对曰:‘鼎鼐调时众口知。’”

疏疏

亦作“疎疏”。1.犹楚楚。服装鲜明整齐貌。《韩诗外传》卷三:“ 子路 盛服以见 孔子 。 孔子 曰:‘ 由 疏疏者何也?’” 许维遹 集释:“‘疏疏’,读为‘楚楚’。《诗·曹风·蜉蝣》篇‘衣裳楚楚’; 毛 传:‘楚楚,鲜明貌。’”

(2).稀疏貌。 唐 贾岛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夕阳庭际眺,槐雨滴疏疏。” 宋 张道洽 《咏梅》:“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明 张煌言 《夏日过鼓浪屿饮程璵嘉将军署中》诗:“入林偏爱晚凉生,灌木疏疏坠月明。”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

(3).朦胧貌。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疎疎。”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霎时间车尘儿隐隐,马足儿腾腾,旂影儿疎疎,依旧是清秋远树,旷野平芜。” 刘大白 《记得》诗:“淡淡的月痕,疏疏的花影。”

篱落

篱笆

村庄篱落

娟娟

(1).姿态柔美貌。 唐 杜甫 《寄韩谏议注》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 洞 庭 望八荒。”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有女娟娟,闺闥闲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顾之微笑,似将有言。” 冰心 《往事二》三:“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

(2).长曲貌。《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 李善 注:“《上林赋》曰,‘长眉连娟’。” 唐 沉佺期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娟娟潭里虹,渺渺滩边鹤。”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织四月》诗:“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

(3).明媚貌。 宋 司马光 《和杨卿中秋月》:“嘉宾勿轻去,桂影正娟娟。” 清 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冻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月光娟娟,照见众齿,歷落如排朽琼。”

(4).飘动貌。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诗:“娟娟戏蝶过閒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5).同“ 涓涓 ”。缓流;细流。 前蜀 韦庄 《夜景》诗:“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清 吴伟业 《过席允来山居》诗:“石笋一林云活活,药栏千品雨娟娟。”

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轩窗

亦作“ 轩窓 ”。窗户。 唐 孟浩然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诗:“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 河伯 轩窓通贝闕,水宫帷箔卷水綃。”一本作“ 轩窗 ”。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 锦屏 。”《红楼梦》第七九回:“﹝ 宝玉 ﹞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只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嫗。” 清 舒大成 《当时》诗:“晓日轩窓閒梦少,晚凉庭院别怀多。”

淡淡

(1) 形容颜色浅淡

云溪花淡淡。——唐· 杜甫《行次盐亭》

淡淡的浮云

淡淡的远山

(2) 隐隐约约的样子

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列子·汤问》

(3) 水波动的样子

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潘岳《金谷集作》

生长

(1) 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生物体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

小鸡生长很快

(2) 出生和成长;产生和增长

生长在山区的孩子

小明生长在北京

元从

自始即相随从的人。《魏书·李栗传》:“初随 太祖 幸 贺兰部 ,在元从二十一人中。”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及幸还,録功,封 武安郡王 ,号元从功臣。”《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武寧 监军以 李绍真 从 李嗣源 ,谋杀其元从。” 胡三省 注:“元从,谓旧从 李绍真 之将士,所谓义故也。 绍真 时从 李嗣源 ,监军谋杀其元从之留 彭城 者。”

琼玉

(1).美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 崐山 积琼玉,广厦构众材。”

(2).喻指酬答的厚礼。 宋 苏辙 《答孔武仲》诗:“愧君赠桃李,永愿报琼玉。”参见“ 琼琚 ”。

(3).比喻贤才。 唐 卢纶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诗:“敢谢亲贤得琼玉, 仲宣 能赋亦能诗。” 清 周亮工 《送卓初荔返闽》诗:“琼玉满怀过 岭 雪,芙蓉一掬涉江诗。”

(4).比喻美好的诗文。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句句推琼玉,声声播管弦。”

(5).比喻霜雪。 宋 杨万里 《新霜》诗:“瓦脊生尘緫琼玉,梅梢着粉忽琅玕。”

排合

亦作“ 排阁 ”。推门。《后汉书·独行传·彭修》:“ 脩 排閤直入,拜於庭。”《三国志·吴志·吴范传》:“乃髠头自缚诣门下,使铃下以闻……铃下曰:‘诺。’乃排閤入。”《晋书·宣帝纪》:“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閤入,视吾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阁试》:“ 周 时病困,虑其或强起就试,至排閤秽詈之, 周 不胜恚而死。”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排阁一少年,其气为 幽 并 。”

水晶宫

传说中的水下宫殿,为龙王所居住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探春

(1).早春郊游。 唐 宋 风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唐 孟郊 《长安早春》诗:“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春》:“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於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徐天全 《雪湖赏梅》云:‘梅开催雪雪催梅,梅雪催人举酒杯。折取琼枝插船上,满城知是探春回。’” 清 钱谦益 《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郊作》诗:“ 罨画 山城画舫开,春人春日探春来。”

(2). 明 代贡茶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3).花名。属木犀科,半常绿灌木,初夏开花,黄色。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

(4).词牌名。《词谱》卷三二:“《探春慢》,或作《探春》,无‘慢’字。”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幽香

淡雅的香味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