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

作者: 薛能朝代: 唐代

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原文

囊中书是居山写,海畔家贫乞食还。
吾子莫愁登第晚,古人惟爱贱游闲。
舟行散适江亭上,郡宴歌吟蜡烛间。
从此乐章休叙战,汉兵无阵亦无蛮。

诗词问答

问: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的作者是谁?答:薛能
问: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薛能的名句有哪些?答:薛能名句大全

薛能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书法欣赏

薛能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书法作品欣赏
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60-26

参考注释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海畔

海边。《书·禹贡》“夹右 碣石 入于 河 ” 孔 传:“ 碣石 ,海畔山。”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蓀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唐 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海畔尖山似劒鋩,秋来处处割愁肠。”

乞食

乞讨食物

吾子

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今吾子有。——《国语·晋语》

嘉吾子之赐。

吾子自京师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吾子未之思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莫愁

古乐府中传说的女子。一说为 洛阳 人,为 卢 家少妇。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 女儿名 莫愁 ……十五嫁为 卢 家妇,十六生儿字 阿侯 。”另一说为 石城 人(在今 湖北省 锺祥县 )。《旧唐书·音乐志二》:“ 石城 有女子名 莫愁 ,善歌謡,《石城乐》和中復有‘莫愁’声,故歌云:‘ 莫愁 在何处? 莫愁 石城 西,艇子打两桨,催送 莫愁 来。’” 宋 周邦彦 《西河·大石金陵》词:“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 艇子曾繫。”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十一:“刻工不善雕 秦史 ,画手安能写 莫愁 。”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一:“泥落可怜双燕子,低飞犹傍 莫愁 家。”

登第

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 郑谷 《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选举志上》:“通四经业成,上於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 胡文定公 自登第逮休致,凡四十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编修之职。”《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弱冠登第,文章丰采,倾动一时。”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游闲

亦作“ 游閒 ”。优游闲暇。亦指优游闲暇之人。《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汉书·货殖传·宛孔氏》:“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閒公子之名。” 颜师古 注:“閒读曰闲。” 清 朱大韶 《无职事者与无职者辨》:“《夏官》诸子云:‘国子存游倅。’国子未仕者谓之游闲,民之未授田者谓之游闲。” 洪深 《包得行》第三幕:“做公务员的人还不是照样游闲怠惰,敷衍趋避,不负责,打官腔,甚而至于照样贪污!”

见“ 游闲 ”。

游说离间。《史记·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 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閒於 秦 耳,请一切逐客。”

亦作“ 游閒 ”。游手好闲;闲游。 宋 苏辙 《民政策下第一道》:“而工商技巧之民与夫游闲无职之徒常遍天下,优游终日无所役属。”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楔子:“知他是谁好游閒谁不良,谁起风波谁要强,瞒不过邻里众街坊。” 明 袁宏道 《与龚惟长先生书》:“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

见“ 游闲 ”。

行散

(1). 魏 晋南北朝 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覬 ( 殷覬 )尝亦即晓其旨,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復还。”

(2).泛指散步。 宋 杨万里 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清 陈维崧 《雨淋铃·秋过城南蒋氏园亭》词:“斜阳城闕,晚秋行散,偶尔游歇。”

谓施药治病。散,散剂。《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安子 青囊艺最精, 山东 行散有声名。人夸脉得 仓公 妙,自负丹如 蓟子 成。”

宴歌

宴饮歌唱。《北齐书·宋游道传》:“时将还 鄴 ,会霖雨,行旅拥於 河桥 。 游道 於幕下朝夕宴歌。” 唐 许尧佐 《柳氏传》:“ 李生 居之别第,与 翊 为宴歌之地。”

宴饮歌唱。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九区克咸,讌歌以咏。”讌,一本作“ 謳 ”。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秦淮河房》:“舟中鏾鈸星鐃,讌歌絃管,腾腾如沸。”

蜡烛

蜡制的固体照明用品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乐章

成套乐曲中具有一定主题的独立组成部分

交响乐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