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作者: 程大昌朝代: 宋代

水调歌头原文

绿净贯闤闠,夹岸是楼台。
楼台分影倒卧,千丈郁崔嵬。
此是化人奇变,能使山巅水底,对出两蓬莱。
溪浒有仙观,苕霅信佳哉。
水晶宫,谁著语,半嘲诙。
世间那有,如许磊砢栋梁材。
每遇天容全碧,仍更苹风不动,相与夜深来。
饮子以明月,净洗旧尘埃。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答:程大昌
问:水调歌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程大昌的名句有哪些?答:程大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夹岸

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杜牧 《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百里,祇应图画最相宜。” 许地山 《桥边》:“夹岸遍是桃林:桃实、桃叶映入水中,更显出溪边底静谧。”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倒卧

〈方〉∶因饥饿、寒冷而死在街头的流浪者

千丈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崔嵬

(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化人

(1).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张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赵翼 《<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山巅

亦作“ 山颠 ”。山顶。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卒矣” 汉 郑玄 笺:“卒者崔巍也。谓山巔之末也。”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之四:“ 赤甲 白盐 俱刺天,閭阎繚绕接山巔。”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山颠乔木虽略负日脚,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气。” 萧乾 《初冬过三峡》:“过 瞿塘峡 ,山巅积雪跟云絮几乎羼在一起。”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溪浒

溪边。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宋李景和毁张巡许远庙》:“ 李侯 家眷,为祟所扰,故加之罪,杖之溪滸。”

仙观

道观的美称。 唐 于鹄 《送唐中丞入道》诗:“朱门鸳瓦为仙观,白领狐裘出帝城。” 唐 贯休 《秋怀赤松道士》诗:“仙观在云端,相思星斗寒。”

苕霅

苕溪 、 霅溪 二水的并称。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内。是 唐 代 张志和 隐居之地。《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愿为浮家泛宅,往来 苕 霅 间。” 明 陈子龙 《吴兴道中》诗:“鸣榔涉杪秋, 苕 霅 何淹薄。”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聊存科名盛事,兼为 苕 霅 美谈也。”

水晶宫

传说中的水下宫殿,为龙王所居住

嘲诙

(1).戏谑。 宋 苏轼 《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愿君发豪句,嘲詼破天慳。”詼,一本作“ 谈 ”。

(2).指戏谑之言。《宋史·方技传下·林灵素》:“帝设幄其侧,而 灵素 升高正坐,问者皆再拜以请。所言无殊异,时时杂捷给嘲詼以资媟笑。”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如许

(1) 多么,这么

花儿美如许

(2) 如此多,那样多

这狗官竟贪污了如许资财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宋· 范成大《盘龙驿》

磊砢

亦作“磊坷”。亦作“磥砢”。1.众多委积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蜀 石黄碝,水玉磊砢。” 郭璞 注:“磊砢,魁礨貌也。” 吕向 注:“磊砢,相委积貌。”一本作“ 磊珂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巨石磥砢,交积隍涧。”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百川萃南州,水族何磊砢。” 清 张廷璐 《岍山招游云龙山用东坡答吕梁仲屯田韵》:“古藤倒垂猿狖挂,怪石磥砢熊羆蹲。”

(2).指众多委积的石头。 宋 梅尧臣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幽径石》:“缘溪去欲远,磊砢忽碍行。” 清 陈梦雷 《华严岭》诗:“披荆歷磊砢,天地忽迫窄。”

(3).壮大貌;高耸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万楹丛倚,磊砢相扶。” 李善 注:“磊砢,壮大之貌。” 隋 薛道衡 《老氏碑》:“雕楹画栱,磊砢相扶,方井员渊,参差交映。” 南唐 陈陶 《巫山高》诗:“花宫磊砢 楚 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4).形容植物多节。亦喻人有奇特的才能。 晋 戴凯之 《竹谱》:“竹之堪杖,莫尚於笻,磥砢不凡,状若人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嵩 目 和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晋书·和峤传》作“磥砢”。 宋 秦观 《答丁彦良书》:“千丈松磥砢,不害他日为大器。” 元 卢挚 《蟾宫曲·敬亭赠别丁太初宪使》曲:“映苍崖磊砢孤松,待树蕙滋兰,分付春工。”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 公度 之诗乎,亦如磊砢千丈松,鬱鬱青葱,荫巖竦壑,千岁不死。”

(5).形容仪态豪放洒脱。 清 顾炎武 《李克用墓》诗:“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砢。” 清 张惣 《万夫雄打虎传》:“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鬚眉状貌,殊磊砢不凡。”

(6).形容心中不平。亦指郁结在心中的不平之气。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横胸磊砢谁消得?眼见垂杨冻春色。”

栋梁材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料。比喻堪当大任的人材。 唐 杜甫 《双枫浦》诗:“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浪足浮纱帽,皮须截锦苔。”《三国演义》第十九回:“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江西 某太守将伐古树,有客题诗於树云:‘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復清荫覆緑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我们对于青年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就像培植树木一样,只要充分给予以阳光和养分,免受风害虫灾,它自会成为栋梁之材。”

天容

(1). 天老 和 容成 的并称。二人相传为 黄帝 时的术士。 晋 陶潜 《述酒》诗:“ 天容 自永固, 彭殤 非等伦。”一说为天人之容,指出众人物的非凡仪表。参阅 逯钦立 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照天容於鮷渚,镜河色於魦潯。”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天容水色 西湖 好,云物俱鲜。” 清 魏源 《华山西谷》诗之一:“时时乱石间,洄潭卷天容。”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重云越迭越厚。可厌的梅雨期快开始了。几百个听众聚集在台前,脸色同天容一样阴沉。”

(3).天子的容颜。 唐 张说 《唐享太庙乐章·太和》:“绳绳云步,穆穆天容。”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一:“遥怜醉常侍,一笑开天容。”

苹风

掠过苹草之风;微风。 唐玄宗 《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诗:“桂月先秋冷,苹风向晚清。” 宋 宋祁 《集江渎池》诗:“苹风如有意,盈衽借浮凉。” 清 纳兰性德 《秋夜》诗:“苹风凉晕初絃月,草露秋归满院虫。”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饮子

(1).指不规定时间、剂量饮服的中药汤剂。 唐 杜甫 《寄韦有夏郎中》诗:“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仇兆鳌 注:“古人称汤药为饮子。 孙真人 有甘露饮子。”《太平广记》卷二一九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 长安 完盛日,有一家於西市卖饮子,用寻常药,不过数味。”

(2).药引子。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只是这药里面要用一件饮子,得了他就有效。”参见“ 引子 ”。

给幼崽喂奶。 元 虞集 《题<秋山图>》诗:“树挂栖厓鷙,藤悬饮子猱。”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