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山田原文

山田不愁旱,恒有阵雨过。

山田不愁涝,就下流溪河。

蒙古佃贫民,种田得租多。

即渐罢游牧,相将艺黍禾。

黍禾日以好,牛马日以少。

是云务近利,而或失本道。

本道云何如,毳帐羊裘居。

射生善驰马,乳酒相欢娱。

试问百年前,流民到此无。

流民今到此,或亦资生理。

凡兹率土滨,孰非我赤子。

养恬在随宜,不督翻为喜。

诗词问答

问:山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山田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一

参考注释

山田

(1).山中狩猎。《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 贾公彦 疏:“若田在山,则山虞芟莱草木於可陈之处。”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国轨》:“山田以君寄币振其不赡,未淫失也。”

(3).山间的田地。《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清 顾炎武 《江上》诗:“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

阵雨

短时间内强度有显著变化的降雨

溪河

山间溪水汇成的小河。《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离门约有一箭多远,横着一道溪河,河上架着个板桥。”

蒙古

蒙古: ①民族名。唐时始见史书记载。初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此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势力远及中亚和南俄等地。 ②中亚内陆国。在中国和俄罗斯间。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231万(1995年)。首都乌兰巴托。全境为高原。气候干旱。草原分布广,南部为戈壁区。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工业以畜产加工最重要。铜钼矿开采有相当规模。

贫民

无固定工作且生活穷苦的人

这里有很多城市贫民

种田

耕种田地

游牧

居无定处,从事畜牧

游牧部落

相将

(1) 相随,相伴

两个相将旅游

(2) 将近,行将

有秦兵二十万围了 晋城 韩国,相将半月有余。——《秦併六国平话》

黍禾

(1).指黍的茎秆。 汉 班固 《 * 通·八风》:“凉风至,黍禾乾。”

(2).黍和禾。泛指粮食作物。 唐 裴鼎 《陂防判对》:“天生五材,水善利物,且溉且粪,长我黍禾;为隄为防,制为畜泄。”

牛马

比喻做苦工的人

近利

(1).逐利;贪利。《易·说卦》:“﹝巽卦﹞其於人也,为寡髮,为广顙,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 孔颖达 疏:“为近利,取其躁人之情多近於利也。”《韩非子·亡徵》:“饕贪而无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清 邵廷采 《五世行略上》:“利不可近,近利则商贾心。”

(2).眼前利益。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不安於小成,不诱於近利,而就乎远者、大者,吾与 公辅 志也。” 朱自清 《子夜》:“ 荪甫 的姊丈 杜竹斋 便是一个,而且是胆子最小最贪近利的一个。”

而或

有时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本道

(1).正道。指本根之道。《京氏易传·蛊》:“蛊适六爻,阴阳上下,本道存也。”

(2).以道为根本。 晋 孙楚 《庄周赞》:“本道根贞,归于大顺。”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新唐书·李吉甫传》:“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使。”《宋史·礼志二七》:“国朝之制,有於私第册之者,有於本道册之者。”

(4).谓正派、本分。 克非 《春潮急》一:“这天上午, 太平镇 场口外的桥楼底下,站着两个老实本道的青年。”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毳帐

游牧民族所居毡帐。《新唐书·吐蕃传上》:“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蔡见庵宪使》:“数日后,仍送 蔡 入城,则虏妇已荐寝於毳帐数夕矣。”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路叙》:“他那里泣青山,投毳帐,做了他乡鬼。” 清 周亮工 《初闻徙信寄白门罗星子》诗:“柴车毳帐拥风霾,区脱天高孰与偕?”

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

(2). 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刘秀 同游学,后 刘秀 即帝位, 光 变名隐身,披羊裘钓泽中。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 宋 陆游 《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射生

(1).射猎禽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苦贫,尝挟弓矢射生。”

(2).指妇女的一种游戏活动。 唐 王建 《宫词》:“射生宫女宿红粧,把得新弓各自张。”《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铜仁书怀》诗:“超石诸营儿作戏,射生别帐妓成围。”

(3).射生手。《新唐书·郭子仪传》:“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 清 吴伟业 《长安杂咏》:“奉轡射生新宿卫,带刀行炙旧名王。”

驰马

(1).驱马疾行。《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陆机<羁宦>》:“驰马遵 淮 泗 ,旦夕见 梁 陈 。” 沉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

(2). 孙权 时称小船。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孙权舸船》:“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言如龙之飞于天,如马之走陆地也。”

乳酒

(1).酒名。因用马乳葡萄酿制,故名。 唐 杜甫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清 朱彝尊 《海棠半开小雨初过醵饮花下醉赋二十韵》:“湖鱼一尾新柳贯,乳酒几瓶青篾络。”按, 清 黄葆真 增辑《事类统编》卷六七引《唐书》:“蒲桃酒 西域 有之,前代或有贡献。及破 高昌 ,收马乳蒲桃实於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上自损益造酒。酒成,芳香酷烈,味兼醍盎。颁赐羣臣,京师皆识其味。”

(2).即马奶酒。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贴]叫马乳酒……[净叫介]快取羊肉、乳酒来。”

相欢

亦作“ 相懽 ”。共欢乐;交欢。《西京杂记》卷四:“宛脩颈而顾步,啄沙磧而相懽。” 宋 王安石 《鱼儿》诗:“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再来时,君十八,妾十七,相欢有日,何忧为?”

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流民

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资生

(1).赖以生长;赖以为生。《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孔颖达 疏:“万物资生者,言万物资地而生。”《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五》:“资生仰化,于何不养。” 李善 注:“资,取也。言取生者,皆仰德而化也。”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将搂之乎》:“男儿苦没资生策,长啸尘中何处求?”

(2).谓有助于国计民生。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纵令先民典记非资生之急务,契券簿録为今人所必用者,亦可瞀然不解乎?”

(3).指经济。 梁启超 《论学日本文之益》:“吾 中国 之治西学者固微矣,其译出各书,偏重於兵学、艺学,而政治、资生等本原之学,几无一书焉。”

率土

(1).“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尔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滨者,举外以包内,犹言四海之内。’” 汉 班固 《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北齐书·文宣帝纪》:“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新唐书·孙伏伽传》:“以率土之富,何索不致,岂少此物哉。”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率土皆怨痛,况乃忠孝臣。”

(2).犹王土。指京畿地区。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赤子

(1) 刚生的婴儿

(2) 人民

养恬

培养恬静寡欲的思想;过恬静的生活。《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 唐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毕娶愿已果,养恬志寧违。” 宋 梅尧臣 《睡意》诗:“万事易厌此不厌,真可养恬无夭促。”

随宜

(1).犹随即。《后汉书·质帝纪》:“今遣使者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卹,以慰孤魂。”

(2).便宜行事。谓根据情况怎么办好便怎么办。《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 * ,下以顺百姓之心。”

(3).随意,不经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武烈太子 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 王利器 集解:“‘随宜’,即《歷代名画记》所言‘随意’。” 唐 元稹 《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四十韵》:“几案随宜设,诗书逐便拈。”

(4).等闲,平平常常。《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园人叉手具分披:‘园主富贵不随宜,现是东宫皇太子,每日来往自看之。’” 蒋礼鸿 通释:“这里应解释作等闲,‘不随宜’意即非同小可。”

(5).随便,马马虎虎。 宋 梅尧臣 《送薛氏妇归绛州》诗:“随宜具奩箱,不陋復不鄙。” 宋 陈师道 《放歌行》之二:“説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6).到处都适宜,无处不宜。 元 牟巘 《溪边钓船》诗:“莫出前溪去,随宜下钓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