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作者: 范成大朝代: 宋代

谒金门原文

塘水碧。
仍带麴尘颜色。
泥泥縠纹无气力。
东风如爱惜。
恰似越来溪侧。
也有一双鸂鶒。
只欠柳丝千百尺。
系船春弄笛。

诗词问答

问:谒金门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谒金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谒金门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水碧

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山海经·东山经》:“ 耿山 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 注:“亦水玉类。”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王闿运 《余世松诔》:“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麴尘

亦作“麯尘”。1.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阎敬立》:“须臾吐昨夜所食,皆作朽烂气,如黄衣麴尘之色,斯乃櫬中送亡人之食也。” 清 钱谦益 《蜡梅》诗之一:“ 罗浮 曾见梦中身,髣髴新粧改麴尘。”

2.借指柳树,柳条。嫩柳叶色鹅黄,故称。 唐 唐彦谦 《黄子陂荷花》诗:“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宋 张先 《蝶恋花》词:“柳舞麴尘千万线,青楼百尺临天半。”参见“ 麴尘丝 ”。

3.初春时嫩柳倒映水中而呈鹅黄色的春水。 前蜀 毛文锡 《虞美人》词:“垂杨低拂麴尘波,蛛丝结网露珠多。” 清 夏葛 《渡江云》词:“风信峭,麴尘新涨,千片已东流。”

4.指茶。 唐 白居易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阳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 唐 白居易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白瓷甌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泥泥

道路泥泞貌。 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一:“泥泥行间泥,零零蔓草露。”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淫雨久极,黭黭汩汩。泥泥没没,万民蹙额。”

形容味道甘美诱人。《初学记》卷二六引 汉 邹阳 《酒赋》:“流光醳醳,甘滋泥泥。”

(1).露水浓重貌。《诗·小雅·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唐 杜甫 《寄狄明府博济》诗之三:“况乃山高水有波,秋风萧萧露泥泥。” 清 黄景仁 《平金川铙歌·将军奋》:“军宵行,露泥泥。”

(2).柔润貌。《诗·大雅·行苇》:“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宋 范成大 《谒金门》词:“泥泥縠纹无气力,东风如爱惜。”

縠纹

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 唐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诗:“御题綵服垂天眷,袍展花心透縠纹。” 宋 苏轼 《和张昌言喜雨》:“禁林夜直鸣江瀨,清 洛 朝回起縠纹。” 明 杨慎 《渡黑龙江时连雨水涨竟日乃济》诗:“雨过添清气,风生爱縠纹。” 清 陈其年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系数词楮尾》词之五:“ 曲阿 湖上,重看縠纹平似掌。”

气力

(1) 体力;力气

没有说话的气力

(2) 精力

费尽气力去解释

(3) 实力;力量

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

气力微薄

(4) 权势;势力

仗气力

(5) 才气;才力

气力充沛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爱惜

重视而不糟蹋

恰似

正如;恰如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一朵。——徐志摩《沙扬那拉》

一双

(1).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礼记·少仪》:“其禽加於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 唐 李贺 《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元 张国宾 《薛仁贵》楔子:“一双父母在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 老舍 《正红旗下》一:“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她的眼总是瞪着。”

(2). 唐 时 南诏 耕地,五亩为一双。见《新唐书·南诏传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称地为双》引《云南杂志》:“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驱之。犁一日,为一双,约有中原四亩地。”

(3).佛教称两年半为一双。《法苑珠林》卷三:“三月为一时,两时为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两年半为一双。”

鸂鶒

亦作“ 鸂鶆 ”。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唐 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鷓鴣。” 顾嗣立 补注:“《临海异物志》:鸂鶒,水鸟,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无毒气。”

柳丝

垂柳枝条细长如丝,因以为称。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宋 杨万里 《过临平莲荡》诗之四:“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元 曹德 《清江引》曲:“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红楼梦》第二七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田汉 《四季歌》:“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 长江 。”

千百

极言其多。 晋 左思 《吴都赋》:“缔交翩翩,儐客弈弈。出躡珠履,动以千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殊不知戏场脚色,止此数人,便换千百个姓名,也只此数人装扮。” 茅盾 《子夜》十四:“他觉得四面八方有千百条毒眼光射到他身上。”

系船

泊舟。 唐 韩愈 《量移袁州酬张韶州》诗:“暂欲繫船 韶石 下,上宾 虞舜 整冠裾。” 宋 杨万里 《泊船百花湖登姑苏台》诗之一:“二月尽头三月初,繫船杨柳拂菰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