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严叔贤见寄

作者: 罗公升朝代: 宋代

次韵严叔贤见寄原文

威凤翔九天,栖息惟十洲。
胡为落世人,下与鸡鹜游。
吟仙霄汉间,清液瑶琴秋。
余音遇风至,不可言语求。
黄尘隔辰晤,回首生暮愁。
櫜弓定何日,春驭已莫留。
柳营岂云远,邈若青海头。
何当踏月来,羽衣啸黄楼。

诗词问答

问:次韵严叔贤见寄的作者是谁?答:罗公升
问:次韵严叔贤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罗公升的名句有哪些?答:罗公升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威凤

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关尹子·九药》:“威凤以难见为神,是以圣人以深为根。”《汉书·宣帝纪》:“ 九真 献奇兽, 南郡 获 * 威凤为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凤之有威仪者也,与《尚书》‘凤皇来仪’同意。”《宋书·符瑞志中》:“ 元康 四年, 南郡 获威凤。”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家鷄野鶩之蓄,无足爱贵,而威凤寳之。”

九天

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栖息

(1) 歇息

夜里,鹧鹕在残枝上、草丛下、灌木丛下栖息

(2) 暂住

那些旅馆已被废弃,而我们就在那里栖息

(3) 隐遁

十洲

(1).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海内十洲记》:“ 汉武帝 既闻 王母 説八方巨海之中有 祖洲 、 瀛洲 、 玄洲 、 炎洲 、 长洲 、 元洲 、 流洲 、 生洲 、 凤麟洲 、 聚窟洲 。有此十洲,乃人跡所稀絶处。” 唐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诗:“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 宋 晏几道 《清平乐》词:“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宫殿斜阳。” 林学衡 《寓言》诗之一:“吟成準拟凌空去,一叶飘然向十洲。”

(2).乐曲名。

(3). 明 画家 仇英 的号。 清 徐沁 《明画录》卷一:“ 仇英 字 实夫 ,号 十洲 ……摹 唐 宋 人画,皆能夺真,尤工人物。”

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鸡鹜

(1).鸡和鸭。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楚辞·九章·怀沙》:“凤皇在笯兮,鸡鶩翔舞。” 王逸 注:“言贤人困厄,小人得志也。”《陈书·蔡景历传》:“欲以鸡鶩厕鸳鸿於池沼,将移瓦砾参金碧之声价。” 唐 李白 《送崔度还吴》诗:“胡为杂凡禽,鸡鶩轻贱君。”

(2).鸡和鸭。古代以之为赠送礼品。 宋 曾巩 《应举启》:“仰遵旧礼,敢忘桑梓之恭;輒进曼辞,庶当鸡鶩之贄。”

霄汉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气凌霄汉

瑶琴

用玉装饰的琴。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唐 王昌龄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诗:“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古琴品说》:“ 秦 汉 之间所製琴品,多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緑綺之号。”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余音

指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在耳边的声音

余音缭绕

不可言

对死的讳指。《汉书·元后传》:“ 阳朔 三年秋, 凤 病,天子数自临问,亲执其手,涕泣曰:‘将军病,如有不可言, 平阿侯谭 次将军矣。’” 颜师古 注:“不可言,谓死也,不欲斥言之。”

黄尘

(1).黄色的尘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

(2).比喻俗世;尘世。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明 高启 《江上晚眺图》诗:“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 清 周亮工 《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看尽黄尘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滨。”

(3).犹黄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怀香》:“黄尘碧落两难凭,神仙有数,生死无常,那不关情。”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櫜弓

藏弓。意谓战事平息。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亭徼櫜弓,万里昆吾,九译而通,蛮夷既同。” 宋 叶适 《次王道夫舟中韵》之二:“櫜弓听乐心肝尽,拔剑论功目眥豪。” 清 朱琦 《感事》诗:“此闻夷务辑,櫜弓竚旋凯。”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柳营

(1). 汉 周亚夫 为将军,治军谨严,驻军 细柳 ,号 细柳营 。后因称严整的军营为“柳营”。 唐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诗:“羣鹤栖莲府,诸戎拜 柳营 。” 唐 许浑 《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诗:“ 柳营 出号风生纛,莲幕题诗月上楼。”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镇 河 南,威风大, 柳营 列,星旗摆。”

(2).谓柳林。 明 徐渭 《宴游西郊诗》:“入郭斜榆影,迴鞭指柳营。”

青海

中国西北部的省,省会西宁市。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448万(1990)。境内有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全省大部为高原。畜牧业为省经济重要部分。青海为尚待开发的省之一。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何当

(1).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郁达夫 《奉怀》诗:“何当剪烛 江 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

(2).犹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 唐生 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

(3).犹安得,怎能。 唐 岑参 《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 瀘口 南连蛮。何当遇 长房 ,缩地到京关。”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二:“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 清 钱谦益 《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诗:“何当鸣梧比丹凤,且愿衔花效黄雀。”

(4).犹何况。 唐 王昌龄 《江上闻笛》诗:“不知谁家子,復奏 邯郸 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羸马望北走,迁人悲 越 吟。何当边草白,旌节 陇 城阴。” 宋 苏轼 《无题》诗:“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 明 陈所闻 《金落索·闺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灵药,风雨何当忆故人?”

(5).犹合当,应当。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明时正欲精蒐选,荣路何当力荐延。”京剧《雁门关》第一场:“决胜千里辨输赢,单注着 黄巢 今日何当败。”

(6).犹何尝。 晋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踏月

指在月下散步

羽衣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黄楼

楼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据 宋 苏辙 《黄楼赋》载: 熙宁 十年秋七月乙丑, 黄河 决口,水及 彭城 下。 苏轼 适为 彭城 守。水未至, 苏轼 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 苏 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 徐 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 徐 人相劝成之。后 苏辙 、 秦观 等都曾登 黄楼 ,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 黄楼 之赋。后以“黄楼”为登览山水,赋诗作文,以颂功德的典实。 宋 晁冲之 《再至徐州示诸弟》诗:“南寻 白门 傍山麓,西望 黄楼 行水滨。还家作诗示羣从,早晚一游携二 陈 。” 明 李东阳 《长至祀陵纪行》诗:“ 黄楼 作赋思携客, 紫塞 论兵念守夷。”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一:“何復诗成无一事,羽衣吹笛坐 黄楼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