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函谷关

作者: 韦应物朝代: 唐代

经函谷关原文

洪河绝山根,单轨出其侧。
万古为要枢,往来何时息。
秦皇既恃险,海内被吞食。
及嗣同覆颠,咽喉莫能塞。
炎灵讵西驾,娄子非经国。
徒欲扼诸侯,不知恢至德。
圣朝及天宝,豺虎起东北。
下沉战死魂,上结穷冤色。
古今虽共守,成败良可识。
藩屏无俊贤,金汤独何力。
驰车一登眺,感慨中自恻。

诗词问答

问:经函谷关的作者是谁?答:韦应物
问:经函谷关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经函谷关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韦应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应物名句大全

韦应物经函谷关书法欣赏

韦应物经函谷关书法作品欣赏
经函谷关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191_20

参考注释

洪河

大河。古时多指 黄河 。 汉 班固 《西都赋》:“右界 褒 、 斜 、 陇首 之险,带以 洪河 、 涇 、 渭 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虽平 嵩丘 、填 伊洛 ,不足以掩宫城之骸骨;决 洪河 、洒 秦 雍 ,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宋史·河渠志一》:“近者 澶 濮 等数州,霖雨荐降, 洪河 为患。”

山根

(1) 鼻梁的别名。古人认为可作心望诊的参考,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

(2) 山脚

单轨

(1)

(2) 单线的铁道或电车道

单轨电车

(3) 比喻只通过一个系统实施管理的制度,与“ * ”相对

变价格 * 制为单轨制

(4) 只容得下一辆车通行的狭窄道路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要枢

(1) 重要的枢纽

交通要枢

(2) 重要而关键性的官署

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秦皇

指 秦始皇 。 汉 班彪 《王命论》:“ 秦皇 东游以厌其气, 吕后 望云而知所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秦皇 灭典,亦造仙诗。” 唐 李白 《大猎赋》:“虽 秦皇 与 汉武 兮,復何足以争雄。” 金 元好问 《游泰山》诗:“ 秦皇 憺威灵, 茂陵 亦雄材。”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屋上龙交生 汉祖 ,山中蛇斩应 秦皇 。”

恃险

倚仗险要;负险。《国语·郑语》:“ 虢叔 恃势, 鄶仲 恃险。” 晋 陆机 《辩亡论》:“《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言为国之恃险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蜀 恃险而富,当 唐 之末,士人多欲依 建 以避乱。”

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吞食

吞吃

大鱼吞食小鱼

覆颠

倾覆;翻倒。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未济》:“夫妇呪诅, 泰山 覆颠。”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榛荒屡罥罣,逼侧殆覆颠。” 清 方苞 《读<周官>》:“本非《周官》之法,而乃疑是书为伪,是犹惩覆颠而废舆马也。”

咽喉

(1) 喉咙,包括咽、食管上部、喉及气管的通向胃和肺的通道

(2) 颈的前方上部紧接面颊的部分;上咽头

(3) 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

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三国演义》

炎灵

(1).指以火德而王的 汉宋 王朝。《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炎灵 遗剑璽, 当涂 骇龙战。” 李善 注:“ 炎灵 ,谓 汉 也。” 宋 欧阳修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火数四百 炎灵 销,谁其代者 当涂 高。”《宋史·律历志三》:“率循火行之运,以辉 炎灵 之曜。” 明 方孝孺 《吊茂陵文》:“惟君皇之御极兮,遘 炎灵 之方炽。”

(2).特指 南明 皇朝。 明 张煌言 《瓯行志概》诗之二:“不信炎灵断,还留七尺身。”

西驾

皇帝的车驾西行。 唐 韦应物 《经函谷关》诗:“炎灵詎西驾, 娄子 非经国。”《旧唐书·张玄素传》:“昔 汉高祖 将都 洛阳 , 娄敬 一言,即日西驾。”

娄子

(1) 乱子

捅娄子

(2) 纠纷;祸事

惹娄子

出娄子

经国

治理国家。《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宋 苏轼 《永裕陵十月旦表本制》:“休老劳农,追述养民之政;厉兵讲武,敢忘经国之谋。”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他们这次推翻 曹锟 、 吴佩孚 ,固然是很有功劳,我们只可以在会议之中,特别设法酬谢,不能说会议的经国大事,便由他们把持。”

诸侯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荀君 清识难尚, 钟君 至德可师。”

圣朝

封建时代称本朝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天宝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42——755年)

开元天宝之际。—— 宋· 苏轼《教战守》

豺虎

(1).豺与虎。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晋 张载 《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 清 陈鹏年 《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

(2).喻凶狠 * 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汉 王粲 《七哀诗》:“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当时 燕 蓟 沦于 契丹 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 清 徐昂发 《铁岭关》诗:“缅昔豺虎鬭,百战争要害。” 邓中夏 《过洞庭》诗:“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东北

(1) 指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 泛指东北方向

下沉

(1)

(2) 向水面以下沉落

商船起火下沉

(3) 陷入地下

地面张开大裂缝时,整个城市下沉

(4) 从天空向地平线降低

太阳已下沉,黑夜即将来临

死魂

迷信谓死者的阴魂。 元 朱凯 《昊天塔》第一折:“孩儿也,你靠后些,你是生魂,我是死魂。你听我説与你咱。”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成败

成功与失败;胜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成败在此一举

藩屏

(1).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重巖是藩屏,驯鹿受羈靮。”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诛叛》:“建 交趾 之藩屏,立 滇池 之门户。”

(2).捍卫。《左传·定公四年》:“选建明德,以藩屏 周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昔 高皇帝 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新唐书·苏安恒传》:“纵今尚幼,且择立师傅,养成德器,藩屏皇家。”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法》:“ 汉 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於我也。”

(3).比喻卫国的重臣。《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年》:“﹝ 尉贤政 ﹞曰:‘受 凉王 厚恩,为国藩屏。’” 唐 元稹 《论教本书》:“选用贤良,树为藩屏。”

(4).比喻边防重镇。《汉书·叙传下》:“建设藩屏,以强守圉。” 宋 苏舜钦 《上杜侍郎启》:“阁下为世标矩,人所仰属,坐镇藩屏。”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起兵》:“任纵横虎鬭与龙争,肆凭陵拓地收藩屏。”

俊贤

才德杰出的人。 三国 魏 阮籍 《奏记诣蒋公》:“羣英翘首,俊贤抗足。”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口号绝句》之九:“ 紫气关 临天地阔, 黄金臺 贮俊贤多。”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淮南 多俊贤,歷代挺材异。”

金汤

“金城汤池”的略语

金汤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无迁。——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固若金汤

驰车

(1).古代轻型的战车。《管子·七臣七主》:“瑶臺玉餔不足处,驰车千駟不足乘。”《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曹操 注:“驰车,轻车也,驾駟马。” 李筌 注:“驰车,战车也。”《汉书·严安传》:“於是强国务攻,弱国修守,合从连衡,驰车轂击,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朱子语类》卷一三八:“驰车千駟,革车千乘。驰车即兵车,盖轻车也……每轻车七十二人。三人在车上,一御,一持矛,一持弓,此三人乃七十五人中之将。”

(2).驱车。《逸周书·大匡》:“驰车送逝,旦夕运粮。”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这是一个 日本 朋友称之为新绿季节的五月清晨,我们驰车从 箱根 奔向 泽籐 。”

登眺

登高远望。 唐 李白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诗:“峯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宋 王安石 《赠宝觉》诗序:“闻 化城阁 甚壮丽,可登眺,思往游焉,故赋是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自入馆以来,每欲一出登眺,輒錮闭之。”

感慨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