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毅庵鄂相国奉命经略西陲·其一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清秋霁日照征鞍,上相临戎剑气寒。

诏旨钦承三殿密,机宜默运寸心殚。

马腾士饱来裴度,鹤唳风声避谢安。

欲别先生何所赠,临风握手劝加餐。

诗词问答

问:《送毅庵鄂相国奉命经略西陲·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五

参考注释

清秋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霁日

晴日。 唐 刘禹锡 《琴曲歌辞·飞鸢操》:“长空悠悠霽日悬,六翮不动凝风烟。” 明 吴承恩 《对雪忽生诗情戏用苏韵》之一:“瞥眼遥山融霽日,半痕依约露眉尖。”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则长此黯淡,浓云疾雷而不见霽日也。”

征鞍

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唐 杜审言 《经行岚州》诗:“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宋 谢薖 《蝶恋花》词:“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王孙何处解征鞍,灵妃怨,瑶瑟与谁弹?” 刘国钧 《饯春词》之一:“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相临

相制。《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 汉 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閒,犬牙相临。” 司马贞 索隐:“相衔如犬牙,故云犬牙相制,言犬牙参差也。” 宋 朱熹 《延和奏札》之三:“上下相临,转相逼迫。”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十章二》:“一国之人,为臣为民,其分之相临,情之相比,事之相与,则上下、左右、前后尽之矣。”

剑气

指剑的光芒。常以喻人的才华和才气。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剑气凌云,而屈迹於万夫之下。”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宋 华岳 《呈番禺赵及甫》诗:“笔锋带怒摇山岳,剑气啣冤射斗牛。” 太平天囯 石达开 《白龙洞题壁》诗:“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诏旨

诏书、圣旨。《后汉书·周举传》:“羣臣议者多谓宜如詔旨。”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任法不如任人,苟非其人,虽法令昭昭,视如不见;詔旨切切,听如不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吾愧此名甚,无厌,是辜詔旨也。”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 陈平 大胆!你敢违抗先皇帝诏旨?”

钦承

恭敬地继承或承受。《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 説 式克钦承。”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嘉貺益腆,敢不钦承。” 唐 王维 《为崔常侍谢赐物表》:“臣幸居无事,待罪 西门 ,恭守嘉謨,钦承成宪。” 宋 王安石 《覃恩转官二道诏》:“尔等能以忠力靖共职事,进位一等。往其钦承。”

三殿

(1).即 唐 大明宫 之 麟德殿 。《玉海·宫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结邻 鬱仪楼 即 三殿 之东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诗:“詔从 三殿 去,碑到百蛮开。”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十三年,公与 忠武军 节度使司空 光颜 、 邠寧 节度使尚书 釗 ,俱来朝,上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至 顺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设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华殿 、 文渊阁 、 东阁 诸大学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罢 中和殿 大学士,改为 体仁阁 ,以配三殿三阁之名焉。”

(3). 宋 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还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宫三殿》:“国朝有太皇太后时,并皇太后、皇后称三殿,其后,乘舆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

机宜

(1) 依据当时情况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

面授机宜

(2) 指事理

运寸

指直径一寸。《庄子·山木》:“ 庄周 游乎 雕陵 之樊,覩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运寸,可回一寸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庄子》:“ 司马 以运为转运之运,非也。运寸与广七尺,相对为文,广为横,则运为从也。目大运寸,犹言目大径寸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诡习》:“﹝ 王固 ﹞遂诣 曾 ( 曾叔政 )所居,怀中出竹一节及小鼓,规纔运寸。” 唐 元稹 《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郑仆射相公归朝俄顷分途因以奉赠诗十四韵》:“别路环山雪,离章运寸珠。”

鹤唳风声

(1).《晋书·谢玄传》:“ 坚 ( 苻坚 )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 淝水 为之不流。餘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后世亦以“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 宋 程俱 《戏赠江仲嘉司兵》诗:“暮年谈笑有穰孙,鹤唳风声走强虏。”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败北》:“忙追去,忙追去,片甲莫教除,鹤唳风声, 元 兵胆碎。”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平时作威作福, * 人权,战时鹤唳风声,抱头鼠窜。”

(2).形容凄凉的景象。《花月痕》第二七回:“喫过饭,正吩咐套车, 紫沧 又来,我只得和他同到 愉园 ,鹤唳风声,天寒日短,我倒像那 隋煬帝 ,汲汲顾景哩。”

避谢

回避辞谢。《照世杯·七松园弄假成真》:“﹝ 阮江兰 ﹞那知到第三盃上,嘴唇虽然领命,腹中先写了避谢的帖子,早把 樊噲 吃 鸿门 宴的威风,换了 毕吏部 醉倒在酒瓮边的故事。”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临风

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握手

通常用于会见或告别时,两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后两手上下轻轻摇动,以表示友谊、热情、良好祝愿,或慰问,或仅系一种礼节

加餐

(1).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唐 李颀 《送三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加餐共爱鱸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清 纳兰性德 《送张见阳令江华》诗:“吾怜 张仲蔚 ,临别劝加餐。”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删去相思千万语,当头还是劝加餐。”

(2).犹进餐。 清 戴名世 《詹烈妇传》:“至三日,烈妇收泪请姑加餐。姑曰:‘汝食,吾方食。’”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部:“人的五腑六脏只供那些乌鸦加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