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代

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原文

去年摘山初弄兵,永新县前戈剑腥。
杜侯不持一寸铁,闭合坚卧民不惊。
军前米作山谷聚,木牛流马安用许?但令绿林无点尘,何须烂额尽麒麟?紫皇急才霄不寐,斯人合著班行里。
速骑匹马谒明光,夜来溪风吹玉霜。

诗词问答

问: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杨万里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书法欣赏

杨万里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书法作品欣赏
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弄兵

(1).谓轻率动兵。《汉书·王莽传下》:“惟 翼平 连率 田况 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餘人,授以库兵…… 莽 让 况 :‘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辠乏兴。’”

(2).喻指兴兵作乱。 唐 杜牧 《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君王若悟治安諭, 安 史 何人敢弄兵。”《新唐书·刘潼传》:“宰相 崔鉉 曰:‘此陛下赤子,迫於飢寒,弄兵山谷间,不足讨,请遣使喻释之。’”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叶洪斥侂胄》:“ 侂胄 弄权不已,必至弄兵。”《清史稿·阿哈出王杲传论》:“ 王杲 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餘年乃灭。”参见“ 弄兵潢池 ”。

(3).指使枪弄棒之类。 元 无名氏 《福宁州谣》:“大男终岁食无盐,老妇蒸藜泪盈掬。阿郎辛苦学弄兵,年年贩盐南海滨。担头有盐兵一束,羣行大队惊四邻。”

永新

唐玄宗 时期宫廷歌伎名。本名 许和子 , 吉州 (今 江西省 吉安市 ) 永新县 乐家女。被选入教坊“宜春院”为“内人”,遂以其籍贯名。善歌,能变化新声。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歌直千金》:“宫伎 永新 者,善歌,最受 明皇 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常谓左右曰:‘此女歌值千金。’” 唐 乐曲《永新妇》即据此取名。参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歌》。

戈剑

戈和剑。亦泛指兵器。《墨子·节葬下》:“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满意。”《吕氏春秋·侈乐》:“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剑为寳,愈多而民愈怨。”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

侯不

何不。《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李善 注:“ 李奇 曰: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禪。”

寸铁

指极小或极少的兵器

手无寸铁

闭合

使首尾相合形成环路

闭合曲线

闭合电路

坚卧

(1).谓按兵不动。《汉书·周勃传》:“夜,军内惊,内相攻击扰乱,至於帐下。 亚夫 坚卧不起。顷之,復定。”《后汉书·王霸传》:“贼復聚众挑战, 霸 坚卧不出,方饗士作倡乐。 茂 雨射营中,中 霸 前酒樽, 霸 安坐不动。”

(2).谓坚不出仕,隐居。 宋 王禹偁 《西京谢上表》:“虑坚卧以要君,遂力疾而受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宰相出山》:“近年 王太仓 ,甲午以首揆得请,丁未再召当国,坚卧者五年,终不出,以至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

军前

战场;前沿阵地。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张忠文公 叔夜 嵇仲 , 靖康 间以南道总管知 邓州 ,首提兵勤王,以不推戴异姓,取过军前。”《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若有军前曾立功者,速行迁赏,例从优厚。”

山谷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

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木牛流马

三国 蜀 诸葛亮 创制的运载工具。即独轮车与四轮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宋 陈师道 《谈丛》:“ 蜀 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三国演义》第一○三回:“ 张嶷 早驱木牛流马到寨,交割已毕,获粮万餘石。”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参阅 清 张澍 辑《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制作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七节。

绿林

原为山名,位于湖北当阳东北。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领导过绿林山起义。后以此称聚众抗官或劫富济贫的行为

绿林好汉

无点

(1).没有斑点或污点。 唐 薛存诚 《祯石赋》:“莹煌无点,璀璨有光。” 唐 王冷然 《清冷池赋》:“徒观其清冷无点,洞澈若凝。”

(2).指没有雨滴。 唐 白居易 《微雨夜行》诗:“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烂额

见“ 烂额焦头 ”。

麒麟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 庆州 节,十年麒麟地上行。”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 和 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 荣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

(3).见“ 麒麟阁 ”。

(4).见“ 麒麟殿 ”。

紫皇

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太平御览》卷六五九引《秘要经》:“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 太皇 、 紫皇 、 玉皇 。”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载玉女,过 紫皇 , 紫皇 乃赐白兔所擣之药方。”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 紫皇 一夕下纶旨,细祓丹铅勘文字。”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合著

共同编写或制订

班行

(1).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 汉 家太史 宋公 孙,漫逐班行謁帝閽。” 明 文肇祉 《上林斋宿》诗:“自媿衰年通仕籍,强随鵷侣缀班行。”

(2).也泛指行辈、行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 扶 即 薛 谓近从兄弟班行,内外亲族絶多。” 元 邓玉宾 《端正好》套曲:“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妙选女乐百人,各就班行,彼歌此舞,更退迭进。”

(3).指朝官。 唐 张籍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不时来。” 宋 秦观 《辞史官表》:“班行之内,学术过於臣者甚多。” 清 赵翼 《编校文端师集感赋》诗:“久推勋德冠班行,餘事仍看各擅场。”

(4).泛指官位或官阶。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张文定公》:“ 定公 三为宰相,门下廝役,往往皆得班行。”《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知 青涧城 种諤 招西人 朱令陵 ,最为 横山 得力酋长……乞除一班行,使夸示诸 羌 ,诱降 横山 之众。”

(5).指朝廷。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中贵悚惧曰:‘念某乍离班行,不知州府事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天下之人皆知 谦 以身佩安危,功在社稷,而 谦 亦自信其得効忠藎,扬眉吐气於班行。”

(6).同列,并列。 宋 范仲淹 《奏乞将边任官员三年满日乞特转一资》:“主兵武臣并都监巡捡寨主监押等,自来与诸处武臣班行,一例五年磨勘,既劳逸不均,又迁转无别。”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周 召 班行。”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柳宗元》:“ 柳宗元 文章识见议论,不与 唐 人班行者,《封建论》卓且絶矣。”

(7).指戏班、乐户。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勾栏中得悟,再不入班行,唐巾歪裹,板撒 云阳 ,腰繫编带,舞袖衫长。”

(8).指戏中行当。 元 赵明道 《斗鹌鹑·名姬》套曲:“乐府梨园,先贤老郎……﹝调笑令﹞省郎,是你旧班行。他诉真是咱断肠,不知音枉了和他讲。”

犹颁行。《汉书·诸侯王表序》:“﹝ 王莽 ﹞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三国志·魏志·钟毓传》:“ 正元 中, 毌丘俭 、 文钦 反, 毓 ( 钟毓 )持节至 扬 、 豫 州班行赦令,告諭士民。”《北史·常景传》:“太常 刘芳 与 景 等撰朝令,未及班行…… 芳 卒, 景 纂成其事。”

匹马

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单于, 朔 、 易 无復匹马之踪,六十餘年矣。”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之三:“短衣匹马随 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 宋 陆游 《诉衷情》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梁州 。”《花月痕》第四七回:“ 李稷如 匹马捉狗头, 颜卓然 单刀盟倭目。”

明光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2).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5).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玉霜

(1).秋霜。因其晶莹如玉,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绰书》:“玉霜夜下,旅雁晨飞。” 唐 白居易 《宣州试射中正鹄赋》:“玉霜降而弓力调,金风劲而弦声急。”《群音类选·百顺记·王绎打围》:“碧云飞,新凉好。玉霜清,凋衰草。”

(2).指骏马。 唐 王德真 《奉和圣制过温汤》:“ 驪 阜疏緹骑,惊鸿映綵旃。玉霜鸣凤野,金阵藻龙川。”

(3).道教语。指津液精气。《黄庭内景经·隐藏》:“子丹进饌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 务成子 注:“津液精气之色象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