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公子郑姬歌(郑园中请贺作)

作者: 李贺朝代: 唐代

原文

许史世家外亲贵,宫锦千端买沉醉。
铜驼酒熟烘明胶,古堤大柳烟中翠。
桂开客花名郑袖,入洛闻香鼎门口。
先将芍药献妆台,后解黄金大如斗。
莫愁帘中许合欢,清弦五十为君弹。
弹声咽春弄君骨,骨兴牵人马上鞍。
两马八蹄踏兰苑,情如合竹谁能见。
夜光玉枕栖凤凰,袷罗当门刺纯线。
长翻蜀纸卷明君,转角含商破碧云。
自从小靥来东道,曲里长眉少见人。
相如冢上生秋柏,三秦谁是言情客。
蛾鬟醉眼拜诸宗,为谒皇孙请曹植。

诗词问答

问:《许公子郑姬歌(郑园中请贺作)》的作者是谁?答:李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李贺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贺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93-46

参考注释

许史

(1). 汉宣帝 时外戚 许伯 和 史高 的并称。《汉书·盖宽饶传》:“上无 许 史 之属,下无 金 张 之託。”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许伯 , 宣帝 皇后父。 史高 , 宣帝 外家也。”后借指权门贵戚。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见鐘鼎於 金 张 ,闻絃歌於 许 史 。”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五:“ 许 史 相经过,高门盈四壮。” 清 陆寅 《歧路行》诗:“朝 金 张 ,暮 许 史 ,拔剑欲为知己死。”

(2).本指 晋 道士 许逊 。后亦泛指道士。 元 萨都剌 《茅山道士》诗:“山中紫府 茅君 宅,《肘后》丹方 许史 传。”

世家

(1) 旧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

仲子,齐之世家也。——《孟子·滕文公》

出身世家

(2)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如:《晋世家》《陈涉世家》《留侯世家》

亲贵

(1).亲近贵幸。《管子·七臣七主》:“饰臣克亲贵以为名,恬爵禄以为高,好名则无实,为高则不御。”《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鲁 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亲贵。’”

(2).指帝王的近亲或亲信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不辟亲贵,法行所爱。”《晋书·石季龙载记》:“权倾朝廷,亲贵多出其门。”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五:“ 清 朝政府实行的所谓铁道国有,实际上是把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而便于那些亲贵和官僚买办如 载泽 和 盛宣怀 之流从中渔利。”

宫锦

宫 * 制或仿造宫样所制的锦缎。 唐 岑参 《胡歌》:“ 黑 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前蜀 毛文锡 《虞美人》词:“宝檀金缕鸳鸯枕,綬带盘宫锦。” 宋 王安国 《清平乐·春晚》词:“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明 袁宏道 《贞寿诗为冯太史母》:“宫锦到地红,霜心与头白。” 清 刘大櫆 《江贞女传》:“ 顾君 至 岳州 ,遂以宫锦团扇、水晶连环授 江 氏 * ,以为订。”

沉醉

(1)

(2) 大醉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

(3) 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 李清照《如梦令》

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铜驼

亦作“ 铜駞 ”。1.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晋 陆翙 《邺中记》:“二铜駞如马形,长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长三尺,脊如马鞍,在 中阳门 外,夹道相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汉元帝 竟陵 元年, 长陵 铜驼生毛,毛端开花。” 元 萨都剌 《梅仙山行》:“ 咸阳 秋色压宫树,金人夜泣铜驼悲。”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六句之一》诗:“铜驼堙没宫门草,金狄摩挲海上尘。”

(2).即 铜驼街 。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东门向 金马 ,南陌接 铜驼 。” 金 元好问 《送张君美往南中》诗:“ 阳平 城边握君手,不似 铜駞 洛阳 陌。” 清 顾炎武 《洛阳》诗:“ 金谷 荒烟合, 铜駞 蔓草縈。”参见“ 铜驼街 ”。

(3).借指京城,宫廷。 明 许潮 《龙山宴》:“ 洛阳 禾黍西风乱,铜驼王气朝云散。”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烘明

通明。 唐 孙頠 《幻异志·胡媚儿》:“怀中出一琉璃瓶子,可受半升,表里烘明,如不隔物。” 唐 吴融 《红叶》诗:“露染霜乾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柳烟

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因以为称。 唐 杜牧 《汴人舟行答张祜》诗:“春风野岸名花发,一道帆墻画柳烟。” 前蜀 韦庄 《酒泉子》词:“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纔动。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清 洪昇 《长生殿·褉游》:“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行遇处,辨不出紫陌红尘。”

花名

(1) 旧时户口册上的人名;泛指一个单位的人员登记或分类登记的人名

战士花名册

(2) 指妓女在 * 用的名字

鼎门

(1).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郟 ,山名, 鄏 ,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 ,盖九鼎所从入也。”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 ,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芍药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丽,供观赏。根可入药(芍药茵:用落下的芍药花当褥子)

妆台

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旧家门逕满青苔,不是 辽阳 千载,羞宝镜,对粧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唐 马登封 为皇后製粧臺,进退开合,皆不须人,巾櫛香粉,次第迭进,见者以为鬼工,诚絶代之技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银汉横斜玉漏催,穿针瓜果飣粧臺。”

(1).梳妆台。 唐 卢照邻 《梅花落》诗:“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臺。”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幻蓉》:“捧巨枣两枚,置於牀前妆臺上。” 许地山 《空山灵雨·香》:“她说着,便抽出妆台的抽屉,取了一条沉香线,燃着。”

(2).指女子的住处。 唐 韩溉 《鹊》诗:“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俺因此上弄鶯簧赴 柳 衙。若问俺妆臺何处也,不远哩,刚则在 宋玉 东邻第几家。”

(3).借指女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使小生目视东墻,恨不得腋翅於妆臺左右。”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为觅妆臺,即忙前去,休教迟捱。”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莫愁

古乐府中传说的女子。一说为 洛阳 人,为 卢 家少妇。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 女儿名 莫愁 ……十五嫁为 卢 家妇,十六生儿字 阿侯 。”另一说为 石城 人(在今 湖北省 锺祥县 )。《旧唐书·音乐志二》:“ 石城 有女子名 莫愁 ,善歌謡,《石城乐》和中復有‘莫愁’声,故歌云:‘ 莫愁 在何处? 莫愁 石城 西,艇子打两桨,催送 莫愁 来。’” 宋 周邦彦 《西河·大石金陵》词:“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 艇子曾繫。”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十一:“刻工不善雕 秦史 ,画手安能写 莫愁 。”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一:“泥落可怜双燕子,低飞犹傍 莫愁 家。”

清弦

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拨动其弦,则发出清亮的乐音。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絃。”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靚粧坐帐里,当户弄清絃。” 唐 陈子昂 《薛大夫山亭宴序》:“斟緑酒,弄清絃。”

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电影马上要开映了

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马背上

马上比武

两马

指国马与公马。国马,民间所出之马,供往来之用;公马,官家所给之马,供公家运输和军队使用。《孟子·尽心下》:“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赵岐 注:“两马者,《春秋外传》曰:‘国马足以行关,公马足以称赋。’” 朱熹 集注:“此章文义本不可晓,旧説相承如此。”参阅 清 焦循 《孟子正义》卷十四。

蹄踏

象声词。走路声。 刘澍德 《寒冬集·迷》:“一串蹄踏的拖鞋声,从楼梯向门口响起。”

合竹

谓如符竹之相合。符竹,即信符。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两马八蹄踏兰苑,情如合竹谁能见。” 叶葱奇 注:“合竹,据《説文》:‘符,信也, 汉 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合竹’指如符竹的相合。”

夜光

(1).月亮。《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王逸 注:“夜光,月也。”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赋》:“其始荣也,皦若夜光寻 扶桑 ;其扬暉也,晃若九阳出 暘谷 。”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邱以视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2).星月之光。 唐 张乔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石窗清吹入,河汉夜光流。” 唐 寒山 《诗》之二八一:“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3).萤火虫的别称。 晋 潘岳 《萤火赋》:“翔太阴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俾子蜕蜣丸而化为蠽蝒,化腐草而为夜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萤火》。

(4).珠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於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 荆山 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南海 有明珠,即鲸鱼目瞳,鲸死而目皆无精,夜可以鉴,谓之夜光。” 唐 卢照邻 《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飞夜光而弹伏翼。”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五:“鱼目混夜光,流俗难与伍。”

(5).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九星、灵芝、夜光, 上元夫人 冠也。”

玉枕

(1).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作瓷枕、石枕的美称。《晋书·王澄传》:“ 澄 左右有二十人,持铁马鞭为卫, 澄 手甞捉玉枕以自防,故 敦 ( 王敦 )未之得发。” 唐 胡曾 《车遥遥》诗:“玉枕夜残鱼信絶,金鈿秋尽雁书遥。”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词:“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明 陈子龙 《少年游·春情》词:“玉枕寒深,冰綃香浅,无计与多情。”

(2).指玉枕骨。《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曰:‘ 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富贵不可言。’”

(3).见“ 玉枕穴 ”。

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门刺

谒见时所用的名帖。 汉 初未有纸,削木竹为刺,写姓名于上,故称。 宋 欧阳修 《与郭秀才书》:“秀才见僕於叔父家,以啟事二篇偕门刺先进。”

蜀纸

犹 蜀 笺。 唐 李贺 《湖中曲》:“ 蜀 纸封巾报云鬢,晚漏壶中水淋尽。” 叶葱奇 注引《国史补》:“纸则有 蜀 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 宋 周邦彦 《塞翁吟》词:“有 蜀 纸,堪凴寄恨,等今夜,洒血书词,翦烛亲封。”参见“ 蜀笺 ”。

明君

(1).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

(2).舞名。 宋 乐史 《绿珠传》:“ 緑珠 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转角

街巷等的拐弯处

转角沙发

碧云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悵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自从

介词,表示过去的某段时间的起点

自从去年秋天到现在

小靥

(1).古代妇女颊上的小样装饰。 南朝 陈 张正见 《艳歌行》:“裁金作小靨,散麝起微黄。”

(2).借指美女。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自从小靨来东道,曲里长眉少见人。”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小靨人怜都恶瘦,曲眉天与长顰。”

东道

(1) 请客的人或接待别人的人(当东道)。也叫“东道主”

(2) 邀请并招待客人的事

做东道

(3) 东西;礼品

送些东道,他便混账开上去。——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长眉

(1).纤长的眉毛。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 晋 崔豹 《古今注·杂注》:“ 魏 宫人好画长眉。” 南朝 梁 何逊 《离夜听琴》诗:“美人多怨态,亦復惨长眉。”

(2).借指美女。 唐 李贺 《湖中曲》:“长眉 越 沙采兰若,桂叶水葓春漠漠。”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自从小靨来东道,曲里长眉少见人。”

少见

(1).谓所见不多。《荀子·修身》:“少见曰陋。”《汉书·匡衡传》:“盖聪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闻少见者戒於雍蔽。”

(2).罕见;难得遇见。《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样值钱的东西,二百二百的帮人,真是少见!”

(3).谓不常见面。如:一向少见,你好!

相如

相同;相类。《墨子·备城门》:“﹝门﹞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孙诒让 间诂:“谓门左右两扇同度。”《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厥土之膏,亩价一金,田田相如。” 李贤 注:“相如,言地皆沃美相类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总祗道,男和女,不相如。难道真个俺巾幗辈便於时无补。”

秋柏

指柏树。《庄子·列御寇》:“闔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 成玄英 疏:“秋柏,劲木也。”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 相如 冢上生秋柏, 三秦 谁是言情客?” 宋 王安石 《今日非昨日》诗:“分我秋柏实,问言归何时。”

三秦

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称关中为三秦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言情

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

言情小说

蛾鬟

妇女的一种发髻。亦指美女。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 相如 塚上生秋柏,三 秦 谁是言情客?蛾鬟醉眼拜诸宗,为謁皇孙请 曹植 。” 清 吴镐 《画眉序·归省》套曲:“列貂璫象服增华,映蛾鬟雀釵承宠。”

醉眼

醉酒后迷糊的眼睛

诸宗

(1).众宗族。 唐 罗隐 《魏博罗令公附卷有迴》诗:“寒门虽得在诸宗,栖北巢南恨不同。”

(2).佛教语。指佛教各宗派。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五祖 宗密 称 圭峯禪师 ,绍述 清凉 ,盛弘华严,兼通诸宗,斯道益以光大。”

皇孙

(1).皇帝的孙子。《汉书·郊祀志下》:“﹝ 成帝 ﹞春秋六十,未见皇孙。” 晋 郭璞 《皇孙生请布泽疏》:“可因皇孙之庆,大赦天下。” 元 张昱 《宫中词》:“寻得描金龙凤纸,学模国李教皇孙。”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红绒结顶冠》:“皇上燕服,宫中冠红绒结顶冠。凡皇子皇孙,皆以是为礼服,甚属尊重。”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八四:“报到皇孙新得母,羊车仓卒入宫来。”

(2).泛指皇帝的儿子或曾孙。《汉书·五行志中之上》:“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唐 杜甫 《赤霄行》:“皇孙犹曾 莲勺 困, 卫庄 见贬伤其足。” 仇兆鳌 注引《汉宣帝纪》:“帝初为皇曾孙,喜游侠,常困於 莲勺卤 中。”

曹植

曹植(192-232) : 三国魏诗人。字子建,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早年因富于才学,曾被曹操宠爱,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fe22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所作五言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词采华美,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亦善辞赋、散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