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

作者: 辛弃疾朝代: 宋代

原文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
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
真得归来笑语,方是闲中风月,剩费酒边诗。
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
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
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
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
一事定嗔我,已办北山移。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的作者是谁?答:辛弃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弃疾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书法作品欣赏
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笑语

指谈笑;玩笑的话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点检

一个一个地查检

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张委、 张霸二人。——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围棋

棋类游艺的一种。古代叫“弈”。传为尧作。春秋战国时代即有记载。隋唐时传入日本,近已流传到欧美各国。用黑白棋子,棋盘上有19条交叉线将棋盘分成361个方格,目的是占领较大的地区,并吃掉对方的棋子

王家

(1).犹王室,王朝,朝廷。《书·武成》:“至于 大王 ,肇基王迹, 王季 其勤王家。” 孔颖达 疏:“ 王季 修 古公 之道,诸侯顺之,是能纘统 大王 之业,勤立王家之基本也。” 唐 吕温 《道州律令要录序》:“太尉侍中勤劳王家,惠於生人。” 宋 强至 《上参政赵侍郎启》:“十载台路,一心王家。” 王国维 《颐和园长词》:“上相留都拥大牙,东南诸将翊王家。”

(2).王侯之家。《后汉书·梁冀传》:“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 南朝 梁 沉约 《弥勒赞》:“脱屣王家,来承宝位。”

陶家柳

指柳树。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词:“ 王 家竹, 陶 家柳, 谢 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莫向痴儿説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参见“ 陶柳 ”。

谢家池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鶯儿乱啼,惊蝶梦初回,正春风草满 谢 家池。” 明 宋濂 《题常牧溪五燕图》诗:“髣髴 谢 家池上见,柳丝烟煖水溶溶。”亦省称“ 谢池 ”。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晚红初减 谢 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 元 钱抱素 《台城路》词:“念 贾 阁香空, 谢 池诗冷,流水斜阳,旧游那是旧风景。”参见“ 谢池草 ”。

勋业

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颀 《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将军只手定 苏北 ,勋业争传 大江 南。”

未了

(1) 没有了却、结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没有终点

未了的欠债

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枕流

(1).靠近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 , 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

(2).在江边睡觉。指寄迹江湖。 唐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因成此篇》诗:“枕流方采北山薇,驛骑交迎市道儿。” 林景行 《湖泛口占示贞壮》:“借与诗人随一舸,枕流看树憺忘归。”参见“ 枕流漱石 ”。

痴儿

(1).俗言庸夫俗子。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 东西倚晚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

(2).天真无知的人。多指少年男女。 唐 杜甫 《百忧集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宋 陆游 《对食》诗:“痴儿自堕闍黎计,欢喜闻鐘已过斋。”《红楼梦》第五回:“ 警幻 见 寳玉 甚无趣味,因嘆:‘痴儿竟尚未悟。’”

说梦

(1).谈论梦中的事。 唐 白居易 《读禅经》诗:“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餘却有餘。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説梦两重虚。”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苏子由初谪高安》:“方与 洞山老师 説梦,子来亦欲同説梦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对人説梦,説听皆痴。”

(2).说梦话。引申为说昏愦的话。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每见追论此事,即愀然嘆曰:外廷疑揣者多,大家説梦,志在求胜,朋挤异己,虽诬及宫闈,所不惜也云云。” 清 陈天华 《猛回头》:“这些话,好一比,犹如説梦。”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山人

(1) 指隐士

山人墨客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唐· 王勃《赠李十四》

(2) 旧称以卜卦、算命为职业的人;方士

也不索唤师婆擂鼓邀神,请山人占卦揲蓍。——元· 罗国宾《罗李郎》

索价

讨价。一般指卖主提出售价。亦用以比喻谋求名位。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少室山人 索价高,两以諫官徵不起。”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二:“若 颐 ( 程颐 )者,特以迂阔之学,邀君索价而已。” 元 吴弘道 《金字经》曲:“梦中 邯郸 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嘲,虚名无处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卫朝奉 见头次索价太多,故作难色。” 徐迟 《火中的凤凰》五:“书在一个书商处,三十二册索价一千元。”

鹤书

(1).书体名。也叫鹤头书。古时用于招贤纳士的诏书。亦借指征聘的诏书。《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鸣騶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李善 注引 萧子良 《古今篆隶文体》:“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詔板所用,在 汉 则谓之尺一简,髣髴鵠头,故有其称。”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南宫养老,坐闻鳩仗之荣;东岳游魂,俄见鹤书之召。” 清 金农 《怀人绝句》之七:“流浪定悲朱邸改,幽潜已逊鹤书徵。”

(2).书名。指《相鹤经》。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师孟 尝从求《相鹤经》,得之甚喜,作诗亲携往谢,末云:‘收得一般瀟洒物,龟形人送《鹤书》来。’”

一事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北山移

《北山移文》的省称。 唐 路应 《仙岩四瀑布》诗:“胥念沧波远,徒怀魏闕期。徵黄应计日,莫鄙《北山移》。” 宋 辛弃疾 《行香子》词:“小窗高卧,风展残书。看《北山移》、《盘谷序》、《輞川图》。”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七:“别是寻常会却奇,美人泪比《北山移》。”参见“ 北山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