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后作

作者: 释文珦朝代: 宋代

大水后作原文

田家望西成,弥月雨霖霔。
流潦迷川泽,秔稻尽漂淤。
牛犬奔崇丘,鸡亦栖高树。
室庐毕沈没,野老无归处。
大家还急租,官中未蠲赋。
妻子多转徙,天高不可籲。
但愿吾皇知,圣恩加咻噢。
下诏发仓廪,赈卹散红腐。
不唯赤子孙知,亦使根本固。
八表皆归仁,万岁永终誉。

诗词问答

问:大水后作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珦
问:大水后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文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文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田家

(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西成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弥月

小儿初生满一月;指新婚满一月;足月,怀孕满十个月

霖霔

淫雨。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霖霔溢川原,澒洞涵田畴。”一本作“ 霖霪 ”。

流潦

地面流动的积水。《韩诗外传》卷二:“高墙丰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兴,流潦至,则崩必先矣。” 宋 苏辙 《徐州汉高帝庙祈晴文》:“疏放流潦,改种秋稼。”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碧荫盪流潦,萧索满孤听。”

迷川

犹迷津。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明 何景明 《赠玺师》诗:“觉路开无极,迷川度有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得济迷川,遽焚宝筏。”参见“ 迷津 ”。

秔稻

粳稻。《文选·扬雄<长杨赋>》:“驰骋秔稻之地,周流棃栗之林。” 李善 注:“《説文》曰:‘秔,稻属也。《声类》以为秔,不黏稻也。’《汉书》 东方朔 曰:‘ 涇 渭 之南,又有秔稻、棃、栗之饶。’”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臣论秔稻书》:“ 江 表惟 长沙 名有好米,何得比 新城 秔稻邪?”《明史·食货志三》:“供用库,贮秔稻、熟米及上供物。”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 西藏 山谷阻深……特其土地磽确,栽种独宜青稞,上者止於牟麦,而秔稻不适於土宜。”

崇丘

(1).高丘,高山。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二:“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 唐 韩愈 《南山诗》:“尝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明 刘基 《吊泰不华元帅赋》:“莽莽崇丘闃无人兮,天高听遐。”

(2).《诗·小雅》篇名,有目无诗。 晋 束晳 曾作《补亡诗》六首,内有《崇丘》篇。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儒馆无它事,作诗配《崇丘》。”

室庐

居室;房舍。《管子·山国轨》:“巨家美修其宫室者服重租,小家为室庐者服小租。”《汉书·东方朔传》:“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 宋 苏辙 《病后》诗:“一经寒热攻骸骨,正似兵戎过室庐。柱木支撑终未稳,筋皮收拾久犹疏。”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古之达人以百世为斯须,以天地为室庐,以万物为游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室庐偪仄无地避煞者,又有压制之法,使伏而不出,谓之斩殃。”

沈没

亦作“沉没”。1.没入水中。《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沉没洪渊,酷烈为祸。”《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今虽颇种殖,閒者大水沉没。”《南史·沉攸之传》:“及攻 郢城 ,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万一买不着私盐,他便连船也不要了,等夜静时,凿穿了船底,由他沉下去,便报了个沉没。” 冰心 《我的童年》:“听说还有一艘叫做‘海天’的,因为舰长驾驶失误,触礁沉没了。”

(2).借指死亡。 明 李贽 《招魂》:“ 王逸 云:‘ 小山 之徒閔伤 屈原 身虽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彰其志。’”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他们以自己的沉没,证明着革命的前行。他们到底并不是旁观者。”

(3).埋没;湮没。《南史·鲍照传》:“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轲论史书》:“夫圣 唐 鉅跡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不沉没。”

(4).落入。《宋书·天文志一》:“ 衡 所造浑仪,传至 魏 晋 ,中华覆败,沉没戎虏, 绩 蕃 旧器,亦不復存。”《隋书·天文志上》:“其仪略举天状,而不缀经星七曜。 魏 晋 丧乱,沉没西戎。”

(5).隐没;消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倘有沉没书札银信及伪造新闻者,轻则罚,重则罪。” 鲁迅 《野草·影的告别》:“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向培良 《飘渺的梦》:“不知卖什么东西的小贩的凄厉曳长的声音渐渐沉没在冻凝的空气里。”

(6).犹沉迷;沉浸。《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洽 同郡 许混 者, 许劭 子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劭 宗人 许栩 ,沉没荣利,致位司徒。”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但从你创作者来说,你这样全心全意沉没在你的悲哀里,恐怕不能够经久吧?”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三:“如今她的全部生活仿佛就沉没在对那一去不复返的太平盛世的怀恋。”

(7).降落。 张资平 《她怅望着祖国天野》十:“赤热的火球,渐渐的沉没在远山后面。” 阿英 《流离》一:“这时月亮已经沉没,很黯黑。”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归处

归依。《诗·曹风·蜉蝣》:“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郑玄 笺:“归,依归。”

归依之处。 唐 白居易 《重题》诗之三:“心泰身寧是归处,故乡何独在 长安 !”

大家

(1) 巨室,世家望族。古指卿大夫之家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艺苑品题有大家之目,自论诗者推李杜始。——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

(3) 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4) 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5) 知识渊博者,博学的人

蠲赋

免除赋役。《元史·泰定帝纪一》:“曩屡詔中外百司,宣布德泽,蠲赋详刑,賑恤贫民,思与黎元共享有生之乐。”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转徙

辗转迁移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转徙于江湖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但愿

只希望;只愿

但愿我重新变得年轻

圣恩

(1).帝王的恩宠。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诚以天网不可重罹,圣恩难可再恃。”《后汉书·明帝纪》:“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 唐 王昌龄 《驾幸河东》诗:“开 唐 天业盛,入 沛 圣恩浓。” 元 关汉卿 《谢天香》楔子:“今谢圣恩,加老夫 开封 府尹之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纪事诗》:“防闲有策凭谁尽,调遣无才负圣恩。”

(2).用于神佛之类。《西游记》第五八回:“那 观音 在旁听説,即合掌谢了圣恩,领 悟空 輒驾云而去。”

咻噢

病痛呻吟声。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所有受伤军兵,颠卧战线,咻噢呻吟,惨不忍覯。”

下诏

帝王颁发诏令

仓廪

储藏米谷之所

发仓廪,赐贫穷。——《礼记》

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红腐

(1).谓陈米色红腐烂。《汉书·贾捐之传》:“ 孝武皇帝 元狩 六年,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

(2).指陈米。《隋书·薛道衡传》:“薄赋轻徭,务农重穀,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饥之虑。” 宋 陆游 《桐江行》:“作官一饱仰红腐,坐对盘飱常呕噎。”

不唯

(1).犹言非因。《左传·僖公五年》:“ 桓 、 庄 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

(2).不仅;不但。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羣辈来见,皆曰:‘ 滂 之大进,不唯於文词,为人亦然。’”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以予观之,不唯于语法不顺,而义亦未完也。” 王汶石 《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她还不让呢。”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根本

(1) 完全

我根本就不赞成你的主张

(2) 简直;从来

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

这种事我根本没干过

(3) 彻底

必须根本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

八表

又称八荒。指极远地方

归仁

归附仁德仁政。《孟子·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壙也。” 汉 杨兴 《说史高》:“将军诚召置莫府,学士歙然归仁。” 晋 张华 《励志》诗:“復礼终朝,天下归仁。”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归仁与能,是为君长。”《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元年》:“ 古公 、 西伯 天下归仁,岂復舆金輦寳,以为民惠乎!”

万岁

(1) 千秋万代,永远存在(祝颂的话)

皆呼万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四》

(2) 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永终

(1).长久;永久。《易·归妹》:“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庶几永终不坠,以称朝廷待 钱 氏之意。” 明 张居正 《答宪长林碧潭》:“昨日已密书 印川公 ,令其再加详议,图唯永终。”

(2).永远终止。《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追謚 山阳公 为 汉 孝献皇帝 ,葬以 汉 礼”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山阳公 深识天禄永终之运,禪位 文皇帝 以顺天命。”

(3).特指生命永远终结。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十五回:“午后,大行皇帝大殓,十有九龄的天子至此永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