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送俞彦行

作者:韩奕 朝代:元代

河传 送俞彦行原文

天际舟去水和烟。
路遥遥知几千。
广州又在海西边。
堪怜。
行人方少年。
回首吴台连楚馆。
云树远。
眼与肠俱断。
念归期。
是何时。
休迟。

诗词问答

问:河传 送俞彦行的作者是谁?答:韩奕
问:河传 送俞彦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河传 送俞彦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韩奕的名句有哪些?答:韩奕名句大全

韩奕河传 送俞彦行书法欣赏

韩奕河传 送俞彦行书法作品欣赏
河传 送俞彦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去水

兑换银钱时,对劣质银币打的折扣。参见“ 毛水 ”。

遥遥

(1) 距离很远

遥遥百有余里。——《广东军务记》

(2) 时间久远

遥遥无期

(3) 漂遥流动的样子

舟遥遥以轻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广州

广东省省会,简称穗,别称“羊城”,中国南方对外贸易港口和综合性工业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中部,京广铁路南端,临珠江,市区面积134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10万

海西

(1).古 大秦国 ,即 罗马帝国 。《史记·大宛列传》“北有 奄蔡 黎轩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魏略》云:‘ 大秦 在 安息 、 条支 西大海之西,故俗谓之 海西 。从 安息 界乘船直载 海西 ,遇风利时三月到,风迟或一、二岁。’”《后汉书·南蛮传》:“ 永寧 元年, 掸 国王 雍由调 復遣使者诣闕朝贺……自言我 海西 人。 海西 即 大秦 也。”

(2).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 * , * ,产海西,来海东。”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海西之乐,近又东来。”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吴台

指 春秋 吴王 阖闾 (一说 夫差 )所筑之 姑苏台 (在 江苏 吴县 西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有一亲表,作《七夕》诗云:‘今夜 吴臺 鹊,亦共往填河。’”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露积 吴臺 草,风入 郢门 楸。” 唐 李嘉祐 《春日长安送从弟尉吴县》诗:“人向 吴臺 远,鶯飞 汉 苑多。”

楚馆

亦作“ 楚舘 ”。 1. 楚 地馆舍。亦泛指旅舍。 宋 欧阳修 《送京西提刑赵学士》诗:“ 楚 舘尚看 淮 月色, 嵩 云应过 虎关 迎。” 元 萨都剌 《再过界首驿》诗:“官船到岸人多识, 楚 舘题诗客又来。”

(2).旧时指歌舞场所。 宋 柳永 《西平乐》词:“ 秦 楼凤吹, 楚 馆云约。”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归茔遘侠》:“况且青年该力学, 楚 馆岂可留心。”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告借》:“你若娶 秦 楼女, 楚 馆人,我也甘心不论。”参见“ 楚馆秦楼 ”。

云树

(1).云和树。 南朝 梁 刘孝威 《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 唐 王维 《送崔兴宗》诗:“塞迥山河浄,天长云树微。” 明 刘基 《梅花引》词:“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

(2).高耸入云的树木。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 文徵明 《金山寺待月》诗:“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 戴望舒 《夜蛾》诗:“飞越关山,飞越云树。”

(3).比喻朋友阔别远隔。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寄微之》诗:“云树分三驛,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 明 高启 《读周记室<荆南集>》诗:“生别犹疑不再逢, 楚 天云树隔重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雄举动》:“但念 吴 头 楚 尾,云树为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众天将天兵﹞依依敬别,因吟以劝慰之:‘离别深情世罕抛,关心云树及河桥。’”参见“ 云树之思 ”。

归期

返归的日期

归期未定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