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琢玉成器

作者: 叶季良朝代: 唐代

赋得琢玉成器原文

片玉寄幽石,纷纶当代名。
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
冰映寒光动,虹开晚色明。
雅容看更澈,余响扣弥清。
自与琼瑶比,方随掌握荣。
因知君有用,高价伫连城。

诗词问答

问:赋得琢玉成器的作者是谁?答:叶季良
问:赋得琢玉成器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赋得琢玉成器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叶季良的名句有哪些?答:叶季良名句大全

叶季良赋得琢玉成器书法欣赏

叶季良赋得琢玉成器书法作品欣赏
赋得琢玉成器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466-6

参考注释

片玉

比喻群贤之一。《晋书·郤詵传》:“﹝ 武帝 ﹞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联游亏片玉,洞照失明鉴。”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书》:“逮夫片玉昇科,兼金列牓,虽登龙羣彦,同戴丘山,而附凤一心,偏投胶漆。”

幽石

犹墓石。 王闿运 《邓太夫人锺氏墓志铭》:“既别起丘陇,宜有议铭,乃刻幽石。”参见“ 墓石 ”。

纷纶

(1).杂乱貌;众多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威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汉书》作“纷轮”。 宋 苏轼 《三笑图赞》:“万生纷纶,何鄙何妍,各笑其笑,未知孰贤?” 明 高启 张宪 《舞剑联句》:“屋翻影纷纶,地殷势挥霍。”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一:“纷纶布经籍,汎滥陈篇章。”

(2).渊博。《后汉书·逸民传·井丹》:“ 井丹 字 大春 ……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 井大春 。’” 李贤 注:“纷纶,犹浩博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或有渔猎三史,纷纶五经。”

(3).忙碌;忙乱。 唐 杜甫 《丽人行》:“犀箸厌飫久未下,鸞刀缕切空纷纶。”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玉华侍郎》:“人世纷纶,真可厌苦。”

(4).华美。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唐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片玉寄幽石,纷纶当代名。”

当代

目前这个时代

荆人

(1). 楚 人,南人。《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公至自 齐 , 荆 人来聘。”《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 荆 人风靡, 交 益 景从。”

(2).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区区拙技,负此良琴,若得荆人一奏,当有一两声可听者。”《颜氏家藏尺牍》卷二引 清 王士祜 书:“弟去岁以荆人抱病,屏跡半载。”

良匠

(1).手艺精巧的工匠。《淮南子·泰族训》:“良匠不能斲金,巧冶不能鑠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良士所择。” 宋 王安石 《古松》诗:“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2).泛指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人。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貌堪良匠抽毫写,行称高僧续传书。”

寒光

惨白令人心寒的光

寒光一闪,刀已出鞘

晚色

傍晚的天色。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宋 苏舜钦 《晚意》诗:“晚色微茫至,前山次第昏。” 清 黄鷟来 《十三夜碧山堂燕集作》诗:“秋山晚色净,月出澄湖阴。”

雅容

优美脱俗的外表。 唐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雅容看更澈,餘响扣弥清。”

余响

馀音。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含显媚以送终,飘餘响於泰素。” 宋 朱熹 《铁笛亭诗》:“千载留餘响,犹疑笙鹤来。”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之四:“哲人逝千载,溪山寄餘响。”参见“ 餘音 ”。

琼瑶

(1) 美玉

身居锦秀心无爱,足步琼瑶意不迷。——《西游记》

(2) 比喻别人酬答的礼物、诗文、书信等

琼瑶满匣

(3) 比喻似玉的雪

只见朔风凛凛,冷气嗖嗖,却已琼瑶密布,飘下一天雪来。——《镜花缘》

掌握

(1) 熟知并能运用

除本国语言外,还掌握几种语言

(2) 把握;控制

掌握自己的命运

有用

可以利用、有价值、耐用

食物对动物有用,湿润对植物有用

高价

(1) 比正常价格或市场价格为高的价格

住房能用高价得到

(2) 指器物的珍贵,常用以比喻人的身分高

阶级名位亦宜超然。若复随辇而进,非所以章瑰伟之高价,昭知人之绝明也。——《后汉书·边让传》

(3) 又

蔡邕荐 让书

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三国魏· 曹植《盘石篇》

连城

(1).指毗邻的诸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 * ,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亦有鬻繒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 宋 赵蕃 《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诗寄饯》之二:“俾公按连城,此责亦重矣。” 清 王士禛 《兰溪丞徐君殉节诗》:“连城大帅竖降旛,独有微官死报恩。”

(2). 战国 时, 赵惠文王 得 和氏 璧, 秦昭王 寄书 赵王 ,愿以十五城易璧。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连城”指 和氏 璧或珍贵之物。 唐 欧阳詹 《瑾瑜匿瑕赋》:“终酬九年之积,不损连城之美。” 宋 赵蕃 《次韵徐季纯见贻》:“ 郑 人之璞 周 死鼠,昧者自谓怀连城。” 明 袁宗道 《刻<文章辨体>序》:“今天下人握夜光,家抱连城,类惮於结撰,传景輒鸣。” 明 陈子龙 《酬李司马萍槎先生》诗:“久瞻枢府重 明光 ,投我连城云锦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