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太妃阁五首

作者: 苏辙朝代: 宋代

原文

晓起钟犹凝,朝回露欲干。
逡巡下清跸,委曲问平安。
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
人间正礻半暑,天上绝清凉。
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
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萦尧母门。
纨扇新裁冰雪余,清风不隔纻罗疏。
飞升漫写秦公子,荣谢应怜汉婕妤。
渺渺金河入禁垣,渐台雨过碧波翻。
共传太液龙舟稳,不似南方竞渡喧。

诗词问答

问:《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太妃阁五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逡巡

(1)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大阉亦逡巡畏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逡巡不前。

舅犯谢罪,逡巡河上。——《三国演义》

(2) 一刹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钩引徐宁大解危。——《水浒传》

(3) 时光消失

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清跸

(1).旧时谓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暉膺顺动,清蹕巡广廛。” 李善 注引《汉仪注》:“皇帝輦动,出则传蹕,止人清道。”《周书·儒林传序》:“帝於是服衮冕,乘碧輅,陈文物,备礼用,清蹕而临太学。”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四二:“扇掩红鸞金殿悄,一声清蹕捲珠帘。”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清蹕传虚谷,灵旗隐洞房。”

(2).借指帝王的车辇。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迴。”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大名 河朔 之咽喉,或蹔驻清蹕,扬天威以壮军声。”

委曲

(1) 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委婉

委曲婉转

情意委曲

(2) 事情的经过;底细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告知委曲

(3) ∶屈身折节

委曲从俗

平安

(1)

(2) 没有事故,没有危险

平安无事

(3) 冒了险而未遭受损伤或损失的

经过艰难的历程后平安到家

(4) 指心境平静安定

心很平安

寒浆

(1).草名。酸浆。《尔雅·释草》:“葴,寒浆。” 郭璞 注:“今酸浆草, 江 东呼曰苦葴。” 郝懿行 义疏:“今京师人以充茗饮,可涤烦热,故名寒浆,其味微酸,故名酸浆。”

(2).指清凉的水。《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浆。”

画堂

(1).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汉书·成帝纪》:“ 孝成皇帝 , 元帝 太子也。母曰 王皇后 , 元帝 在太 * 生 甲观 画堂,为世嫡皇孙。” 颜师古 注:“画堂,但画饰耳…… 霍光 止画室中,是则宫殿中通有綵画之堂室。”

(2).泛指华丽的堂舍。 南朝 梁简文帝 《饯庐陵内史王修应令》诗:“迴池泻飞栋,浓云垂画堂。” 唐 崔颢 《王家少妇》诗:“十五嫁 王昌 ,盈盈入画堂。”《水浒传》第四五回:“此物只宜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天上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九夏

(1).古乐名。《周礼·春官·钟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裓夏》、《驁夏》。” 郑玄 注:“九夏皆诗篇名,颂之族类也。此歌之大者,载在乐章,乐崩亦从而亡。”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九夏乐章》:“九夏皆门庭之乐也。《周礼·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出入,谓出门入门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祀九宫贵神乐章》:“金奏九夏,圭陈八薌。”

(2).夏季,夏天。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赋得夏首启节》:“北闕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九夏则神耗气索,力难支体。”

(3).九州华夏。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回:“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

清斋

(1).谓举行祭祀或典礼前洁身静心以示诚敬。《旧唐书·礼仪志四》:“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斋所具羽仪卤簿,公服引入,亲授祝版,乃赴清斋所。” 唐 顾云 《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蕊宫,太上符籙龙蛇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文王 清斋三日,沐浴圣体。第三日, 文王 宣文武排鑾驾再去求贤。”

(2).谓素食,长斋。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中夜饥肠自雷转,清斋三月常无盐。”

(3).清静之室。 郁达夫 《盐原日记诗抄》之二:“何人解得山居乐,六月清斋午梦凉。”

至尊

(1).最尊贵,最崇高。《荀子·正论》:“天子者埶位至尊,无敌於天下。” 汉 班固 《 * 通·号》:“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明位号天下至尊之称,以号令臣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君父至尊,在三罔极。”

(2).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汉书·路温舒传》:“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有司奏立 长秋宫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马贵人 德冠后宫。’遂登至尊。”

(3).用为皇帝的代称。《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一》:“近年财空虚,大吏告民穷,而至尊忧帑匱。”

消除

使不存在;除去

消除核战争

消除每一个差错

疠疫

瘟疫。《左传·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则水旱癘疫之灾,於是乎禜之。” 孔颖达 疏:“癘疫谓害气流行,岁多疾病。” 唐 韩愈 《为宰相贺雪表》:“实丰穰之嘉瑞,销癘疫於新年。”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时夏令初届, 淮 泗 间癘疫流行,多朝发夕死者。”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七六:“又例如乡下土老儿饮了沟里的污水,发生疠疫,他们又相信牧师们的说教,说这是天灾,用来惩罚他们的罪恶的!”

太医

封建社会专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服务的医生

太医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师艾

宋 时端午日,都人作泥塑 张天师 像,以艾为须,称天师艾。见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卷二一引《岁时杂记》。 宋 苏辙 《学士院端午帖子·皇太妃阁》诗之三:“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縈 尧 母门。”

尧母门

汉昭帝 降生地 钩弋宫 的门名。《史记·外戚世家》“鉤弋夫人” 唐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 鉤弋宫 在 长安 城中,门名 尧母门 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 昭帝 ﹞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 尧 十四月而生,今 鉤弋 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 尧母门 。”

纨扇

用细绢制成的团扇

新裁

(1).新的设计、筹划。多指诗文、工艺的构思。 唐 贾岛 《雪》诗:“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 清 费经虞 《定军山下村居》诗:“观物未能忘旧事,避人稍欲著新裁。” 鲁迅 《<北平笺谱>广告》:“近来用毛笔作书者少,制笺业意在迎合,輒弃成法,而又无新裁,所作乃至丑恶不可言状。”

(2).新体裁;新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释通》:“何谓仍原题?诸史异同,各为品目,作者不为更定,自就新裁。”

冰雪

比喻清纯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飞升

(1) 旧指修炼成功,飞腾上天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2) 往上升;往上飞

漫写

随意写作。 宋 梅尧臣 《漫书》诗:“蒲葵两钱扇,漫写未嫌轻。”

秦公子

指 东汉 王粲 。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序》:“ 王粲 ,家本 秦川 ,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唐 杜甫 《地隅》诗:“丧乱 秦公子 ,悲凉 楚大夫 。”

荣谢

草木茂盛与凋零。亦喻人世的兴衰。 唐 刘禹锡 《秋扇词》:“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凡为人君者,其一言动固自与造化密契,虽於草木之微,偶加眷瞩,而荣谢从之,若响应声。”

婕妤

古时宫中的女官名,是妃嫔的称号

渺渺

形容悠远;久远

云海渺渺无际

金河

河名。现名 大黑河 。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境内,古为北方交通要道,也常在这一带用兵。 唐 上官仪 《王昭君》诗:“ 玉关 春色晚, 金河 路几千。” 唐 柳中庸 《征人怨》诗:“岁岁 金河 復 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唐 贺朝 《从军行》:“ 金河 未转青丝骑,玉筯应啼红粉颜。”

禁垣

(1).皇宫城墙。亦指宫中。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仙籍共知推丽藻,禁垣同得荐嘉名。” 唐 薛奇童 《楚宫词》之二:“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仰计亘霄路於高阁,隔人烟於禁垣。” 清 姚鼐 《书制军六十寿序》:“其后以忠孝入侍禁垣。”

(2).指宫中官署。《旧唐书·权德舆传》:“居数岁, 岱 卒, 郢 知礼部贡举,独 德舆 直禁垣,数旬始归。”

渐台

(1).台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 楚昭王 出游,留夫人 渐台 之上。 江 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参阅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昭贞姜》。

(2).台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 汉武帝 作 建章宫 , 太液池 中有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台址在水中,故名。 汉 末 刘玄 兵从 宣平门 入, 王莽 逃至 渐台 上,为众兵所杀。参阅《汉书·郊祀志下》、《王莽传下》,《三辅黄图·台榭》。

(3).星名,在织女星旁。《隋书·天文志上》:“东足四星曰渐臺,临水之臺也。”

碧波

清澄绿色的水波。 唐 李白 《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欲将振 五楼 之金策,浮 三湘 之碧波。” 唐 许浑 《夜泊永乐有怀》诗:“莲渚愁红荡碧波, 吴 娃齐唱采莲歌。” 明 胡其毅 《杨柳枝词和刘宾客韵》:“望去碧波魂欲断,红装驮马过桥时。” 清 查慎行 《西湖棹歌词》之八:“也道城中粧束好,碧波迴眼看梳头。” 碧野 《擎电放光的人们》:“阔水茫茫,金光灿烂的 天柱峰 就像沐浴在碧波万顷的人造海中。”

共传

谓大家都传诵或称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 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唐 杜甫 《奉赠王中允维》诗:“共传收 庾信 ,不比得 陈琳 。”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共传 滇 神出水献,赤龙拔鬚血淋漓。”

太液

(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龙舟

狭长的龙形舟船,多人同时划动数浆,用作竞渡比赛

赛龙舟

南方

位于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点以南的地区或国家(在我国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

今南方(川之西南、滇之北部)已定。——诸葛亮《出师表》

竞渡

(1) 竞相渡过,指划船比赛

百舸竞渡

(2) 渡过江湖等水面的游泳比赛

游泳健儿竞渡长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