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八·安市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车载肩挑逐逐来,营东远列任嚣豗。

米盐日计应教聚,蚩眩风浇未许开。

纵便罢讥何有惠,岂常负贩不储材。

蝇头笑彼旋糜尽,满橐盈囊若个回。

诗词问答

问:《蒋溥进所作塞外杂咏依韵和之·其八·安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一

参考注释

车载

用车载运。《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佗 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肩挑

本为挑担,亦借指工役。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则夫此间之数万万人所恃以赡饔飱而资事蓄者,惟有鬻身入笠,充某製造厰之工匠、某洋行之肩挑、某铁路公司之驛卒。”

逐逐

奔忙貌;匆忙貌。 唐 胡皓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稜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 宋 范仲淹 《送郧乡尉黄通》诗:“争先尚逐逐,致远贵徐徐。” 清 戴名世 《洪昆霞制义序》:“彼窈窕贞静之女,肯低首敛气,逐逐戚施籧篨之侧乎?”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我因急于来 杭 ,又因年来逐逐于火车轮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里,领略先代生活的异样的趣味。”

急于得利貌。 唐 柳宗元 《送僧浩初序》:“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中人以下,逐逐利欲,使其不知命分之所至,则猖狂妄行,将无所不至矣。” 清 秋瑾 《 * 逐魔歌》:“四邻环绕欲逐逐,失权割地无时止。”

米盐

(1).喻繁杂琐碎。《史记·天官书》:“ 皋 、 唐 、 甘 、 石 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张守节 正义:“凌杂,交乱也;米盐,细碎也。”《汉书·酷吏传·咸宣》:“ 宣 为左内史,其治米盐,事小大皆关其手。” 颜师古 注:“米盐,细杂也。”

(2).米和盐。《旧唐书·李珏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於人所资,远近同俗。”

应教

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历山草堂应教》诗。 唐 王维 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蚩眩

欺惑;欺侮。《文选·张衡<西京赋>》:“尔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苦,蚩眩边鄙。” 李善 注:“《苍頡篇》曰:‘蚩,侮也。’《广雅》曰:‘眩,乱也。’”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绪言:“‘鬻良杂苦,蚩眩边鄙’,这是说商贩对乡村人偏远地方人诈伪取利。”

便罢

(1).才罢休。《水浒传》第三四回:“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

(2).犹言就算了,则已。《水浒传》第 * 回:“ 张横 道:‘你若这般把细,何年月日,能勾建功?你不去便罢,我今夜自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匡超人 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颼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

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负贩

(1).担货贩卖。《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汉 桓宽 《盐铁论·讼贤》:“ 太公 之穷困,负贩於 朝歌 也。”《旧五代史·晋书·潘环传》:“ 环 少以负贩为业,始事 梁 邢州 节度使 阎宝 ,为帐中亲校。” 清 王韬 《禁游民》:“其实筋力脆弱,材智凡庸,既不能负贩,又不能操作。”

(2).小商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上古纯质,结绳执契,今 羌 胡 徵数,负贩记緡,其遗风歟!”《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智通》:“而寺前负贩、戏弄,观看人数万众,髮悉解散,每缕皆为七结。” 叶圣陶 《穷愁》:“遂谋之母,将为负贩,谋微利。”

储材

见“ 储才 ”。

蝇头

(1).指像苍蝇头那样小的字。 唐 吴融 《倒次元韵》:“鱼子封牋短,蝇头学字真。” 宋 陆游 《读书》诗之二:“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自注:“时方读小本《通鑑》。” 明 陆采 《明珠记·拆书》:“书看罢,恨转深,蝇头一纸写细心,指望再同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张文和之才》:“然其才干实出於众,凡其所平章政事及召对诸语,归家时,灯下蝇头书於秘册,不遗一字。”

(2).比喻微小的名利。 宋 周紫芝 《醉落魄》词:“如今始信从前错,为个蝇头,轻负青山约。” 明 张景 《飞丸记·客途感慨》:“为衣食蝇头,一似吞鉤吞线,那望前程路远。”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胆智·陈星卿》:“村有寡妇,屋数间,田百餘亩,有子方在抱,姪欺之,阴献其产于势家子,得蝇头遁去。” 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奉天讨胡檄》:“我 中国 不能犂其窟而锄其穴, * 其诡谋,受其凌辱,听其吓诈;甚至庸恶陋劣,贪图蝇头,拜跪于狐羣狗党之中。”

若个

(1).哪个。可指人,亦可指物。 唐 东方虬 《春雪》诗:“不知园里树,若箇是真梅?” 宋 杨万里 《和段季承左藏惠》之三:“阿谁不识珠将玉,若箇关渠风更骚?” 明 陈铎 《山坡羊·怨别》套曲:“灯儿照破人儿梦,梦遶 巫山 若个峯?” 刘国钧 《饯春词》:“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2).何处。 唐 贾岛 《盐池院观鹿》诗:“ 条峯 、 五老 势相连,北鹿来从若箇边。” 宋 赵长卿 《菩萨蛮·初冬》词:“若个是乡关?夕阳西去山。” 清 赵翼 《中秋夕感作》诗:“一家依旧团圞月,怜汝孤魂若箇边?”

(3).什么。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若个事,哗庭院?乱我清心,搅我幽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