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吕氏宜老堂

作者: 姚勉朝代: 宋代

奉题吕氏宜老堂原文

此堂清不着珠玑,只要双亲佚老宜。
春酒尽堪眉寿介,斑衣长似乳时嬉。
妇垂鹤发陪姑纬,翁捻银髯课子诗。
饱饮菊花潭上水,鸡窠犹自拜孙枝。

诗词问答

问:奉题吕氏宜老堂的作者是谁?答:姚勉
问:奉题吕氏宜老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姚勉的名句有哪些?答:姚勉名句大全

姚勉奉题吕氏宜老堂书法欣赏

姚勉奉题吕氏宜老堂书法作品欣赏
奉题吕氏宜老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不着

不显扬。《孟子·滕文公下》:“ 杨 、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1).不执着,无挂碍。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 宋 梅尧臣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诗:“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峯云。”

(2).不用,无须。 唐 王建 《三台》词:“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鸞扇遮。”

珠玑

(1) 宝珠;珠宝

(2) 比喻优美的诗文或词藻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淮南子·人间训》

只要

表示具有充分的条件,正句常用“就”、“也”、“都”、“便”相呼应,表明由这种条件产生的一种结果

只要大家鼓足干劲,什么困难也能克服

双亲

父亲和母亲

佚老

(1).遁世隐居的老人。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 伊川 佚老鬢如霜,卧看《秋山》思 洛阳 。”

(2).使老年或老人安乐。 宋 周必大 《次杨廷秀》诗:“为问龙楼并凤阁,何如佚老及 平原 ?”《宋史·礼志十三》:“﹝ 绍兴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号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侍中承旨宣答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图,勉受嘉名,但增感慰。’”《宋史·职官志十》:“大抵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而有内外之别。”

春酒

春季酿制的或春季酿成的酒;也指民间习俗,春节时宴请亲友叫吃春酒

眉寿

长寿。《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毛 传:“眉寿,豪眉也。” 孔颖达 疏:“人年老者必有豪眉秀出者。” 高亨 注:“眉寿,长寿也。”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诗:“纳寒场,为春酒,昭景福,介眉寿。” 唐 唐正辞 《唐赵夫人夏侯氏墓志铭》:“期天降鉴,介以眉寿。”《清史稿·世宗纪》:“旌 广东 兴寧县 老民 幸登运 年一百二岁,其子五人,各七八十岁,一门眉寿,加赐上用缎一匹。”

斑衣

(1). 汉 代虎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被豳文,跨野马” 裴駰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著斑文之衣。《舆服志》云‘虎賁骑被虎文单衣’,单衣即此斑文也。”

(2).彩衣。亦指服彩衣。《南史·张裕传》:“﹝ 张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犹斑衣受 稷 ( 张稷 )杖。”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满泛椒觴献寿,斑衣侍,云母分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锦衣舞处更筹晚,更舞斑衣欢笑好,靖忠猷,佐圣朝。”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俾得归供菽水,入侍刀圭。则此一日之斑衣,即终身之结草矣。”参见“ 斑衣戏彩 ”。

鹤发

白发。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鹤髮辞轩冕,鮐背烹葵菽。”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 张仲老 把他的童颜愈见涨红起来,星眼愈见睁圆起来,鹤发似乎有要直竖的形势。”

银髯

白胡须的美称。 前蜀 贯休 《书匡山老僧庵》诗:“篔簹红实好鸟语,银髯瘦僧貌如祖。” 秦牧 《花城·古董》:“我亲眼见到七十多岁的老人,银髯飘拂,笑容可掬,叙述着他怎样自动争取到工地来的趣史。”

课子

(1).税银。《宋史·孝宗纪二》:“壬寅,蠲 两淮 归正人撮收课子。”

(2).督教儿子读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癸未丙戌会元》:“ 辰玉 辛丑授官后,即奉差归里,日惟课子,每命一题,輒自作一首。”《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在家里,每晚同 鲁小姐 课子到三四更鼓。” 沉昌直 《修分湖志忆及家乘得诗》之十:“反覆丁宁字字箴,寒灯课子到更深。”

(3).锞子。课,通“ 錁 ”。金银小锭。《捻军歌谣·你要不拿咱不要》:“又掏金,又摸银,元宝课子往外撂。”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有的品种可入药

上水

(1) 给火车、汽车等加水

(2) 逆流而上

上水船

(3) 〈方〉∶供食用的牲畜的心、肝、肺

犹自

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孙枝

(1).从树干上长出的新枝。《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梧桐生於 嶧山 阳巖石之上,採东南孙枝为琴,声甚清雅。”《古文苑·沉约<箎>诗》:“ 江南 簫产地,妙响发孙枝。” 章樵 注:“诗言 江 南之地,产竹多良,可为乐器,孙枝又其特异者也。” 唐 元稹 《桐花诗》序:“及今六年,詔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侄》诗:“江上松楠深復深,满山风雨作龙吟。年来老干都生菌,下有孙枝欲出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潭柘寺 ﹞有银杏一株,大合抱。 圣祖 临幸寺中,树发孙枝一。 高宗 再幸,又发孙枝一。”

(2).喻孙儿。 宋 陆游 《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正过重阳一月时,龟堂驩喜抱孙枝。”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惟愿取连理芳年,得早遂孙枝荣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