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重光寺罗汉院赠宪上人

作者:梅挚 朝代:宋代

留题重光寺罗汉院赠宪上人原文

人尽游方证佛心,师心无着外三乘。
莲花结社新吟远,玉纸抄经旧价腾。
药杵半和铃索响,茶烟轻共衲云蒸。
我来与话高僧事,冷笑支公学养鹰。

诗词问答

问:留题重光寺罗汉院赠宪上人的作者是谁?答:梅挚
问:留题重光寺罗汉院赠宪上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挚的名句有哪些?答:梅挚名句大全

梅挚留题重光寺罗汉院赠宪上人书法欣赏

梅挚留题重光寺罗汉院赠宪上人书法作品欣赏
留题重光寺罗汉院赠宪上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游方

指僧人、道士为修行问道或化缘而云游四方

摇身一变,变做个游方的云水全真。——《西游记》

佛心

佛教语。谓佛的大慈大悲之心。《观无量寿经》:“诸佛心者,大慈悲是。” 唐 王维 《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冀成宝器,仁王为琢玉之因;广运佛心,圣主受恆沙之祐。” 唐 司空图 《山中》诗:“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师心

(1).以心为师,自以为是。《庄子·人间世》:“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成玄英 疏:“是犹以心为师,尚有成见,未能付之自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二年》:“ 汉文 师心不学,变古坏礼。” 清 顾炎武 《钱生肃润之父出示所辑方书》诗:“哀哉末世医,误人已无算……信口道热寒,师心作汤散。”

(2).以心为师,不拘泥于成法。犹言独出心裁。《关尹子·五鉴》:“善弓者,师弓不师 羿 ;善舟者,师舟不师 奡 ;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嵇康 师心以遣论, 阮籍 使气以命诗。”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朝廷既无市町村制之颁,而国民亦不克读政法之学,徒师心创造,已能默合如是,使再加以政治思想、国家思想,其能力岂可限制耶?”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正始 名士和竹林名士的精神灭后,敢于师心使气的作家也没有了。”

无着

没有落脚依靠之处

无着入手

三乘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莲花

莲华。即荷花,莲的花,较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

结社

结成团体

和铃

古代车铃。和在轼前,铃在旗上。《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左传·桓公二年》:“鍚鑾和铃,昭其声也。” 杜预 注:“和在衡,铃在旂,动皆有鸣声。” 孔颖达 疏:“和亦铃也。以处异,故异名耳。”《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晋 傅玄 《良马赋》:“结以轻轩,节以和铃。”

云蒸

(1).云气升腾。《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明 李梦阳 《野风》诗:“月滉鱼龙醒,云蒸豺虎骄。”

(2).指升腾的云气。《文选·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云蒸昏昧。” 刘良 注:“水气蒸而为云。”

(3).水气,水蒸气。 宋 梅尧臣 《送临江军监酒李太博》诗:“雾气多成雨,云蒸易损衣。”

(4).热气腾腾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赠逸民应诏》:“乾迴龙动,云蒸冰焕。” 元 袁桷 《次韵李伯宗苦热》:“角枕云蒸纹欲断,蜡灯烟暖泪难禁。”

(5).比喻盛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陈思 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瑯;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鲁迅 《<唐宋传奇集>序例》:“惟自 大历 以至 大中 中,作者云蒸,鬱术文苑。”

(6).比喻英豪奋起。 汉 班固 《典引》:“海内云蒸,雷动电熛。” 严复 《主客平议》:“况今者全球云蒸,五洲趾错,物竞之风潮甚大。”

高僧

道行修炼达到较高水平的僧侣

冷笑

含有轻蔑、讥讽、无可奈何、愠怒等意味的笑

支公

(1).即 晋 高僧 支遁 。字 道林 ,时人也称为“林公”。 河内 林虑 人,一说 陈留 人。精研《庄子》与《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 谢安 、 王羲之 等均与为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 余嘉锡 笺疏:“《建康实録》八引《许玄度集》曰:‘ 遁 字 道林 ,常隐 剡东山 ,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 遁 曰:“贫道爱其神骏。”’” 明 高启 《南峰寺》诗:“悬灯照静室,一礼 支公 影。”

(2).泛称高僧。 唐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卓絶道门秀,谈玄乃 支公 。” 宋 苏轼 《书辨才白雪堂壁》诗:“不辞清晓叩松扉,却值 支公 久不归。”

学养

学问和修养;学业上的修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谈相》:“ 霍邱 吴竹如 先生学养完粹,道味盎然。”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六:“在 德 十年,专研哲学,一望而知为学养渊深的学者。” 赵朴初 《读陈毅同志诗词》:“他从早年就对中外文学发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对我国古典诗词有一定的学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