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六首

作者: 释如净朝代: 宋代

偈颂十六首原文

山披锦云而烂成春意,水含碧月而淡存秋容。
恁麽也恁麽,说似曾不中。
黄头并碧眼,消息子难通。

诗词问答

问:偈颂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如净
问:偈颂十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如净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如净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披锦

展开着的锦绣。喻文章华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潘 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 陆 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寳。”

春意

(1) 春天的气象

春意盎然

(2) 春心

碧月

清澈的月亮。 明 吴承恩 《移竹寺中得诗》之六:“碧月入帘深,红尘闭门远。”

秋容

(1).犹秋色。 唐 李贺 《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宋 陆游 《秋阴》诗:“陂泽秋容淡,郊原晓气清。”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看秋容一片荒郊写,尽处霜红叶,愁来不可遮。”参见“ 秋色 ”。

(2).悲愁的面容。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秋容憔悴,殆不可支。”

似曾

好像曾经

似曾相识的面孔

不中

(1).不符合。《礼记·檀弓下》:“三臣者废輴而设拨,窃礼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学焉。” 孙希旦 集解:“不中谓不合法式。”《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又劣弱,不中於款。”

(2).不适合,不适当。《论语·子路》:“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后汉书·崔骃传》:“嗟呼!刑罚不中,乃陷人於穽。”

(3).不行;不成。《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宋 杨万里 《白菊》诗:“霜后黄花顿不中,独餘白菊鬦霜浓。”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冯金堂 《挖圹》:“你光想着美的事,不考虑里边的困难总不中。”

(4).犹不堪。 唐 王建 《春去曲》:“老夫不比少年儿,不中数与春别离。”

(5).没有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乐 ( 欒乐 )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汉 贾谊 《君道》:“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鵠,而反修之於己。”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李孝女》:“诱女誓神前,口啮其面,抽佩刀刺之不中。”

(6).指科举落第。《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有个浑家 王氏 ,见丈夫试不中归来,把复姓为题,做个词儿。”

《易》卦六爻,分为上下卦,第二爻居下卦之中,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不在二、五两爻之位的谓之不中。《易·乾》:“九三,重刚而不中。” 孔颖达 疏:“不中者,不在二五之位,故不中也。” 高亨 注:“九三不居上下卦的中位,是为‘不中’。”

黄头

(1).指水军。《汉书·枚乘传》:“ 汉 知 吴 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 江 而下。”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羽林黄头郎,习水战者也。”《梁书·元帝纪》:“羽林黄头之士,虎賁緹骑之夫,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 嵩 华 倒拔。”参见“ 黄头郎 ”。

(2).船夫。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命黄头之千奴,卷 震泽 而与俱还。” 明 李东阳 《蒋御医黄头月桂图》诗:“君不见,江花欲落江水深,凭仗黄头过江去。” 清 厉鹗 《湖船录·浮海槛》:“ 黄贞父 仪部,用巨竹为泭,浮湖中……两黄头刺之而行。”参见“ 黄头郎 ”。

(3).童仆。 唐 戎昱 《赠别张驸马》诗:“华堂金屋别赐人,细眼黄头总何在?”《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薛渔思 《河东记·独孤遐叔》:“復有公子女郎共十数辈,青衣黄头亦十数人,步月徐来,言笑宴宴。”

(4).指年轻人。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黄头之子白服人,嗟尔黄头兮勿伤神。” 明 袁宏道 《叙咼氏家绳集》:“昔 陶氏 五男,不好纸笔,而 遂溪 之后,云蔚霞起,岂黄头歷齿所敢望哉!”参见“ 黄头小儿 ”。

(5). 黄头女真 的省称。 宋 陆游 《长歌行》:“ 黄头 汝小丑,污我《王会篇》。” 宋 陆游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之二:“当时《王会图》,岂数汝 黄头 。”自注:“所谓 黄头女真 。”

(6).犹黄冠。指道士。 清 钱谦益 《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惩黄头之左道,礼白足於耆年。” 清 钱谦益 《王兆吉六十序》:“继之以黄头之邪宗, 紫姑 之厠鬼,蛇神狐妖,更互梟乱。”

(7).鸟名,体似麻雀,羽色黄润,趾爪刚强,善斗。人或饲之为斗鸟。 宋 王质 《林泉结契·黄头儿》:“身全黄,足白或黑,腹白,夏多闻,秋稍息,鏖战至死不声,以作声为负。” 明 文震亨 《长物志·百舌画眉鸜鹆》:“更有小鸟名黄头,好鬭,形既不雅,尤属无谓。”

碧眼

(1).绿色的眼睛。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 * 山 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朱锡梁 《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 孙郎 是可儿。”

(2).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 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