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原文

[应钟为羽]圣王生知,阐迺儒规。
诗书文教,万世昭垂。
良日惟丁,灵承不爽。
揭此精虔,神其来乡。

诗词问答

问: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应钟

亦作“ 应鐘 ”。古乐律名。十二律之一。古人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应之。应钟与十月相应。《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音羽,律中应钟。” 郑玄 注:“孟冬气至,则应钟之律应。应钟者,姑洗之所生,三分去一,律长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汉书·律历志上》:“应鐘,言阴气应亡射,该臧万物而杂阳阂种也。位於亥,在十月。”参见“ 十二律 ”、“ 十二月律 ”。

见“ 应钟 ”。

圣王

(1).古指德才超群达于至境之帝王。《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於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杨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 中国 的学者们,多以为各种智识,一定出于圣贤,或者至少是学者之口;连火和草药的发明应用,也和民众无缘,全由古圣王一手包办: 燧人氏 , 神农氏 。”

(2).为对皇帝的谀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 唐文皇 以药酒赐 房玄龄 妇,我太祖为 徐中山 易夫人,即此知妇人妒者,必不容於圣王之世。”

生知

谓不待学而知之。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人理之旷,道德之远,阴阳之变,鬼神之情,缅邈玄奥,诚难生知。” 宋 王禹偁 《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诗序:“生性如生知,辞如老成,一联一咏,令人振惊。”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经>序》:“经凡一百五十一品,兹所存者,特其一尔,其言幽眇精深……钦惟皇上以生知之圣,一观輒悟。”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教

(1) 文化和教育

文教工作

文教事业

(2) ;指礼乐法度

(3) 文章教化

文教之宏敷

万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昭垂

昭示,垂示。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龙剑一挥赴水死,大勋星日同昭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黎恬记何忠诗并和》:“圣恩优渥褒何重,君道昭垂慰所期。” 林林 《满江红·怀念周总理》词:“嘆昭垂天地,几多功绩。”

良日

吉日;好日子。《礼记·祭义》:“世妇卒蚕,奉茧以示君,遂献茧于夫人……及良日,夫人繅。” 陈澔 集说:“良日,吉日也。”《史记·淮阴侯列传》:“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说郛》卷六十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魏 时人或问 董勛 云:‘七月七日为良日,饮食不同於古,何也?’ 勛 云:‘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卜选良日,将迁 潞州 。”

灵承

善于顺应。《书·多方》:“惟我 周王 ,灵承于旅。” 孔 传:“惟我 周王 ,善奉於众,言以仁政得人心。” 宋 苏轼 《贺驾幸太学表》之二:“济济多士,灵承上帝之休。” 明 宋濂 《西域军中获角瑞颂》:“我 太祖皇帝 之龙兴也,灵承帝命,宠绥四方。”

不爽

(1).不差;没有差错。《诗·小雅·蓼萧》:“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毛 传:“爽,差也。”《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赞》:“民誉不爽,家称克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周海婴 《重回上海忆童年》:“这种方法,不知由谁介绍,其明效大验,屡试不爽。”

(2).谓菜肴不变质,不败胃口。《楚辞·招魂》:“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王逸 注:“爽,败也。 楚 人名羹败曰爽。言乃復烹露栖之肥鸡,臛蠵龟之肉,则其味清烈不败也。”

(3).指身体、心情不爽快。

精虔

诚敬貌。 前蜀 杜光庭 《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香灯蠲洁,焚诵精虔,冀凭妙道之功,永祝无疆之寿。” 宋 苏辙 《诸宫观罢散谢雨道场朱表》:“仰企霄汉,莫报恩私,臣无任精虔激切之至,谨奉表奏告以闻。”《西游记》第六九回:“ 三藏 大惊道:‘徒弟啊……你须仔细上心,精虔制度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