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司训

作者:王佐(汝学) 朝代:明代

挽李司训原文

诗坛谁复话先登,地下修文注未曾。

玉树照人翻落寞,金声掷地尚鏦铮。

世无好瑟丝弦断,我为知音肺腑崩。

四十心丧齐下泪,夜窗霏雨洒寒灯。

诗词问答

问:挽李司训的作者是谁?答:王佐(汝学)
问:挽李司训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挽李司训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佐(汝学)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佐(汝学)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2. 名茝,龙川举人。弘治间为临司训。有逸才,善吟诗。卒于临。弟子悲恸,护榇至海滨,皆失声而反。

参考注释

诗坛

诗歌界

诗坛盛会

先登

(1).先于众人而登。《左传·隐公十一年》:“ 潁考叔 取 郑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韩非子·内储说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汉书·郦商传》:“从攻 长社 ,先登,赐爵封 信成君 。”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答王尚书送生口书》:“在此诸军,实增募勇,既壮尚书之节,又美先登之功。”《明史·戚继光传》:“ 继光 先登,左右军继之。”

(2).指先锋。《后汉书·段熲传》:“追讨南度 河 ,使军吏 田晏 、 夏育 募先登。”《三国志·吴志·丁奉传》:“ 秦 为先登,屯於 黎浆 ,力战有功,拜左将军。”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3).比喻出众的人才。 唐 柳宗元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相与称其文……咸推让为先登。”亦比喻优良的物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豌豆》:“豌豆种出西 胡 ,今北土甚多……百穀之中,最为先登。”

地下修文

据 晋 王隐 《晋书》载, 中牟 令 苏韶 死后现形,对其堂弟 苏节 说, 颜渊 、 卜商 现为地下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皆鬼之圣者。 韶 今亦守其职。见《太平御览》卷八八三引。后因以“地下修文”为文士死亡的典故。 唐 司空图 《狂题》诗之九:“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飢处倒空墙。” 五代 徐夤 《伤前翰林杨左丞》诗:“人间搦管穷 苍頡 ,地下修文 待卜 商。”亦作“ 地下郎 ”。 唐 杜甫 《闻高常侍亡》诗:“虚歷 金华 省,何殊地下郎。”

未曾

不曾

臣未曾闻也。——《战国策·魏策》

这样的丰收年,我活了八十岁也未曾见过

玉树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唐 李白 《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金 元好问 《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

(2).用珍宝制作的树。《汉武故事》:“上( 汉武帝 )於是於宫外起 神明殿 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 甘泉宫 里,玉树一丛,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欧阳修 《汉宫》诗:“玉树人间老,珊瑚海底生。” 宁调元 《偶成》诗:“铜驼寂寂迷衰草,玉树依依恋夕阳。”

(3).槐树的别称。《三辅黄图·汉宫》:“ 甘泉谷 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云阳县 界多 汉 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

(4).美丽的树。 唐 宋之问 《折杨柳》诗:“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元 萨都剌 《望金陵》诗:“春风玉树留歌韵,暮日青山立画屏。” 清 刘献廷 《斐园松》诗:“白玉堂前緑玉树,横空百尺寒颼飀。”

(5).白雪覆盖的树。 唐 李白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诗:“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村南村北人跡断,山前山后玉树迷。” 清 金人瑞 《对雪次韵》:“玉树诚堪爱,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与弦歌》:“﹝赤旗﹞时时招拂,荡漾着四周霜枝玉树间的晨光。”

(6).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后以“玉树”称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翰林生得仪容俊雅,性格风流;所事在行,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树。” 郁达夫 《迟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亲,却仍是雄心未死,还在想我结一头亲,生下几个玉树芝兰来,好重振重振我们的这已经坠落了很久的家声。”

(7). 南朝 陈后主 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省称。 唐 李商隐 《陈后宫》诗:“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 元 孙周卿 《蟾宫曲·自乐》曲:“低歌‘玉树’,烂醉金釵。”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落寞

寂寞;冷落凄凉

涯待之殊落莫。——《資治通鉴》

金声掷地

谓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能以作四六平仄之法,用於宾白之中,则字字鏗鏘,人人乐听,有‘金声掷地’之评矣。”

鏦铮

(1).象声词。形容金属等物相击声。 清 徐芳 《城门高》诗:“至今寂寞扁舟夜,时闻鏦錚铁马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日於人马往来之衝,召集工匠,斧锯鏦錚,一似旦暮将有戒严之举。”

(2).形容水声。 清 钱谦益 《复介石书院记》:“观太僕之缔构,寒泉鏦錚,如聆其清声。”

丝弦

(1)

(2) 用丝捻制而成的弦

(3) 流行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肺腑

肺脏。内心深处;心腹

这一席话的确发自肺腑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三国演义》

心丧

(1).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礼记·檀弓上》:“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郑玄 注:“心丧,戚容如父而无服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门人 上党 冯胄 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晋 挚虞 《师服议》:“自古弟子无师服之制,故 仲尼 之丧,门人疑於所服, 子贡 曰:‘昔夫子丧 颜回 ,若丧子而无服,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遂心丧三年。此则怀三年之哀,而无齐衰之制也。” 清 黄景仁 《寒夜检邵叔宀师遗笔》诗:“三年谁与共心丧,旧物摩挲泪几行!”

(2).泛指无服或释服后的深切悼念,有如守丧。《晋书·傅玄传》:“ 世祖武皇帝 虽大孝烝烝,亦从时释服,制心丧三年。至於万机之事,则有不遑。”《新唐书·于志宁传》:“公主身服斩衰,服可以例除,情不可以例改。心丧成婚,非人情所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尚书 夫妇痛哭倍常,认作亲生父母,心丧六年。”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一》:“虽不服其服而有其实者谓之心丧。”

寒灯

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髮。” 宋 柳永 《浪淘沙》词:“梦觉、透窗风一綫,寒灯吹息。”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洪文襄款客》:“士人返舍,依然寒灯如豆,破壁頽垣犹如故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