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岫云寺三叠旧作韵·其一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阅年思梵域,归路别陵园。

途转龙伏峪,舆遵佛耳门。

山田种梨栗,村老长儿孙。

此即仁民象,母为熙皞言。

诗词问答

问:《潭柘岫云寺三叠旧作韵·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五

2. 上声

参考注释

阅年

经历年岁。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徒跋涉以閲年兮,岂王事之匪躬。”

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陵园

(1) 本指帝王或诸侯的墓地,今通称以陵墓为主的园林。也作“园陵”

(2) 公墓

烈士陵园

耳门

(1) 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

(2)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当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眩晕等病症。直刺1—1.5寸

山田

(1).山中狩猎。《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 贾公彦 疏:“若田在山,则山虞芟莱草木於可陈之处。”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国轨》:“山田以君寄币振其不赡,未淫失也。”

(3).山间的田地。《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清 顾炎武 《江上》诗:“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

梨栗

亦作“棃栗”。1.梨树与栗树。 汉 扬雄 《长杨赋》:“驰骋秔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

(2).指梨子与栗子。 唐 秦系 《山中奉寄钱起员外兼简苗发员外》诗:“稚子唯能觅梨栗,逸妻相共老烟霞。” 明 高启 《赠杜进士儿端》诗之二:“不贪棃栗自相亲,识是君家旧友人。”

村老

村中父老。 唐 白居易 《宿紫阁山北村》诗:“村老见予喜,为予开一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村老皆醉饱,获束縑三千。”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昭王南征》:“《水经注·沔水》篇注云: 沔水 又东逕 左桑 ,昔 昭王 南征,死于是水。 庾仲雍 言村老云,‘百姓佐 昭王 丧事於此,成礼而行,故曰左丧。左桑,字失体耳。’”

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仁民

将仁爱和仁义施之于人。《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清 曾国藩 《答刘孟容书》:“亲亲与民殊,仁民与物殊,乡邻与同室殊。”

熙皞

亦作“熙皡”。和乐;怡然自得。 明 李东阳 《送仲维馨院使还淮南》诗:“况当朝省盛才贤,且向山林乐熙皥。”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世运循环世復清,物情熙皞物咸亨。”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喜朝廷清平再逢,臣工相庆熙皥中。”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自丁归地,而赋额不亏,吏民不扰,熙皥之盛,皆 康熙 五十年圣恩之所留。” 严复 《主客平议》:“熙皥之民,耕三餘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