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酆都观仙都观

作者: 周敦颐朝代: 宋代

题酆都观仙都观原文

山盘江上虬龙活,殿倚云中洞府深。
钦想真风杳何在,偃松乔柏共萧森。

诗词问答

问:题酆都观仙都观的作者是谁?答:周敦颐
问:题酆都观仙都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敦颐的名句有哪些?答:周敦颐名句大全

周敦颐题酆都观仙都观书法欣赏

周敦颐题酆都观仙都观书法作品欣赏
题酆都观仙都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虬龙

(1).传说中的一种龙。《楚辞·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王逸 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言寧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 唐 贾岛 《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扬帆忽夭矫,赤水驂虬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 傅尃 《周鼎》诗:“腹中奇字隐约见,刻画屈曲蟠虬龙。”

(3).比喻盘屈的树枝。 宋 苏轼 《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鶻之危巢,俯 冯夷 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清 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虬龙两干拏空立,瓔珞万条垂地倒。”

云中

(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王子乔》:“ 王子乔 ,参驾白鹿云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词:“云中鼓吹,游徧 蓬莱 。”

(2).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 宋 严参 《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 蜀 琴有奇纹,本是枯桐枝……曾持荐 黄帝 ,云中奏《咸池》。”

(4).古郡名。原为 战国 赵 地, 秦 时置郡,治所在 云中县 (今 内蒙古 托克托 东北)。 汉 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韩非子·喻老》:“故虽有 代 、 云中 之乐,超然已无 赵 矣。”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诗之二:“知有 冯唐 论将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梦泽 。《左传·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济 江 ,入于 云中 。” 杜预 注:“入 云梦泽 中。” 杨伯峻 注:“传説 云梦泽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梦 。”

洞府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钦想

犹想慕。 南朝 齐明帝 《下谢朏诏》:“抚事怀人,载留钦想。”《太平广记》卷六一引《集仙录·成公智琼》:“ 超 当其梦也,精爽感悟,美其非常人之容;觉而钦想,如此三四夕。”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钦想所为,益深勤企。”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而 唐公 於此尤能钦想其风烈。”

真风

淳朴的风俗。亦指淳朴的风范。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劝一 柳下惠 ,而千万人立真风矣。” 唐 鲍溶 《题吴徵君岩居》诗:“ 尧 泽润天下, 许由 心不知,真风存绵緜,常与达者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陶渊明祠堂记》:“不藉琴以为雅,故无絃亦可;不因酒以为达,故把菊自足。真风所播,直扫 魏 晋 浇习。”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松乔

(1).神话传说中仙人 赤松子 与 王子乔 的并称。 汉 扬雄 《太玄赋》:“纳 傿 禄 於 江 淮 兮,揖 松 乔 於 华 岳 。”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执友惊沦没,斯人已寂寥。新文生 沉 谢 ,异骨降 松 乔 。”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仙者乃非 松 乔 伦,亦无英魄与烈魂。”

(2).泛指隐士或仙人。 唐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寄温公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若不为 松 乔 ,即须作 皋 夔 。” 明 许时泉 《武陵春》:“深感得仙翁指教,幸今朝奇遇 松 乔 。”

萧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萧森。” 宋 司马光 《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密叶萧森翠幕紆,蹔来犹恨不长居。” 明 何景明 《怀化驿芭蕉》诗:“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2).草木凋零衰败貌。 唐 张九龄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诗:“江城何寂歷,秋树亦萧森。” 宋 陆游 《秋思绝句》:“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 鲁迅 《无题》诗:“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3).阴森。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夜气萧森十里堤,出门可有上天梯。” 徐迟 《入峡记》:“ 巫山 突然挺立两侧,何止十二峰。阳光被夺,气象萧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