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七

作者: 沈约朝代: 南北朝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七原文

备味斯飨惟至圣。
咸降人神礼为盛。
或风或雅流歌咏。
负鼎言归启殷命。
悠悠四海同兹庆。

诗词问答

问: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七的作者是谁?答:沈约
问: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七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沈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沈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至圣

(1).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墨子·辞过》:“天壤之情,阴阳之和,莫不有也,虽至圣不能更也。”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夫 大舜 生於东, 文王 生於西,其实天下至圣,非东西可得而限也。”

(2).旧时亦以专指 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论》:“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 宋 祥符 元年,幸 曲阜 ,謁 文宣王 庙,諡 玄圣文宣王 ;五年,改諡 至圣 。” 翁元圻 注引 明世宗 时礼部议曰:“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 孔子 为至。 宋真宗 称 孔子 为 至圣 ,其意已备。”参见“ 至圣先师 ”。

(3).谓极圣明;超脱凡俗。 汉 扬雄 《剧秦美新》:“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 晋 潘岳 《闲居赋》:“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効当年之用。”

人神

(1).先祖的神灵。《后汉书·隗嚣传》:“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南史·宋武帝纪》:“宗祀絶饗,人神无位。”

(2).人与神。 汉 班固 《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洽,羣臣之序既肃。”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南史·宋武帝纪》:“人神协祉,岁月滋著。”

雅流

风雅的人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雅流弘器,何可得遗。”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雅流自居》:“是殆以雅流自居,而不屑俗事耳。此语大中今世士大夫之病。” 清 恽敬 《与舒白香书》:“坐中 莲水 、 楷屏 ,又俱雅流,可谓快意。”

歌咏

(1) 歌颂,吟咏;歌唱

歌咏比赛

(2) 诗歌,歌曲

负鼎

指 伊尹 背负鼎俎见 汤 ,喻以烹调致 汤 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于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説 汤 ,致于王道。” 唐 李白 《送梁四归东平》诗:“ 殷王 期负鼎, 汶水 起垂竿。” 宋 叶适 《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 桐江 笑短弱,负鼎 莘野 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后汉书·马援传论》:“ 马援 腾声 三辅 ,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晋书·纪瞻传》:“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劳无负鼎,口不商歌,横逢大运,频烦饕窃。” 唐 崔湜 《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进无负鼎説,退惭补袞诗。”

言归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羽觴湛湛,方陈《既醉》之诗,鼉鼓渊渊,復奏‘言归’之曲。”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